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 第五十八章 新的选择
    武英殿内,气氛有些许古怪。

    之前几个月内,李允熥除了当日痛斥徐辉组、燕王、赵王之外,基本不出现在正殿,只在侧殿安坐,陪着徐氏批阅奏折。

    但今日,武英殿议事,徐氏坚持让李允熥正位,坐在正殿,自己在一旁陪坐。

    刚开始,李允熥还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但很快……就有点迷糊了,他如今也算历练出来了,似睡非睡,似假睡非假睡,反正谁说话谁骂人都记得清清楚楚,但眼皮子永远都是在打架。

    所以,在短暂的恭谨、沉默后,殿内又是一片嘈杂混乱的争吵。

    徐氏坐在一旁,一句话都没有说,甚至脸上都没什么表情,只看着这一幕。

    这段时日,她龟缩在坤宁宫内,反复思索,反复考量,她没有吕后那样决绝的心性,没有武则天那种老娘第一的信心,但她也有着自己的智慧。

    在丈夫横遭不测之后,徐氏首先考虑的是整个燕王府,之后考虑的是长子次子之间几乎无法调和的矛盾。

    若是丈夫还在,顺利登基,徐氏只会支持长子正位东宫,嫡长子的身份无可动摇,但如今丈夫已然不再,而且也没有登基为帝,那长子并没有继承大宝的名义……虽然徐氏知道,李高炽的视线还是落在那张龙椅上。

    徐氏心里有数,长子李高炽宽宏有量,理政得力,但军国之事非其所长,守成有余,但进取不足……说白了,篡位为帝,李高炽未必坐得稳,也坐得住。

    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次子掌控燕军兵权,这是个发起性子,天下少有辖制的角色,他决不允许李高炽登基为帝。

    徐氏最怕的就是次子篡位……别说陛下和长子了,只怕远在北平的三子都会被赶尽杀绝。

    李高煦在,李高炽就不可能篡位。

    李高煦篡位,李高炽以及陛下,远在北平的李高燧都会身死,说不定举国大乱……而如今,蒙古有复起之相。

    徐氏在长达半年的思索,在对李允熥长达半年的观察,在那本加料版《江湖豪客传》被李允熥发现之后,她做出了这个决定,扶持今上正位。

    只有李允熥这个侄儿成为真正的皇帝,削兵权,掌朝政,徐氏觉得,有自己在,有徐妙锦在,有徐辉组在,有徐增寿在,自己三个儿子才能保全身家性命。

    不得不说,李允熥穿越而来,前世十多年的演技在之后的五年内并没有荒废,甚至在最近半年内更上一层楼,仁心义举、对权力的疏远、对妻子徐妙锦的关怀备至,这些都成了压倒徐氏心头那杆秤的砝码。

    所以,今天徐氏坚持让李允熥留在武英殿正殿。

    虽然下定了决心,但徐氏心里也有忐忑,她觉得这位侄儿皇帝是真的不喜政事……侧头看了眼,好像又睡着了?

    但随即徐氏微微摇头,脑海中浮现自己上一次在武英殿晕倒后场景,虽然未能目睹,但四弟徐增寿后来详尽描绘。

    “太组皇帝本淮右布衣,取命元璋,意欲与蒙元同归于尽,奋起多年,立都金陵,数度北伐,终能扫清蒙元,恢复中华。”

    “自古得国之正,未出本朝之右者!”

    “唐太宗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谓的水,乃是民心。”

    “而在本朝,驱逐蒙元,从蒙古铁骑下救我子民,这就是民心所向!”

    当徐氏从徐增寿嘴里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心中有着不为人知的满足,自己讲史数月,终究是有些成效的,陛下虽少不读书,但却悟性极高,而且能扫却表面,直窥实质。

    这样的话,必出自心有豪气的王者。

    微眯双眼,看似在打瞌睡的李允熥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徐氏选中,如果知道了……又攻略了一位中年妇女,果然,自己是中年妇女杀手啊!

    现在的李允熥脑海中还在反复琢磨松江府那边杨士奇提出的这个疑问,是继续疏通吴淞,还是尽快成军……两个方向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只能二者择一。

    李允熥和徐氏都不吭声,下面吵的更厉害了,徐增寿只是帮了几句嘴,就被徐辉组破口大骂,差点一拳砸中鼻梁。

    闹到这个地步了,徐氏微微咳嗽一声,众人安静下来,只有李高煦还在那嚷嚷,“铁铉何德何能,如何守得住河间、永平二府!”

    徐辉组冷冷回了句,“若非天公不作美,济南城外,当为埋骨之所!”

    几年前济南一战,燕军攻城不克,铁铉行假降诱敌之计,李棣已然上当,单骑入城受降,可惜城门处的铁闸放下的时机略早了些,只砸烂了李棣坐骑的马头。

    若是当日得手,济南就是李棣埋骨之所。

    这件事殿内无人不知,燕军一脉个个脸色难看,脾气最为暴躁的李高煦脸色铁青,双手握拳,往前走了几步。

    徐辉组心里有点打鼓,他知道自己这个外甥是个浑起来天王老子都管不住的角色,如今双方敌对,如果在武英殿内被揍得鼻青脸肿,自己还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报复。

    “高煦!”

    身后传来徐氏的厉喝声,李高煦停下了脚步,猛地一拳将身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茹瑺砸了个满脸开花……倒霉催的,谁让茹瑺是徐辉组的铁杆心腹呢。

    “高煦!”

    “李高煦!”

    “二弟!”

    大庭广众之下,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被一拳打翻,血流满面……呃,虽然明史上比这儿还血腥的事也曾经发生过,几十年后,锦衣卫指挥使被群臣在奉天殿殴打致死,但在国朝初,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

    遭到无妄之灾的茹瑺从地上爬起来就要扑过去,被刑部尚书暴昭、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景清死死抱住……开玩笑,他李高煦敢打第一拳,你以为不敢打第二拳?

    徐氏连声呵斥,亲自向茹瑺致歉,让宫人传太医前来,好一通热闹啊……站在一旁看热闹的都察院一把手练子宁瞥了眼,坐在上面的陛下不知道什么时候醒了,正看热闹看的兴高采烈呢。

    呃,也是,对陛下来说,燕王、赵王、徐辉组都不是什么好鸟。

    从当日李允熥将燕王、赵王、徐辉组都骂的抬不起头,并说出“自古得国之正,未出本朝之右”这句话的时候,如练子宁、景清、吏部尚书张紞等持中立立场的官员都开始暗中琢磨,今上似乎也是一个选择。

    这也是李允熥当日站出来的原因,若不能展现自己的魄力,他日事变,那些中立的臣子如何会甘心附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