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229章 大权
    司马昭自从大权在握,出入皆带三千铁甲军。他跟诸葛亮一样,大事小情都在相府裁决,基本上不通知朝廷。司马昭一看这样都没人反对,篡位这事就可以商量了。而帮助司马昭为篡位事业操碎了心的急先锋就是贾充跟乐綝。

    贾充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形式。曹氏都唯唯诺诺,掀不起浪来。夏侯氏跑的跑,死的死,剩下的还是一帮唯唯诺诺,跟曹氏没区别。值得忌惮的就是那些手握雄兵的地方大将。在当时,最具实权的地方统兵大将有俩。一个是西线的陈泰,一个是东线的诸葛诞。西凉军区那都是当年司马懿的老部下,就算老将陈泰要造反,还有司马昭的心腹邓艾去制约他,所以西线不足虑。唯一值得研究的,就是这镇东将军诸葛诞。

    说起诸葛诞,那是大大的有来头。诸葛诞和诸葛亮都是诸葛丰之后,论辈分是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要说这诸葛家族真的很厉害,在三个国家都手握大权。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诸葛诞一直被猜忌,所以不被重用。诸葛亮死后,诸葛诞逐渐在魏国担任要职,官至镇东将军,高平侯。很难想象曹操铁杆的儿子们都反了曹家,这个之前不断被曹家猜忌的诸葛诞居然对曹氏无比忠心。面对贾逵的试探,诸葛诞毫无保留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朝廷有难,吾当以死报之,安忍使匹夫犯上耶!(原文)”匹夫指的是谁?很明显是司马昭啊。贾逵当然把这些对司马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司马昭大怒,决定灭了诸葛诞。

    然后问题就来了,面对这样一个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怎么个灭法?有招。司马昭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封诸葛诞为司空,让他入京赴任。另外当时担任扬州刺史的就是乐綝,乐綝在诸葛诞手下干活,决定给诸葛诞搞点事端。

    等到给诸葛诞升官的诏书送到诸葛诞手中时,诸葛诞暴怒。小样,还来明升暗降这一手。于是诸葛诞当即扣下了传诏使者,十八般酷刑可劲的招呼这位使者。使者也很血性,当场就把乐綝给出卖了。诸葛诞决心造反,当即点起人马杀奔扬州,先拿乐綝开刀。

    诸葛诞到了扬州,亮明身份之后,乐綝果然不开城门。诸葛诞达到了暴怒的程度,下令攻城。诸葛诞手下有几个高手,纵马渡过护城河,迅速爬上城墙,干掉了守城军士,打开城门放诸葛诞的大部队入城。我简单脑补了一下当时的画面,这十几个人简直都是蜘蛛侠啊。

    诸葛诞入城之后,径直去找乐綝算账。乐綝还想躲个猫猫,结果还没来得及躲就被诸葛诞找到了。诸葛诞手起剑落,斩了乐綝。

    事情做到了这一步,诸葛诞等于公开跟司马昭翻脸。接下来该怎么办,诸葛诞首先把儿子送到了东吴当人质,请东吴相助。另外写了一封奏章连同乐綝的人头送到了魏国朝廷。这个奏章在毛版是被删掉的内容,其大意是说乐綝诡诈,没事就胡打小报告,所以诸葛诞才斩了他。如果朝廷能明白他不得已而杀乐綝的苦心,那他还是魏国忠臣。如果朝廷不明白这份苦心,那他就当吴国的忠臣。

    乐綝的人头和诸葛诞的奏折送到了朝廷。有个人动起了小心思,这人就是魏国皇帝曹髦。上一次曹髦想趁着司马师的死来搞了司马昭,结果未遂。这次对他来说又是个机会,假如司马昭去攻打诸葛诞,那空虚的洛阳城大有文章可做。

    不过曹髦没算到司马昭身边有个贾充。贾充提醒司马昭。就算亲征诸葛诞,一定要把皇帝和太后带在身边,要不然可不大稳妥。司马昭从谏如流,马上去请曹髦东征。曹髦心里可是一百二十个不愿意去,但是司马昭都说了,曹髦象征性的推辞了一下,骂着街就跟司马昭去东征了。

    那么此时诸葛诞准备的怎么样了?可以说准备的非常充分。不仅自己兵精粮足,东吴的援军也到位了。此时的东吴是什么情况呢?

