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231章 维持现状
    姜维的五伐中原真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姜维三伐中原开始,就没捞着跟邓艾正经八百打一场,这让姜维非常的遗憾和郁闷。至于俩人谁更厉害,那只能说东吴的孙綝更厉害。因为司马昭刚停留在想想去做废立之举的时候,人家孙綝都开始付诸行动了。

    东吴事变

    魏国在司马昭的掌控下,东面抵御住了吴国的进攻,西面挡住了姜维的北伐。两线战事停了之后,三个国家都消停了不少,开始把精力用在了各自的内政上。

    魏国方面,司马昭权柄在握,其实是个十分尴尬的局面。要说学习王莽反了吧,司马昭还真不是很敢,毕竟刚透了个风,诸葛诞就反了。诸葛诞一反,连锁反应导致了东吴和西蜀的入寇。魏国上下还有多少不稳定因素?目前来说,司马昭心里没底。要说不反,学习霍光辅政,将来自己百年之后,大权还给皇家。那就是作死的节奏啊,皇帝必然灭了他全族。所以对于司马昭来说,吴、蜀都是疥癣之疾,国内的不稳定因素才是心腹大患。因此司马昭的主要精力就要放在如何揪出这些不稳定因素上。魏国皇帝曹髦则致力于想辙干掉司马昭。

    再看蜀国就和谐多了。诸葛亮死后,二元政治格局最终没能确立。刘禅通过一系列手段逐渐大权在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君主。刘禅也是苦出身,如今好不容易熬死了诸葛亮、蒋琬等人,成为了蜀国的至尊。那刘禅如果不好好享乐,就对不起屁股底下的龙椅。刘禅这个人,和作为二代君主,跟自己同辈份的曹丕、孙亮相比,其实是一个中间状态。曹丕一上位就是魏国至尊,先靠贾逵的三寸不烂之舌去掉了国内最不稳定的因素曹彰,然后就看到了刘备死磕孙权。等于曹丕当皇帝,既无内忧,也无外患。因此曹丕是书中出现的君主中,除了汉灵帝日子过得最潇洒的。有机会呢就撩拨一下吴、蜀,没机会呢就在家杀老婆玩。刘禅跟他没法比,一上位就接手了一个刚战败的国家,军政大权都在诸葛亮手中。因此刘禅的小日子一开始过的那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刘禅想过的就是曹丕的日子,有机会就撩拨一下魏、吴,没机会就在家娱乐娱乐。什么一统天下,什么光复中原,跟他没一毛钱关系。对于刘禅来说,自己的安全最重要,在中原看歌舞跟在成都看歌舞没区别。所以刘禅不管外面风吹浪打,自己的小日子一定要过滋润了。

    孙亮就是另外一种状态了,从小日子就过得心惊胆战。他爹孙权那可是个恐怖的角色,连儿子都能下手,虽然最后立了孙亮为太子,可想而知孙亮当年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如果孙亮是经过政治斗争的洗礼,自己用脑力、无力干掉了自己的哥哥成为了皇帝,那他就算活出来了。可惜的是孙亮是孙权晚年选择的,孙亮还没反应过来太子是怎么回事就成了皇帝,接着他还没反应过来皇帝是怎么回事就被诸葛恪掌握的政权。等到孙亮明白皇帝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诸葛恪、孙峻、孙綝相继专权,没自己什么事。跟刘禅相比,权臣诸葛亮是有理想、有节操的。再看孙綝这哥们,没理想、没节操,就是个低级趣味的李傕式的人物。所以当孙綝致力于享乐的同时,孙亮想的是如何干掉孙綝。

    其实曹髦、刘禅、孙亮从智力的角度讲,大概是一个档次的,都得算是聪明人。生存环境的迥异导致了这三位君主的状态大相径庭。然后就引出了下一个话题,是什么导致了傀儡君主向权臣们动手?包括汉献帝、曹芳在内,其实都只是停留在嘴上说说的状态,谁敢有所行动?关键是拿什么行动?像曹髦这样自己挽起袖子拿剑就上的可谓凤毛麟角。操纵这些事的人,多半是皇帝的老丈人。以汉献帝为例,历经董卓时代、李傕时代、李乐时代,可从没想过要实质性的对权臣下手。反倒是曹操时代汉献帝有了具体行动,原因就是他老丈人伏完忽悠他下手。曹芳也是这个情况,其实曹芳并不想依靠夏侯玄,他信任还是他的老丈人张缉。刘禅之所以消消停停的等着诸葛亮死,除了他自身的原因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诸葛亮给他安排的老丈人张飞早死了,哪还有敢忽悠他对诸葛亮下手的?

