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226章 档次
    悲痛中的司马昭正在参悟皇帝的诏书。钟会在一旁提醒,参悟个毛啊,赶紧回京,万一这会儿出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司马昭一琢磨,对啊,当初他们爷仨儿就是这么干掉的曹爽。因此司马昭整顿军队,大军兵发洛阳。曹髦一看司马昭不上当,麻溜儿的又下了一道旨意,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自此朝中大权皆归司马昭,曹髦和司马昭集团的第一次过招也匆匆收场。小露锋芒的曹髦注定了要跟刘禅不一样,刘禅能忍,曹髦不能。刘禅示弱表现的是自己智商弱,而曹髦示弱表现的是自己实力弱。所以无论诸葛亮还是司马昭都觉得刘禅是个无公害人物,而曹髦更多表现出的是不得已,终究不甘于做个池中之物。

    看上去魏国的局势趋于稳定,司马师到司马昭的权利结交也算是平稳。可就是这个时候,姜维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再度发兵北伐。

    从回目上看,这是姜维的第三次北伐。从刘禅的角度讲,这是第二次正式北伐。这次出兵姜维信心满满,没别的,就凭淮南之乱给予魏国的消耗是极大的。司马懿兵法传人司马师身亡、一代名将毋丘俭身亡、凉州屏障郭淮被姜维射死、司马昭一者用兵不如姜维,二者他就算是司马懿再生,断不敢此时离开洛阳去作战。机会主义者姜维赶紧上表,陈明此时出兵的重要性和成功几率。刘禅又不傻,一算这账干得过,于是下诏,让姜维出兵北伐。

    姜维一肚子理论,缺少的就是实践。经过两次独立领兵出征,姜维总结了不少经验,这次北伐姜维算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的西凉没有了郭淮,新任征西大将军就是陈泰。姜维有信心跟陈泰比划一下。陈泰补得是郭淮的缺,而陈泰留下的位置,是王经补上。陈泰用兵可以说不弱于郭淮,但是王经可就差远喽。

    虽然姜维信心十足,但是此时的将士们出现了厌战情绪,比如老将张翼。张翼这时候多大岁数呢?书上没说,还是简单倒推一下。刘备攻打益州,张翼绑了上司投降的时间大概是建安十八九年的样子,姜维第三次北伐是蜀汉延熙十八年。假如张翼投降刘备的时候是二十来岁,那姜维三伐中原的时候,张翼也得七十上下了。人到七十自古稀,在那个时代,七十多岁也算是风烛残年了。张翼做到了征西大将军,差不多了。别人是再不享受就老了,张翼是再不享受就死了。你让一个七十多岁当上征西大将军的人还想着拼搏再进一步吗?再往上一级时卫将军,这就是现在姜维做的位置。别管怎么说,老将张翼真的不想再打仗了,因此劝说姜维还是消停点。张翼摆出了三点很现实问题,地盘小、钱粮少、连年征战民力已疲,这种情况还打仗,有意思吗?姜维不管那个,用道德的力量来压张翼。北伐就是忠君爱国,不北伐自己想去吧。张翼一看没法沟通,军衔又没有人家大,只好默默的跟着姜维再度踏上北伐之路。

    姜维出兵,活学活用教科书上的兵法。背水作战,让蜀军置之死地而后生,杀的王经人仰马翻,几乎全歼王经七万大军。纵然武侯时代,能全歼对方七万大军的战例也在少数。姜维扬威陇上,正是从此战开始。这时候,老将张翼再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么多年的军旅生涯,张翼没敢在武侯面前谈过自己想法。如今换了姜维领兵,张老凭借自己的资历和经验劝谏姜维,差不多得了,见好就收。再接着打就是画蛇添足,稍有差池,一战又回解放前。

