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59章 证据确凿
    雍州,即为汉代三辅之地。

    所辖郡县,多为赤、畿之望,户口充盈,天子脚下。

    所谓赤、幾,乃是大唐州县等级之别,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

    所关系到州县长官的品阶与赋税,自开国以来,多年未曾修改。

    不过,大唐开国至今,不过二十年光景,倒也不算差的离谱。

    次日清晨,裴辛冒着风雪,带领着几十北衙飞骑出城。

    自金光门出城,取道咸阳原。

    一则掩人耳目,吴王阵斩大度设的军报露布接连传来,朝廷赏功的使者前后车马相继,驿站百姓早已见怪不怪。

    二则自长安向西,向来是朝廷不甚注重的州县,若是魏王门下之人有所索取,发生在西面的几率回更高。

    三则咸阳县令乃是裴氏之人,不会过多遮掩,总能问到些真情实事。

    几十匹骏马狂奔,扬起漫天飞雪。

    然而在飞雪之中,眼尖的裴辛瞧见一连串的大车飞驰而来,丝毫不顾驿道之上的商旅与百姓。

    而裴辛不得不避让道旁,眉头紧锁望着越来越近的车队,只因马车上高高插着魏王府的大旗。

    一杆大旗随风飘洋,朔风猎猎,大旗裹风激荡,张牙舞爪,道旁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裴辛暗道不妙,天子的声威美誉,便是败坏于此。

    “拦下他们。”裴辛下令道,临行之际,李世民赐予他兵符,可以调动京兆府兵与北衙飞骑,显然是动了真火。

    “可以动兵刃吗?”校尉马福问道。

    北衙飞骑向来是高配,挂着六品散官的马福,在飞骑中只能担任校尉,若实在普通折冲府,当一个别将都绰绰有余。

    裴辛点了点头,从马鞍袋里取出骑弓。

    二石战弓开满月,一轮明光耀寒芒。

    拇指松动,雕翎箭离弦而出,在漫天飞雪中划过一道近乎平直的弧线,不偏不倚的射在掌旗之人的咽喉。

    大唐百战乃有天下,李世民又是亲临战阵的开国天子,他身边知制诰的中书舍人,自然文武双全。

    而在唐人的认知中,最为上乘的武艺便是射箭。

    不仅有着君子六艺作为加持,而且也是实实在在的杀人技。

    远隔百步,取人性命,难道不比生死相搏要上乘吗?

    裴辛一箭取了其人性命,飞骑一看心中便有底气。

    有上司撑腰,不过啥杀几个奴仆,算得了什么。

    “张弓自射!”马福一声令下,率先取出战弓,手心抓了一把羽箭。

    箭射连珠,箭箭封喉。

    魏王府的车队瞬间乱了套,失去了掌控的马车,在驿道上打横,后续的马车接二连三的追尾。

    “生擒几人!”裴辛大声喝道,久在天子身侧,裴辛自然不是冲动之人。

    正如此番拦下魏王府的车队,亦不是出自义愤,而是出自为了维护天子声誉的考量。

    世人都知道天子最宠爱信任的皇子有二,一位是立下战功,率兵出塞的吴王,另一位便是文采斐然,修著编定括地志的魏王。

    而今打着魏王旗号的车队肆意妄为,天子的声威岂不是毁于一旦?

    身为人臣,如果眼见此情而不制止,还算是忠臣贤臣吗?

    维护天子声誉,几乎是身为政治生物裴辛的本能,而且他也知道,自己若是冒险而为,天子不仅不会责怪自己,反而会嘉奖自己。

    “喏!”飞骑大声应答,随即收起战弓,拔刀出鞘,催马上前。

    马蹄踏在厚厚的一层雪地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马福瞅准机会,用刀背敲晕一人,伸手一捞将此人夹在腋下,用横刀驱散数人,从另一面冲了回来。

    道旁还有围观的商旅,见到着新奇的一幕,纷纷惊骇不敢多言。

    一队官兵,擒杀了魏王府的门人,这是什么情况?

    雪越下越大,路上的人也越来越多。

    前方的驿道被追尾的车队堵住,商旅不敢前行,生怕自己也遭了池鱼之殃。

    裴辛站在马车上,那杆魏王府的大旗早被他斩断。

    折冲府怎么还不到?

    阻拦车队只是第一步,做不好善后一切都会付诸东流。

    关中乃是天子的根本,居关中以临天下的国策,是大唐立国以来从未改变的根本国策。

    而京兆,便是腹心的腹心,根本的根本。

    一百余座折冲府矗立在京兆,拱卫着天子。

    若是民心尽丧,大唐便到了无比危险的境地。

    所以,当大唐的皇室与百姓发生矛盾冲突时,李世民的反应一定是惩戒皇室,安抚百姓。

    踩踏农田,行围射猎尚且不可以被容忍,何况纵马于道,危害百姓?

    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裴辛定睛一看,正是急行军而来的府兵。

    “窦泉折冲府六百人至,果毅都尉孙涛拜见舍人!”

    “把这些人通通押送去折冲府,非有陛下诏敕兵符齐至,不可释放!”裴辛指着被捆好,用破布堵嘴的魏王府奴仆们说道。

    “这……”孙涛面色一难。

    “自有军令与汝,吾受天子之命巡京兆不法,若有人强索此辈之人,一律擒拿,所有祸端,有我担着!”

    一纸军书挥毫立就,上司只要敢承担责任,大唐文武官员的执行力绝对不打一点折扣。

    几十个还活着的奴仆,被如狼似虎的府兵丢上马车,像是运送俘虏一样,死死的捆住手脚。

    “此辈具是魏王府奴仆不法,冒用魏王之名!”裴辛站在马车上,大声喊到。

    “吾乃中书舍人裴辛,奉诏巡察京兆,以捕不法!”

    裴辛此言,担了极大风险,说是矫诏也不为过,自古死在矫诏这一条罪上的大臣不知几何。

    即便裴辛心中清楚李世民的心思,但冒险而为,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

    “此辈不法之徒,当赴京师,论以死罪!”

    “天子仁德,深知稼穑之艰,民生之不易,此辈奸邪诡盗之徒,假托魏王之名,以谋私利,悖行不法,天子甚患之,故出近臣以巡京兆,察不法,捕奸盗,以正纲纪!”

    事到如今,裴辛也只有将一切推到魏王府的奴仆身上。

    若是说这些人是假冒魏王府的奴仆,别说百姓不信,就是裴辛自己也没有脸面说出来。

    “将此等罪脏封住,移送大理寺!”

    “喏!”

    有着府兵协助,几十辆马车很快被清理到道旁,宽阔的京兆驿道,足以容纳数辆马车并排相向而行。

    交通迅速恢复,善后工作算是顺利完成,而裴辛也好奇的走向马车。

    “车里面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