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228章 绝招
    那这仗怎么打?姜维想了一个绝招。

    在《三国演义》中,但凡用兵高手都精通疑兵之计。比如曹操和诸葛亮,虚虚实实玩的那叫一个漂亮。姜维也深得其法,这一次姜维判断邓艾布防祁山就是为了等着自己。因此姜维决定留下少量部队在祁山一带活动,这批人使用大将军仪仗,兵马调动每天都换旗帜和意甲,用以表示自己的主力在这里。而姜维却悄悄的带领主力去攻打南安郡。

    想当初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时候,就用的这招吓走孟获和曹真。如今姜维这用这招,可见他真的深得诸葛亮真传。但是邓艾不是孟获和曹真。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当年的武侯有魏延、赵云二将玩这出疑兵之计。姜维能用谁?姜维挑了挑,负责这次疑兵之计的将领是鲍素。

    鲍素是谁?才能如何?咱们别看广告,看疗效。且说姜维悄悄的去打南安郡,可谓是神不知,鬼不觉。鲍素同学按照姜维的要求去演疑兵之计。他怎么做的呢?一天派出五拨哨马出哨,每次巡视不超过十五里便回去。邓艾一看不对啊,没有这么巡哨的,谁天天闲的巡哨五次,每次十几里地呢?再仔细一看,天天就这几匹马,一天跑五次,来回就得至少一百里地,很明显都累得不行了。邓艾恍然大悟,小样,换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于是邓艾赶紧报告陈泰,说姜维不在军中,军中的指挥官是个无能之辈,姜维必定就近攻打南安。因此邓艾献计让陈泰去攻打鲍素,自己带兵去打姜维。

    看了吧,不是姜维无能,也不是邓艾太狡猾,实在是鲍素的演技太差,想让人不怀疑都难。

    邓艾策划的妥妥的,让陈泰灭了鲍素肯定没问题,这样一搞,姜维的后路就断了。姜维如果攻打南安,必然先取武城山。所以邓艾早早的就在武城山埋伏。如果姜维攻不下武城山一定会去攻打上邽,魏军再早早的在上邽附近的段谷埋伏,那姜维只能悲剧了。

    姜维还不知道祁山发生的一切,信心满满的往南安郡出发。根据夏侯霸的建议,姜维率先攻打武城山。不料想邓艾早早在此埋伏,蜀军大败。姜维亲率大军去决战,这帮人又退回到武城山上,宁死不出。就这样,魏军在武城山的驻军开始了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哭我笑,敌笑我吐。弄得姜维只能在心里骂娘,这邓艾也太讨厌了。姜维自诩作为武侯传人天下无敌,谁曾想中原出了个邓士载啊。被骚扰了这么多天,连邓艾在不在武城山都不知道。姜维实在受不了魏军没完没了的骚扰,决定放弃南安,就近去打上邽。上邽姜维熟得很,曾在那里cosplay过诸葛亮忽悠司马懿。取上邽如果魏军有准备怎么办?姜维决定两路取上邽,除了自己的主力之外,他又派了镇西大将军胡济出奇兵配合姜维。

