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232章 正面对决
    薛珝说蜀国现在朝中大事是刘禅的宠臣宦官黄皓说了算。黄皓这家伙不干好事,但是刘禅依然宠信他。朝中公卿大臣不仅不去制约黄皓,还争相去巴结他。朝廷之上没人说实话,个个都讲伟大、光荣、正确,没人说实话,看上去满朝和谐社会。但是到了蜀国民间一看,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老百姓皆有菜色。也就是说老百姓已经挨饿很久了。

    孙休一琢磨,自己这位盟友眼看要完蛋啊。三国鼎立之势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蜀国一垮,东吴定然不保。那该怎么办?孙休想了个饮鸩止渴的办法,怂恿蜀国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于是孙休再次给蜀国下国书,说司马昭跟曹髦的矛盾越来越深,其余的意思你们懂的。

    这种国书到了蜀汉,没人当成个事。只有姜维看明白了,于是姜维再度秣马厉兵,准备北伐!这次北伐算是姜维跟邓艾之间公平对决,到底谁高谁低,

    吴主孙休劝蜀国北伐,姜维欣然答应,秣马厉兵准备攻打祁山。其实姜维北伐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此时的朝廷真的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刘禅同学自从大权在握,那是在作死的道路上一骑绝尘。早就说过,一个没有大志的君主,生活就只剩下低级趣味了。眼下刘禅的生活,只剩下酒色二字了。

    对于刘禅的处理上,两版《三国演义》运用了截然相反的处理方式。而毛版修改的核心就在大将刘琰身上。刘琰是山东人,再具体一点是曲阜人。作者对于这个人的出身没有描述,但是这哥们一出场就是行中军师,车骑大将军、都乡侯,官位跟张飞差不多。从这我们大概可以判断刘琰应该是早年间跟着刘备的老人,属于徐州系的人员。刘琰在跟随武侯北伐的时候,也屡屡出现在重要的场合上。对于刘琰的文武才能,作者没有描述。可偏偏着重提了一句他媳妇儿非常的漂亮,女神级别的人物,放在港姐中都能被一眼看出来。

    刘禅身边的美女那是相当的多。有黄皓这个超级选美大师,刘禅的后宫可谓春光无限。就在这种情况下,忽然有一天,刘禅的皇后把刘琰的媳妇儿请进宫里住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刘琰觉得自己好像有了四个艺术气息浓重的英文名字: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多纳泰罗。简单说当时蜀国上下都觉得刘琰被后主给绿成了忍者神龟。

    那么说刘禅真的绿了刘琰吗?这还真不好说。刘琰事件发生的时间两版有不同的描述。在壬午版中,刘琰事件发生在姜维六伐中原之前。而在毛版中,这个事件被推迟到了八伐中原之后。别管是什么时候了,总之刘琰事件是蜀国后期的一个缩影,简单说刘禅此时荒淫无道。君戏臣妻,比较有名的就是纣王调戏武成王黄飞虎的老婆,结果逼反了黄飞虎。那么刘琰疑似被绿之后有什么表现呢?

    在中国就是这个样子,别管刘琰有没有被绿,舆论上大家普遍更愿意相信刘琰被绿。刘琰如果说坚持相信主上英明、他老婆贞烈。那么大家会说他用老婆来取悦皇上换取高官厚禄,无耻下流!这事儿太难办了,解释吧越描越黑,不解释吧老百姓自由发挥。总之刘琰气疯了,出了一个天大的昏招,把他老婆弄到军营里,一不审,二不问。弄来了五百士兵,让这五百个士兵排着队拿鞋底子抽他媳妇的脸。五百人,每人数十下,这绝对是酷刑中的酷刑,刘夫人差点给抽死。

    刘琰满以为这是个出气的事儿,结果刘禅不干了。这算几个意思?劳师动众公开打老婆,那不就是对天下人说自己真的上了臣子的老婆?如果是这样,那刘琰抽的就不是刘夫人的脸,抽的那是刘禅的脸。刘禅勃然大怒,很法制的招来司法部门的官员给刘琰定罪。司法部门的同志们犯了难了,这罪怎么定?故意伤害罪?那时候没有啊。家暴?那时候没这罪啊。侮辱皇上?闭嘴,差点把实话说出来。但是这个罪一定要定下来,要不君臣矛盾这么大,刘琰又手握重兵,刘琰不死,刘禅不安。

    最终司法部门经过裁定,说刘琰罪过大了,他犯了两条大罪。其一,家暴可以自己动手,让国家的士兵帮助自己打老婆,罪无可赦。其二,就算打老婆,脸上也不能用刑啊。这花容月貌给糟践了,多可惜啊。不对,不能这么说。最终形成条文的罪过就是:卒非挞妻之人,面非受刑之地!

