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67章 又闯祸了
    “臣咸阳县丞仁轨谨奏,自贞观十一年六月始,魏王门下客过咸阳所行聚敛、索取,计牛五十七头,羊二百三十一只,蜡百斗,樱桃百斗,稻、麦、麰、粟计数十石。”

    “所取财货,计钱五十千,绢二十三匹。”

    “所征徭役,计一千七百六十六口,具为二十日。”

    咸阳县丞刘仁轨昂着头,严肃的面容泛着光芒朗声奏报,俨然正气慷慨,十足的忠臣义士。

    李世民看着庄严奏报的刘仁轨,不禁点了点头。

    他对此人颇有印象,此前此人在陈仓时杀了犯罪的都尉,天下扬名,李世民爱惜他的才华与刚直,特意将其调任咸阳担任县丞。

    咸阳在关内的地位非同小可,即在长安以西第一县,西土门户。

    诸多长安不便行事之事,尽数挪到咸阳县。

    而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天子有意恢复西域,届时来往之旅不计其数,咸阳拱卫京畿,口众繁盛,寻常县令也不如咸阳的县丞尊贵。

    做过一任京兆的县丞,便可以转任京兆诸县的县令,亦或是一步登天,转入朝中。

    显然,李世民有意擢升刘仁轨入朝为官。

    不过,关于刘仁轨即将调任的官职,李世民还在做着考量。

    首先御史台不能进,并非刘仁轨不够格,只是因为朝中官员不能一味出自御史台,否则御史台便成了利市,难以承担天子手中剑的职责。

    其次,不能前去太清闲的官署,李世民调任刘仁轨入京,爱惜其才华,自然不能让他年纪轻轻就去太仆寺养老。

    所以,李世民决定暂时让刘仁轨前往门下省,一来熟悉中枢政务,而来在自己身边,也好加以讽谏,拱卫天子。

    门下省虽然职责关键,但是,却不至于一开始就处置政务,不至于为政手足无措,最适合天子倾心培养的臣子入朝起家。

    但在此刻,李世民的注意力丝毫没有放在刘仁轨身上,听着刘仁轨的奏报,李世民的怒意在胸膛逐渐积攒,双目简直要冒出火光,死死盯住李泰,百战沙场的煞气笼罩着中军高台,众人纷纷感觉后背发冷。

    而近乎承受李世民全部压力的李泰,更是战栗的难以自持,跪在冰冷的地板上,努力控制自己的姿态,却总是徒劳无功。

    李世民失望的看着李泰,看着自己昔日爱子的丑态,一股难以言说的落寞之情从心中生出。

    古人云,虎父犬子。

    难道朕堂堂天子,百战乃有天下,朕的子孙都是如此废物点心吗?

    眼底冒火,火焰中隐隐含着失落。

    李世民盯住李泰许久,直到雪花再一次落在李世民的肩头,再一次笼罩长安,再一次阻拦驿卒前进的步伐。

    “青雀……长安不适合你,去魏地吧。”李世民摆了摆手,让内侍将李泰从地上扶起,用平淡如水的语气说道:“朕会嘱咐汝大兄,日后善待与汝,朕日后hi留下遗诏,保汝平安。”

    “去吧,无诏不要回来了。”李世民平静道。

    李世民的语气极为平静,就像已然冰封的曲江池面,但时在场众人的心中,却扬起了轩然大波。

    陛下此语……难道是彻底放弃魏王了?

    裴辛的身子越躬越低,就连呼吸也尽可能减弱,只为不引起李世民的注意。

    刘仁轨停下了念诵奏疏的动作,站在一旁,默默的注视着眼前的一幕。

    久在州县,刘仁轨思索问题的角度,更加贴近基层,也更加务实。

    裴辛想到了帝国顶层的权力更迭,而刘仁轨所思量的却是整个大唐的施政举措。

    民为水,君为舟。

    天子不仅常常念诵这句话,更是付诸实践,堂堂魏王,只因门下有人有虐民之举,便被敕令就国,彻底失去角逐皇位的机会。

    其他的官员,若是敢效仿一二,是什么下场,还用多说吗?

    想到这里,刘仁轨忽然感到一道目光向自己射来,循着目光射来的方向一看,竟然是天子。

    “刘仁轨。”李世民见到刘仁轨转头来看,勉强挤出微笑,轻声唤道。

    “臣在。”刘仁轨大声应道,双手叉手行礼,放在方寸之前,躬身参拜。

    “汝有才华,为人素来刚正,目光长远,朕命汝做了两年县丞,有何收获?”李世民正色问道。

    此言一出,包括刘仁轨在内,除了心如刀绞的李泰,其他人无不露出严肃的面容,脑筋飞速运转,思索天子问的问题。

    做了两年县丞有何收获?

    若是只问这一句,众人都有无数的想法能够奏报天子,即便是素来在中枢为官的裴辛,起家的官职也是龙门县丞。

    宰相必起于州部,不掌握州县基层的情况,当了宰相岂不是“食羹相公”?

    然而,天子此问之前,先是肯定了刘仁轨的才华,又说此人素来刚正,乃有远见,显然大倒苦水言说州县为官行政之艰难是说不过去的。

    崔固绞尽脑汁,却最终一无所获。

    毕竟,他担任县尉的时候,天下还挂着大隋的旗帜。

    大唐建立之后,他便一直在中枢为官,能力虽然不错,但才华只能评价为中人之资,最受当时担任中书令的房玄龄青睐。

    若说崔固刚正不阿,不附权贵,朝中没有人会反对。

    但若是说大唐的持书侍御史崔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绝对被人冠以阿谀奉承的恶名。

    因此,即便崔固绞尽脑汁,思索良久,也没能想到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

    天子考较臣子,并非罕见,然而考较一个区区县丞,却极为罕见。

    这意味着这位县丞,一定入了陛下法眼,否则全国一千几百县丞,为何天子不去考较?

    长安万年县丞近水楼台,天子为何不曾考较?

    中军台上十几名京兆县丞,为何天子单独询问刘仁轨一人?

    裴辛同样对其貌不扬的刘仁轨报以好奇的目光,这位县丞个子不高,面色黝黑,身形普普通通,既称不上健硕,也算不得瘦弱,相貌更是寻常,最合适的评价是:五官端正,无缺无损。

    眼睛最为传神,不多不少,正好两个。

    被众人凝视的刘仁轨,并没有感到太大压力,仿佛是天性使然,他向来胆大包天,否则也不会诛杀犯罪的都尉,成功引起李世民的注意,继而调任京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