    说来话长了。东吴的孙峻自从灭了诸葛恪之后,总揽吴国大权。后来孙峻病亡,其弟孙綝把持朝政。孙綝这个人,就是东吴版的司马昭。没有错,吴国皇帝孙亮和魏国皇帝曹髦也是一类人,空有一副高出同龄人的好脑子,可惜的是在这些政治家面前还是吃不开。孙綝对北伐大业很支持,派出大将全怿、全端为主将,于诠为合后,朱异、唐咨为先锋,前魏国扬州刺史文钦为向导,起兵七万来战魏军。

    以当时双方的实力来看,诸葛诞和吴国联军足以自守,出城迎战基本没戏。诸葛诞出城迎战司马昭,一站之后发现了司马昭的部队不好惹,于是坚守寿春,跟南丰的吴军互为犄角,司马昭无可奈何。

    按理说照么下去,司马昭怕是白来这一趟了。不过此时三个关键人物改变了这个战局,这三个人就是钟会、孙綝、诸葛诞。

    先说钟会。钟会是与邓艾齐名的魏国后起之秀。司马昭虽然不放钟会到地方上领兵,但是还总把他带在身边当参谋。钟会给司马昭提议,四面攻打寿春城事倍功半,倒不如围城三面,留着南面不打。给寿春士兵留个退路,等他们撤退的时候再伏击。至于东吴呢,见他们救援寿春就放他们过去,然后派兵攻打吴军后面,吴军必然大败。

    钟会的计策一开始部署,寿春城里的云集诸葛诞和文钦两路兵马。而吴军的主力朱异被伏兵打得没了主意。关键时刻,是孙綝站了出来,他下了死命令,不解寿春之围则斩。可是朱异没那本事去解寿春之围,就算硬着头皮愣去也解决不了问题。人家钟会部署的伏兵还等着攻打吴军之后呢。结果朱异就被孙綝斩了,自此吴军军心涣散,没多久吴军的主将全端的儿子全袆就因为惧怕孙綝而投降了魏国。受到了魏国崇高待遇之后,吴军主将全怿、全端也都投降了魏国。等于在孙綝的高压之下,吴军没用魏军攻打就解体了。

    说完了关左右这场战斗的关键人物钟会和孙綝之后,下面就轮到了诸葛诞的作死时间。诸葛诞在城里搞一言堂,谁反对他就杀谁。诸葛诞杀谁都行,但是他却杀了文钦。而且是在没有先抓住文鸯、文虎兄弟的情况下就杀了文钦。文鸯和文虎兄弟俩武功高强,奋勇杀出了一条血路去投降魏国。本来文家和司马家是仇敌,这一次文鸯和文虎来降,司马昭想杀他们来着。关键时刻还是钟会提出厚待他们,这样一来,寿春城里人人思变。司马昭的大仇人文鸯投降都没事,何况别人呢。

    钟会探得了消息,寿春城里人人思变。魏军此时趁势攻城,寿春城里大乱,诸葛诞想跑也没跑了,被魏军斩首。继毋丘俭、文钦之后的第三次淮南叛变宣告失败。自此司马昭无敌于天下,再也不用担心任何人来反对自己。早说了魏国的形式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淮南出这么大事,善于找机会的姜维能错过吗?

    蜀汉后将军姜维即将发动第五次出兵北伐。等待他的将是什么呢?

    姜维大将军的位子还没做热,就成了后将军,这事摆明玩不了。其实平心而论,姜维是个善于总结的将领,可以说每一次北伐都是有进步的。这四伐中原惨败的根源在哪?不是因为对手如虎,而是因为队友像猪,姜维痛定思痛,决心在蜀国开战大型选秀活动,名字暂且称为“北伐军中人”。

    这次海选姜维还是有收获的,比如他发现了蒋舒、傅佥两个人才,提拔起来委以重用。这俩人才能如何呢?傅佥是个职业军人,夏侯霸式的人物,业务精熟。蒋舒懂得审时度势,虽然和好基友傅佥一直共进退,但是再最后生死关头的时候,不想和傅佥一起去死的蒋舒选择了投降,这是后话。

    总之呢,姜维有了蒋舒和傅佥两员大将腰杆硬了很多,那位放姜维鸽子的胡济还得继续重用。这个没办法,胡济再不济也是个军人,不用他真没人可用。不知道姜维此时能不能理解关二爷痛打傅士仁、糜芳之后还得重用他们的心情。反正姜维决定再度出山,会一会传说中的邓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