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唐咸鱼王爷 > 第102章 奇袭
    还有?

    李世民一脸意外之色,甚至怀疑李靖乃是在和自己开玩笑。

    可是见李靖一脸严肃,显然不是在开玩笑,李世民不禁垂首思索。

    可李世民无论怎么思索,还是百思不得其解,“药师为朕解惑。”

    “喏。”李靖站起身,久违的拿起那根木棒,来到舆图边上。

    李靖的目光投向李恪现在所在的沙州,同时把众人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

    不论是李世民还是魏征,亦或是兼任中书舍人以及起居郎,前程远大的预备中书侍郎裴辛,都把怀疑与期盼的目光投在李靖身上。

    “陛下请看。”李靖举起木棒,细长的木棒点在沙州,向西便是伊州,而西北方向则是一直臣服态度不明确,终日里游荡在大唐与西突厥之间的高昌国。

    “吴王现在已经行至沙州,不日便可度玉门关西行。”

    “出玉门关,旦夕及至高昌,吴王大军将至,高昌仓促之间,难以提防。若高昌告破,西域万里之土,皆在吴王纵横之间。”李靖在舆图上述说着美好的未来。

    “这……”魏征狐疑的起身,来到舆图边上。

    “吴王怎么敢西行去打高昌?”魏征摇头表示怀疑。

    征战之事,自古都是天子的权力。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陛下此前已有明诏,命诸军自寻战机击胡,吴王从诏令而行,如何不敢打高昌?”李靖沉声说道。

    此前李世民的诏书,虽然没有漏洞,但是给予李恪的权力近乎无限。

    只要是塞外的胡人,都在李恪的进攻范围之内,只要李恪愿意,就算远征万里,兵临波斯。

    李世民也不能以擅自开战的理由撤换李恪。

    “嘶……”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

    他忽然想明白为什么李恪要在灵州迁延那么久,原来是在搜寻道路军情。

    难怪难怪……出兵以来,一日不曾懈怠,每次驻足,皆有一日光景,原来是派人前出搜寻情报啊!

    李世民恍然大悟,又看向舆图,聆听李靖的讲解。

    “药师继续。”李世民笑了笑。

    “喏。”

    “吴王今日在沙州,不日便出玉门关,直捣高昌,高昌王定然不知王师将至,覆亡旦夕之间。”李靖颇为乐观的说道。

    “那……吴王为何要在此时出兵,冬日天寒,吴王难道不惧怕寒冬吗?”魏征又问。

    裴辛也附和似的连连点头,他也想不明白,是什么让吴王拥有攻打高昌的勇气。

    虽然诏书中没有明确说要打薛延陀,但天下人都知道,此时此刻大唐的主要敌人乃是薛延陀,吴王出兵高昌,难道是疯了吗?

    “冬日虽然寒冷,可夏日炎炎,大军更难忍受。”李靖解释道,见众人还不清楚,便继续说道:“大军在外,若逢夏日,缺水中暑,全军覆亡犹未可知。若是在冬日行军,纵然天寒,只要冬衣不缺,柴薪充足,总能安全。”

    “是这样吗?”魏征还是不信。

    李世民却已经懂了,毕竟他也是带兵之人,带兵在外征战多年,冬日与夏日之间的差别,他心知肚明。

    夏日炎炎似火烧,浑身是汗,焦躁难耐,恨不得跳入深井当中避暑,当此之时,就算是百万大军,也毫无战斗力可言。

    若是在冬日作战,纵然严寒难耐,可只要有充足厚重的衣物,丰富的食物和密不透风的帐篷,再烧起滚烫的火炉,度过冬日总不会太困难的。

    升温,远远比降温来的容易。

    “玄成啊,汝以为是夏日难耐,还是冬日难耐?”李世民笑着问道。

    魏征低下头,细细思索,良久正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臣以为,夏日难耐。”

    “正是如此。”李靖点头继续说道:“玄成以为夏日难耐,诸军将士自然也是同感。”、

    “隆冬虽寒,若是燃起柴薪,住进帐篷,总归可以保暖御寒。”

    “炎炎夏日,大军在外,还有什么解暑的手段吗?”

    听到李世民的认同之语,李靖继续了自己的解答。

    “故而,臣以为吴王此番西行,乃是借天时之利,直驱高昌!”

    李靖斩钉截铁的下列结论,在心中暗自估量着此战的胜负,推测吴王究竟有几分胜算。

    “是这样吗?”李世民将信将疑的深深皱眉,根据多年以来对李恪的了解,李世民认为李恪应该不会做如此冒险的举动。

    他已经身为吴王,冒如此风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偷袭高昌,究竟为的是什么?

    难道……为的是储位?

    李世民紧皱的眉头猛然舒展,看向一直推演战局的李靖,询问道:“药师以为,此战有几分胜算?”

    李靖摇头道:“臣不知道。”

    “不知道?”李世民露出了诧异的表情,他从李靖的语气中听出来,这并不是谦虚之语,而是确确实实不知道。

    “药师不能推断吗?”李世民不解的问。

    李靖继续摇头,沉吟许久才说:“远隔万里,臣对吴王用兵之道一无所知,臣实在不敢乱说。”

    李靖本想就此结束这个话题,可是看到李世民的眼神,李靖顿时意识到,自己还是要做出一些判断。

    于是,李靖斟酌道:“臣惶恐。若是陛下执意要问,臣只能以臣自己用兵之法推断,若有纰漏,请陛下赎臣妄言之罪。”

    “药师但讲无妨。”李世民抬了抬手,笑着对李靖说道。

    “喏。”李靖躬身施礼。

    “若由臣领兵,此战之要,乃在速战速决,兵闻拙速,未睹巧久。奔袭千里,宜在速决,若是迁延日久,高昌便由准备。”

    “冬日攻城,乃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臣当在兵临城下之日,便准备攻城,宜先出使者,麻痹高昌君臣,待到器械完备,即刻攻城,万万不可给高昌喘息之机。

    “而且冬日攻城,西突厥的援军难以驰援,若是高昌没有防备,十日之内便可攻破城池,届时汉军四出,抚宁诸邦,令其入朝,食高昌之粟,可缓转运之急。”

    李靖指着西域广袤一片说道,大唐虽然还没有收复西域,但是对这片汉代故土的准备,早已开始。

    前王所辟之土,若不能恢复,岂有颜面九泉之下,见列祖列宗?

    “李恪……他能想到这么多?”李世民还是不信,一边摇头一边说:“他今年第一次领兵,恐怕想不到这么多。”

    “虎父无犬子,陛下戎马半生,马上取天下,吴王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有类陛下。”李靖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希望如此吧。”李世民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