    去上邽必须经过段谷,等到姜维到了段谷之后突然发现此地的地形不对,还没来得及部署,邓艾埋伏好的三路大军杀进来。姜维这回慌了,绝对是要死的节奏。

    幸好夏侯霸的后军赶到,奋力救出了姜维。姜维这才知道鲍素已经阵亡,而此时的镇西大将军胡济也失联了。

    姜维没办法,只好撒丫子快跑。可是回去的路早就被陈泰给断了,也就是说姜维这回再度陷入重围,真正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蜀军二十几万大军损失了三分之二,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姜维人困马乏,演绎不出赵子龙当年的奇迹。关键时刻,一员老将杀来,此人就是被诸葛亮评价为“何其愚也”的荡寇将军张嶷。别管张嶷智力怎么样,这个人确实是很值得佩服。张嶷不在包围圈之中,他的小伙伴们随着鲍素的阵亡就都跑回汉中了,只有张嶷来救姜维。张嶷带了多少人?几百个而已。面对魏军几十万人马,张嶷在那一刻被赵云灵魂附体,奋勇杀进包围圈,硬生生把魏军包围圈撕开了一个口子,救出了被困的大将军姜维。按说此时张嶷够猛的了,表演至此结束的话,张嶷的战绩足以跟赵云救黄忠、周泰救孙权、曹仁救牛金相提并论了。但是张嶷决定站好最后一班岗,让姜维先走,他掩护。在这一刻,魏军箭如雨发,姜维逃走,张嶷阵亡!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张嶷从平南蛮时就跟着武侯南征北讨,干的都是冲锋陷阵的活,过的是刀头舔血的日子,一直兢兢业业,到死就混了个荡寇将军,属于杂号将军,中级军官。要问张嶷混的好不好,咱对比一下名不见经传的胡济,官拜镇西将军,比邓艾军衔都高。从刘备征汉中开始,到武侯六出祁山,胡济这个名字都不被提起,也就是说他没有在各个重要战役中出过力,但是他就当上了镇西将军。为啥呢,主要还是因为张嶷“何其愚也”。关键时刻,张嶷选择拼了,而胡济却颠了。要说混官场胡济赢了,但是作为一个军人,张嶷赢了。

    这一战,姜维英明扫尽。从蜀国的角度讲,这一次死了这么多人,蜀国上下都恨疯了姜维。早说不去不去,姜维非得去。结果便宜没占到,还损失这么大。姜维没办法了,赶紧上表请罪,自贬为后将军,暂行大将军事。胡济说来不来,贬一级,降为安西将军。

    从魏国的角度讲,姜维没啥可怕的了。以前无论是郭淮还是陈泰,都能挡得住姜维,但是制不住姜维。如今邓艾来了,不仅是能挡住姜维了,而且差点就弄死了姜维,那西蜀还有什么好怕的。姜维多厉害,别人不住道,作为魏国的实际统治者司马昭可是知道的。

    当初司马昭领兵西征,差点被姜维围死在铁笼山。因此司马昭对于姜维还是很忌惮的。如今有了邓艾,司马昭可以高枕无忧,专注揽权。

    司马昭以皇帝的名义下诏,给邓艾升一级,变为镇西将军,连邓艾的儿子都封为亭侯。邓艾自此荣耀一时,逐渐取代陈泰在西凉的地位。

    看上去西线要太平一段时间了。但是司马昭当政的魏国,绝对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西线是太平了,东线又出事了,淮南三叛

    有的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的讽刺。这次要说的是曹操的爱将乐进和曹丕的心腹贾逵。乐进不必多说,那是曹操的铁杆心腹,是第一批跟着曹操混江湖的人。

    那一年曹操逃出长安到陈留,然后忽悠当地富豪卫弘出钱,曹操就地招募义兵。曹操这边刚一开张,应聘者云集。跟现在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场面差不多。在万千应聘者中,曹操相中了一个小个子,这个小个子就是后来屡立战功的乐进,乐文谦。乐进跟随曹操之后,才有了夏侯惇、夏侯渊来投奔曹操。再过了几天,才有了曹仁、曹洪。所以要论资历,乐进在曹营资格最老。乐进跟着曹操南征北讨,屡立战功,一路做到了右将军,可谓是曹操的死党。

    下一个说得是贾逵。贾逵也算是跟着曹操的老人,但是当初曹操帐下能人太多。论谋略,除了曹操帐下的巨头们之外,贾逵在跟刘晔、贾诩、满宠等人也不占优势。论武功,贾逵还真不见得能打得过刘晔。所以在曹操早期帐下人才济济的时候,贾逵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曹操死后,曹丕继承魏王王位,曹彰带兵来争位。群臣大惊失色的时候,是贾逵出城用三寸不烂之舌,忽悠的曹彰不仅没有争位,还把兵权拱手相让。自此曹丕看重贾逵,用为心腹。魏明帝时代曹休被周鲂忽悠,还是贾逵一眼看出了这是个骗局。可惜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不听劝的曹休夺了贾逵的兵权,被周鲂骗的身败名裂,饮恨而亡。贾逵的重要性再次闪现,后来不计前嫌的贾逵继续为国立功,一路做到了建威将军、阳里亭侯。

    按理说这样的重臣兼忠臣应该世代守护魏国皇帝,演绎一出n代忠臣的好戏。但是讽刺的一幕出现了,乐进的儿子乐綝和贾逵的儿子贾充成为了司马昭的铁杆,或许铁杆都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关系,乐綝和贾充简直就是司马昭的钛合金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