    孙亮敢向孙綝动手,根源上也是他老丈人起的作用。我们先来捋一捋这次事件的人物关系。孙亮的老丈人是太常全尚,全尚的老婆是孙綝的姐姐。也就是说孙亮要向他丈母娘的弟弟下手。这个事情得到了全尚和全尚的儿子全纪绝对支持。也就是说孙亮的大舅哥全纪要帮助孙亮杀自己的舅舅。这关系太乱了,得先消化一下。那孙亮打算怎么干呢?他让全纪控制禁军,让将军刘丞控制城门,孙亮亲自去杀孙綝。那么全纪和刘丞凭什么能控制禁军和城门?总不能让全纪到军营去说:“正式通知一下各位,现在你们都得听我的。”不现实啊。因此孙亮用了个国际通用的绝招,秘密下诏书给全纪。有诏书就合法了,去吧皮卡丘!但是还有一个要点,孙亮特别跟全纪强调,这么大的事一定要秘密,回家别跟妈妈说这事。毕竟这是要杀全纪的亲舅舅。

    全纪非常的听话,回家一个字没跟他妈提,但是他把这事的细节跟他爹说了。他爹全尚高兴啊,自己出头的日子来了,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了自己媳妇,说三天内就要杀孙綝!全尚的老婆,也就是孙綝的姐姐说了,杀呗!但是目前有个家庭伦理问题摆在全尚老婆的面前,当自己的老公和儿子站在自己弟弟的生死对立面上,该帮谁?手心手背都是肉。根据中国古代的纲常伦理关系,出嫁从夫。也就是说她如果遵守古代三从四德的标准,应该帮助自己的老公和儿子。她如果遵守古代三纲五常的标准,应该帮助皇帝。但是这个抛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新时代女性,毅然决然的站在了自己的弟弟这边,把消息传递了出去。

    孙綝得到消息大怒,连夜围了皇宫、全尚家、刘丞家。然后废孙亮为会稽王,斩全尚、刘丞、全纪等人。我一直在想,这种情况下,全尚的老婆作何感想呢?是为自己的机智点赞?还是为自己成为寡妇悲哀?反正此时她闺女从皇后降成了王后,这辈子别想在女婿面前抬起头来。而以聪明而著称的孙亮,内心中百万草泥马奔过。

    孙綝没想谋反,按理说作为孙氏宗室,他可以篡位当皇帝。但是孙綝没这么干,他选了孙权的六儿子琅琊王孙休当皇帝。孙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孙休是个崇祯式的皇帝,初即位时不动声色,封孙綝为丞相、荆州牧。孙綝的兄弟都得封赏,一门五侯,掌握禁军。孙綝自此高枕无忧,继续享乐。孙綝是爽了,但是孙休可不爽了。既然孙綝能立他当皇帝,也能废了他。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孙休必须干掉孙綝。

    那么孙休要怎么做?再联合老丈人是不靠谱的。老丈人亲情虽然满满的,实力相当不够。那该联合谁?孙休选中的同党是新生代的佼佼者张布和军队活化石老将军丁奉。这三人一琢磨,弄死孙綝其实没那么复杂,控什么军队、城门的。孙綝虽然掌握天下兵马,但是他不能把天下兵马都带在身边。那就直接干掉他就行了,毕竟活生生的例子可以效仿。比如王允杀董卓,再比如孙峻杀诸葛恪。孙休拍板,就这么干!

    就这样,在一次酒席宴上,张布突然发难,当场擒获了孙綝。与此同时,他那几个兄弟被丁奉分别擒获。孙綝也是个胸无大志的人,最后还在祈求孙休把他发配交州,孙休不从。接着孙綝祈求皇帝废他为官奴,孙休依然不从。最终孙休斩杀了孙綝兄弟,余者不问。自此吴国权归孙休,国势趋于平稳。

    孙休为了证明自己帝位的合法性,派薛珝去给刘禅递交国书。等到薛珝回国,孙休问蜀国的情况时,薛珝痛心疾首的描述了蜀国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