    罪名定下来了,下一步是怎么去量刑。量刑比较简单,因为刘琰案是先量刑后定罪的程序。既然找到了合理的罪名,那就判决弃市。弃市就是在闹市区斩首,你刘琰不是在军营里当中打老婆吗?那朕就在闹事当众斩了你。就这样,在蜀国军界地位仅次于姜维的车骑将军刘琰就在成都闹市口被斩首。之后刘禅下令,官员的女人不许再进入后宫。

    这事儿发生之后,经过刘琰和刘禅的大规模炒作,基本上就定下了后主调戏臣下女人的舆论。朝中有的人心灰意冷,但是有的人却看到了机遇。因此很多小人就走黄皓的门路,阿谀奉承刘禅。自此蜀国朝政越来越昏暗。

    姜维没工夫搭理朝政,汇和夏侯霸点起大军,出兵北伐!要说起《三国演义》中的棋逢对手,我首先想到的是曹操和袁绍。其实这哥俩的差距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曹操善略,袁绍善谋。他俩都在吞并身边军阀时展现了雄才。要不是许攸和审配有仇,导致许攸投降曹操献上袁绍的一级军事机密,那失败的就是曹操。下一组对手我想到的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司马懿可能出了武功之外,哪哪都不如诸葛亮。但是这两人缠斗数年,也没分出个胜负。再往下数就算得上姜维和邓艾了。

    姜维和邓艾一直没机会正面交锋,双方净玩阴的了,结果吃亏的往往是姜维。姜维肯定不服啊,毕竟是队友不济,又不是自己无能。这次姜维北伐,就是要与邓艾决一雌雄。那么姜维打哪呢?先打祁山。

    自从邓艾主持西凉军务,就把防线扩大到了祁山。邓艾和姜维作战,其实很像一个人左手跟右手下棋。自从邓艾探得姜维出岐山,就知道了姜维要在哪安营。都是懂业务的,哪能安营,哪能扎寨不是胡来的。要想非主流,搞个出其不意,就不在对方能算到的地方安营,那就是马谡和于禁的下场。

    邓艾和姜维都看重的安营地点,必然易守难攻。邓艾就算猜得到,也打不下来。姜维深通地理,但是不通地脉。所谓地脉就是地底下的结构,姜维虽然不懂,但是邓艾却是这方面的行家。邓艾发现姜维肯定会去扎营的一个地方,地下土质疏松。所以魏军早早就在地下挖了地道,就等姜维来安营扎寨。

    姜维带领二十万大军出征,先锋是俩老头:张翼和廖化。左军是王含、蒋斌,右军是蒋舒、傅佥,姜维自领中军。屯兵在地道之上的就是左军王含和蒋斌。

    王含和蒋斌驻扎之后,按部就班的扎营、立鹿角、搭寨门。唯恐魏军劫营,王含、蒋斌晚上都不敢卸甲睡觉。按说他俩够警惕的吧,工作态度够认真吧。但是就这么认真的情况下,都没能提前发现地底下钻出一队魏军来。这事要是张辽碰上,必然下令三军不许妄动,戳死这帮王八蛋在地道里。毕竟魏军从地道得一个一个的钻出来。但是王含和蒋斌不是张辽,这哥俩看见满地钻土行孙,营寨之外邓忠前来攻打。王、蒋第一反应是撒丫子撤退。跑也行,关键是作为大将,跑该怎么跑?得列好队伍,徐徐撤退,派人断后。但是这俩人把撤退带领成了马拉松,一下队形就散了,撤退变成了溃退。

    中军姜维看到了左军有事,赶紧下令三军就地防御,不得妄动,魏军敢来就用长弓硬弩射击。胜利在望的魏军冲击了一夜,蜀军在姜维的带领下依旧岿然不动。邓艾叹服,姜维真厉害,于是收兵回营。

    姜维派人再给邓艾下战书,约定祁山决战。以前邓艾兵少,每次都不拿战书当回事。这回邓艾有兵有将,又刚刚重新认识了姜维,因此欣然迎战,与姜维来场正面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