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24章 烽烟起,孤要发战争财
    夜幕笼罩中,低沉的号角吹响。

    这是敌袭的预警,薛延陀人善于学习,他们在和大唐并肩作战中,学会了大唐的斥候战术。

    远放几十里的斥候,建立起烽火台。

    一旦前方有敌人,烽火台就回燃起各不相同的烽烟。

    “碰上唐人游弈了!”

    诺真水边。

    深入草原三天三夜的游弈斥候终于寻到薛延陀大部的踪迹,但同时,他们迎面撞上薛延陀南下的轻骑。

    唐人装备精良,两档铠轻便兼顾,兵器更是提现东亚最强的冶炼工艺,战马个个神骏,膘肥体壮,油光锃亮,鼻息声绵长有力,宛若龙吟。

    但深入敌境,后无援兵。

    此战,唯有死战。

    有死无生,有云:敢死者,方可活。

    郭明振目露决绝之色,既然回不去,那就拼了!

    “队正,怎么打?”

    “死战!”郭明振摘下长槊,斜指苍天,身后的九人沉默片刻,策马在郭明振身后组成了一个简单的锋矢。

    十人的阵型紧密坚固,二人之间塞不下第三个骑兵,长槊没有翻转腾挪的机会。

    事实上,夜幕笼罩下,一切翻转腾挪的机会,都是无谓的牺牲。

    看清敌人全凭月光星光,电光火石间,还能捉对厮杀吗?

    无非是一鼓作气,生死置之度外,有死无生,有我无敌!

    游弈轻骑,向来是最为精锐的轻骑兵。

    如此才能承担深入侦查、战场遮蔽危险的任务。

    悄无声息中,游弈开始加速,马蹄敲打在覆盖一层薄雪的草原上,发出低沉的撞击声,夜幕下的冲锋,不仅危险,而且一旦冲起来,就很难停下。

    “放箭!”

    临阵无过三矢,两支骑兵在对冲的过程中,甚至只有射一箭的功夫。

    复合硬弓张开满月,透甲箭稳稳搭在弦上,郭明振沉心静气,屏住了呼吸,在弓张满月的一瞬间,拇指松开。

    “嗖——”

    羽箭离弦而去,纯白的翎羽在黑夜中引领前进的方向,细长的箭镞刺破锁子铠,尚未释放的动能驱使羽箭继续前进。

    直到箭簇刺破另一边的锁子铠,如注的鲜血的从伤口喷涌而出,夜色中却只能感到一阵温暖的液体撒到自己脸上。

    薛延陀人的羽箭,几乎同时撞上了唐人游弈。

    漆黑的夜色中,一名骑兵默默趴向马背,面门上插着一根还在震颤的羽箭,飞速冲击的战马被头马带领,去势不减的提速冲锋。

    几乎就是下一个呼吸,兵器与肉体的冲撞开始了。

    密集队形冲锋的唐军,对上同样密集冲锋的薛延陀人,伴随着战马嘶鸣与兵器和肉体的撞击声,夜幕笼罩下的厮杀到达高潮。

    长槊刺穿身体,战士已经无暇拔出,立刻抽刀出鞘,向着目视所能及的一切几人奋然砍杀,期间战马依旧向前冲锋。

    冲出几百步,郭明振侧耳倾听,马蹄声渐渐整齐,这意味着自己身后只有唐军游弈。

    薛延陀人没有追上来……活下来了!

    但郭明振不敢停下,这里还算是敌人的心腹之地,如果停在这里,肯定会被追上。

    夜幕可以遮蔽唐军行动的踪迹,如果薛延陀轻骑没有追上来,就意味着明日薛延陀大部将会彻底失去唐军游弈的踪迹。

    “活着几个!有伤报伤!”郭明振擦了把满是鲜血的脸,高声喊道,他身上的血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薛延陀人的。

    “侯彰活着,左肋中刀,小伤!”

    “仲兴文也活着,无伤!”

    “宇文昭活着,左臂中箭!”

    “段崇玄还在,肋骨断了……不知道几根!”