    姜维不管这些,胜王经不算什么,杀郭淮也不算什么。姜维想了想这些年吃亏就吃在陈泰身上,必须继续进兵。然后问题来了,继续进兵打哪?如果按照武侯的思路,一战只要能在陇上立足,下一战就得攻打关中,终极目标就是长安和洛阳。姜维出兵,完全抛弃了武侯祁山道路。或者说姜维此战并不想攻打长安,姜维没想过一次北伐就获全功,他想阶梯进兵。既然洮水大胜,那就巩固蜀汉在甘肃的势力。因此姜维出兵攻打狄道,就像在丝绸之路上扎根。

    与此同时,征西大将军陈泰听闻王经大败,准备提兵与姜维决战。这时候司马昭派来帮忙的了,此人就是在平定淮南之乱战功赫赫的新人邓艾,官拜兖州刺史。邓艾年轻啊,说话又结巴,因此陈泰没把他放在眼里。不过既然是司马昭派来的,怎么也得给个面子,速速召开军事会议。你别看陈泰没把邓艾当回事,邓艾也不把陈泰放在眼里,或者说邓艾都没把整个凉州军区放在眼里。像邓艾这种天生的将才,让他服气的人目前还没有。可就是这场关键的军事会议,让魏国两代军事奇才陈泰和邓艾精诚合作,也终止了姜维三伐中原的胜利步伐,

    英雄相惜

    这是魏国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当中,有早就扬名立万的表演艺术家陈泰,也有刚刚出道就尽显大才的邓艾。陈泰虽然大器晚成,但是他的卓越才能根本不输于成名多年的郭淮,所以司马师让他镇守西凉,加封征西大将军。邓艾属于不招人待见型的,恃才傲物还结巴,夏侯霸当初就服气他的才能可没跟他结交。不过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还是很看好他,平淮南毋丘俭邓艾立功,被封为兖州刺史,这次姜维再度北伐,司马昭加封邓艾为安西将军。在西北这块地盘上,邓艾的军衔仅次于陈泰。

    前一篇说过,陈泰没把邓艾这个新人放在眼里,只不过他是司马昭的人,因此给邓艾一个面子。而邓艾自诩天下无敌,也没把陈泰这个上司放在眼里。邓艾多大官都见过,什么胡遵、王基、诸葛诞、毋丘俭他觉得都不过如此,因此这次会议一开始其实开的很无趣。姜维来了,王经败了,七万大军都废了,该怎么办?

    西北这块地方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争,公式化的东西太多了。从武侯北伐的时代开始,魏军就有个共识,蜀军太猛,根本打不过,他们来了大家就坚守,耗死他们。

    所以这次军事会议上,主流的声音认为应该坚守。但是有两个人认为不该坚守,一个是邓艾,一个是陈泰。在邓艾眼中,持坚守意见的人基本上就是sb。但是他又不提出意见,只在一旁冷笑。所以说邓艾同学人缘差是有原因的。他能一旁冷笑,陈泰作为三军主帅可不能。陈泰也没指望邓艾帮忙,于是摆下自己的观点,开始了军事部署。

    陈泰对形势有个初步的估计,他跟诸将说,看上去姜维统帅大军深入重地,渴求决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用坚守来避其锋芒。这要是跟他决战,那绝对是疯了。根据经验来看,姜维洮水大胜,应该兵锋直指关中地区,攻打洛阳,取周围粮仓,然后汇合羌胡攻打陇右四郡。假如这样的话,那形势危急,非坚守不可。但是姜维居然不攻打关中平原,反而攻打地势险要的狄道城,那可不是短时间能拿下的。因此在这个时候,魏军应该主动出击攻打姜维,姜维腹背受敌,必然大败。正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回这事儿,不能坚守,就得出击。要不给姜维时间拿下狄道城,陇右地区就悬了。

    陈泰的话一说完,高傲的邓艾起身便拜。原来西北还真有高人,邓艾愿意听从陈泰调遣。其实多数情况下,两个同等大才很难一起共事,往往合作起来适得其反。但是这回陈泰用实力征服了邓艾,让邓艾愿意听从陈泰的调遣,那魏军的战斗力瞬间就提升了几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