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182章 不是一个人战斗
    这不只是我的推测。关羽水军带走汉水船只,有前文引用《英雄记》的记载: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大江,注浦口。

    当然说“无船”有夸张的成分,但船少不够用却是不争的事实。襄阳是荆州重镇,也是刘表经营多年的大本营,如果说襄阳一带本来就没有刘表的水军和船只,那就有点太离谱了。曹操到达襄阳时“无船”,肯定与关羽的努力拉人和认真抢船是分不开的。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

    刘备历经周折到达江夏的时候,曹操也没有闲着。

    曹操在当阳击溃刘备军队后,迅速占领江陵,掌握了数万荆州水军。

    随后,曹操进一步落实招降纳叛、安抚地方的统战接受工作。饮水不忘挖井人,曹操没有忘记对和平解放荆州做出巨大贡献的蒯越、韩嵩、傅巽、王粲等人,被封侯者达十五人,蒯越、韩嵩等人还被调入以曹操同志为总理(丞相)的中央政府工作。原荆州地区一把手刘琮同志,也被调任青州刺史,日后另有任用,改为中央政府闲职(谏议大夫)。

    同时,曹操调兵遣将,占领各处要地,将机动部队大部分集中于江陵,准备顺江东下。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关键时刻,曹操同志又一次自负了。

    几乎兵不血刃占领大半个荆州,一战击溃刘备,连远在西蜀的益州牧刘璋也俯首帖耳,派兵前来听从调遣。

    多么小的代价,多么大的收获!

    更关键的是,除了虎豹骑在当阳一战击溃留备,曹操的主力部队根本没有打仗,难道就这样打道回府?要知道出兵一次很不容易,需要准备很长时间,消耗很多粮饷。宝剑既然出鞘,就要派上用场。

    武侠小说中有的剑客,出剑必见血。曹操此时就像极了一个剑客。

    一个高处寂寞不胜寒、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剑客。

    人心苦不知足,既得楚复望吴。曹操在出兵之前,目标只是占领荆州,没有料到会如此轻松地达到既定目标。

    人生的目标,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水涨船高。达到一个既定的高度之后,新的目标就是一个更高的地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其实一直在路上。

    此时,出乎意料轻而易举的胜利,使曹操坚定了一举荡平江东孙权,奠定统一大业的雄心。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江山代有人才出,曹某岂非一统主!

    于是,自信满满的曹操大笔一挥写下一封书信,送到了江东老板孙权的眼前。这是一封内容极其简单的恐吓信: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孙权,正在柴桑(今江西九江)首鼠两端举棋不定。

    看到这封书信的时候,孙老板与他的员工们吓了一跳。

    水军八十万,那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江东总兵力的十倍!

    会猎于吴,这是什么意思?吴是我孙家的自留地,你曹操不请自到来打秋风意欲何为?

    曹操的意思其实不言自明:要投降就抓紧,不投降就连你一块收拾,信中欠收拾的猎物就是你孙权。

    一时间“投降吧,投降吧”的呼声又在孙权的耳旁此起彼伏。

    江东才俊比起荆襄人士,也就是半斤八两。旧事重演,孙权遭遇刘琮灵魂附体。

    最终阻止孙权成为刘琮第二的,主要是三个人——鲁肃、诸葛亮、周瑜。

    最终阻止孙权成为刘琮第二的,主要是三个人——鲁肃、诸葛亮、周瑜。

    这三个人占在不同立场在不同时间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孙权指点迷津。

    诸葛亮是作为刘备的全权使者,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指导思想,主动向刘备申请跟随鲁肃到东吴缔结同盟条约的。见到孙权后,他先用心理学知识,拿激将法指出一个男人是不能投降受辱的(投降是哪种人,自己去想);然后指出刘备是大男人真英雄,而你孙权算不算男人,不要看别人怎么评价,而是要看你自己怎么做。得到孙权要做男人的回答后,诸葛亮又从社会学的角度,指出团结抗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上起刘备、刘琦,下到荆州人民,都是可以团结的力量。现在的形势那叫一个众寡不敌,不过不是我们寡,曹操众,而是我们众,曹操寡。只要你孙权决心联合刘备并肩奋斗,一定能够打败曹操。