    ……

    沉默的背后,是十人小队仅有五人活下来。

    战损比达到一半。

    这样的战斗在广袤的草原上时刻在发生,有时唐军全身而退,有时薛延陀歼灭了唐军,一道道染着鲜血的紧急军报送到云中都督府,送到并州大都督府。

    “薛延陀到了诺真水,还有三五日将要抵达,各边州的折冲府已经全员征发,再有两日,灵州、夏州的府兵就能抵达胜州,算上某带来的两千屯营,满打满算能聚拢一万四千人。”

    马周站在地图前,憔悴的向众人介绍情况,他们之中有折冲府的军官,有州县的文官,有

    北门屯营的军将,还有整个云中身份最高的人——云中都督府都督,都督灵、夏、丰、胜、盐、宥六州诸军事,云中道行军大总管吴王李恪。

    于是,李恪顺理成章被抓了差,担任一大串官职,担任关内道北部最高军政长官。

    李世民当然不可能在战时把身在前线的儿子撤回来,军心士气好不容易鼓起来,李恪但凡撤退一步,整个防线都将士气全无。

    此种情况,别说李恪在胜州发财,就算是他在黄河钓鱼,李世民也得抓他的差。

    因为涉及几百里的宽阔战线,十几个折冲府,三四个都督府,六个州,十几个县,几十万人。

    没有一个主要负责人可能吗?

    李世民在接到薛延陀南下的军报后,第一个点了李靖的差,然而李靖近来发病,去不了了。他是真的病了,这个年纪,早年又操劳过甚,发病太过正常。

    随后,李世民点了李道宗的将。

    李道宗是大唐宗室,身份尊贵,又有作战经验,可堪此任。

    然而,李道宗不久之前因为贪污罢官,此时又要大举派遣诸道采访处置使巡察天下,倘若起复李道宗,岂不是前功尽弃?

    同为宗室将军的李孝恭也是这样。

    接下来就是第二梯队的将军们,能力足够,可堪担负方面之任,但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足。

    侯君集。

    这是李世民想到的最佳人选。

    但是,面对北至云中,南到延州绥州的广袤区域,事务繁重,千头万绪,绝不是侯君集能够独揽的,但他又不是可以听进别人话的人,就算命宰相去也无益。

    最后,李世民只能能政事堂的宰相们当中选人,结果更是无奈。

    能进政事堂的宰相,年纪一大把,怎么看都不是经得起鞍马劳顿,执掌三军的样子。

    万般无奈,李世民忽然想起早就丢到脑后的李恪,李世民对李恪跑去胜州全然不在意,只要不呆在长安气朕,你就是去高句丽也和朕没有一文钱关系。

    然而在这个时候,李恪的形象格外耀眼。

    李世民毫不客气的把一大串官职套到李恪身上,顺道还给他下了一道密旨,警告李恪要是敢当逃兵,就赐死他,以警三军!

    在接旨的那一刻,李恪是懵的。

    自己作了这么多妖,为什么官职反倒越来越高,不仅当了“半日御史大夫”,还有了行军大总管的军职……这些都是历史上李恪没能得到的成就啊!

    不行,作妖失败。

    要换个策略!

    可是还没等李恪想到新的办法,又臭又长骈四俪六的诏书念完,象征三军主将权力斧钺也交到李恪手里。

    云中道行军大总管。

    然而,在询问马周后,李恪又不高兴了。

    敢情这个云中道行军大总管是个空的?

    只是为了统筹军政,让一切事物有一个总负责人,才扣到李恪头上。

    于是李恪转而去问云中都督府,李恪之前已经是扬州大都督,担任云中都督已经是高品低配了,总不能还是空衔吧?

    当他询问马周的时候,马周捋着胡须笑而不答,不管怎么询问,马周都不说话。

    一问卫文斌,李恪才知道,原来云中都督府,全是突厥人,李恪云中都督的名义,就是用来管理号令突厥人的,除此以外,一个官吏都管不到。

    问到这里,李恪彻底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