    鲁肃则从投资学的角度,指明孙权投降曹操不是入股而是被兼并,并且是股权为零收益为负的兼并,毫无疑问是笔赔本的生意,永远也不会有翻本的机会,很可能混来混去就会混得下落不明。不投降你是独霸江东的孙老板,投降后你就是曹操掌中的孙跟帮,曹操想怎么欺负你就怎么欺负,什么时候想要你的命就什么时候要,你一点脾气都没有,后悔也是来不及的。

    最关键的是周瑜,这是一个即将迎来人生高潮的人物。他先从政治学的角度指出曹操“托名汉相,其实汉贼”,抗曹不是以下犯上,而是为大汉王朝打扫卫生清除垃圾(除残去秽)的正义行为。接着,他从军事学的角度,点明曹军南下旷日持久,难保无虞;北部不稳,马(超)、韩(遂)在后;水军作战,舍长就短;水土不服,人马皆困,结论是——曹操必败无疑。最后,他还秀了一回统计学知识,指出曹操原来的人马不过十五六万,已经疲惫不堪丧失战斗力;收降的荆州军队最多七八万,更是军心不稳难有作为,全部加起来不过二十几万,拆穿了曹操吹嘘“水军八十万众”的牛皮。

    在三人多角度多侧面的轮番劝说下,孙权终于摆脱了刘琮的阴影,抗曹的信心顿时雄起,成长为令曹操慨叹“生子当如”的孙仲谋。

    很多人的不同命运,不过是一个关键的抉择,决定了几种不同的人生。人生的要紧处,往往只有那么几步,甚至一步。

    孙权下定决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实际上这也是他最好的选择,以他的话来说是,放眼天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影响走向的孙、刘联盟,就此结成。

    表明上看起来,促成结盟出力最多的是不辞劳苦奔波千里的鲁肃和诸葛亮,实际上出力最大的是坐镇江陵蠢蠢欲动的曹操。如果没有曹操的巨大威胁,刘备和孙权恐怕早就在江夏打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当落魄人士遭遇成功人士

    到达江夏后,刘备渡江驻军长江南岸的樊口,刘琦驻扎北岸夏口。关羽水军,作为刘备唯一的依靠,应该在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封锁江面。

    自从诸葛亮跟随鲁肃顺江东下,刘备就以渴望长江水倒流的精神,眼巴巴地看着江面上逆流漂过来点什么。

    作为一个资深CEO,刘备有自知之明。他清楚手下的一万人马加上刘琦的一万,照样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是地地道道的猛人,当年他不是NO.1的时候,就带着几万人马搞定了带头大哥袁绍,那次战役刘备还亲身参与,记忆犹新啊。现在曹操自己成了NO.1,天下还有谁是他搞不定的?

    正是在曹操的不断打击下,刘备在徐州一带走南闯北,最后一路漂泊寄寓荆州。现在又漂过了汉水,漂过了长江,下一步漂到哪里去?

    刘备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因为他一想这个问题就忍不住有些郁闷。从河北涿郡起兵,混了几十年,混来混去混到了江南。下一步难道是蛮夷之地的交州、苍梧?

    是不是这条路?

    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所谓的人生,许多时候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刘备的革命事业在曹操的打击下,陷入低谷。同样陷入低谷的,还有刘备的信心。

    事实上,这是最后的低谷。

    不过,长路茫茫刘备看不到尽头。

    长江茫茫,刘备同样看不到尽头。

    刘备只看到了船队。

    从长江下游逆流而上的船队。

    船队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刘备看清楚不是曹操的船队而是东吴水军后,感动得心里一阵热乎,啥也别说了,连忙派人前去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