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233章 情况不明
    姜维见邓艾这次来了,于是慢条斯理的布下了八阵图。这八阵图可是武侯当年的绝技,拿石头布阵陆逊都出不来。邓艾一见八阵图,好胜之心爆棚。不就是八阵图吗,邓艾也会。于是邓艾也布下了八阵图。姜维一琢磨,小样,可以啊。于是姜维问邓艾会不会变阵。邓艾当然说会,于是变阵成八八六十四个门户,得意洋洋的给姜维展示。

    姜维心里有数了,邓艾不会变阵。八卦变六十四卦有点基础的都会,变个非主流的邓艾就不会了。于是姜维问邓艾敢不敢来打自己的八阵图。邓艾太敢了,既然能布阵,就知道这个阵法的命门所在。八门按照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排列,出入休、生、开三门即可。于是邓艾放心的去攻打姜维的八阵图。

    姜维马上变阵,八阵图变成了长蛇卷地阵。这个阵太冷门了,邓艾见都没见过。被围在阵中等死。关键时刻,当初被邓艾救了的司马望来救邓艾了,离奇的是司马望居然认得长蛇卷地阵,还轻松的救出了邓艾。

    邓艾也很纳闷,没看出来啊,司马家族能人辈出啊。原来司马望年轻的时候有俩好朋友,一个叫崔州平,一个叫石广元。没有错,就是当年和诸葛亮是好朋友的崔州平和石广元。因此司马望略知长蛇卷地阵。既然这样,司马望决定第二天和姜维斗阵拖延时间,让邓艾去偷袭蜀军身后,大事可成矣。

    当司马望的战书传到姜维手中时。姜维很纳闷,司马望是什么人,敢跟老子斗阵?必然有诈。于是答应来日斗阵,然后秘密派出廖化、张翼去后军埋伏。

    第二天,司马望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去和姜维斗阵。司马望说了,他的八阵图才是正宗的,包括诸葛亮在内用的八阵图都是山寨的。大话谁都会说,姜维问司马望此阵有几种变化?司马望绞尽脑汁,声称有八十一种变化。唐僧取经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这个数字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那是极大的。姜维差点没笑场,随便司马望吹牛逼才吹了个八十一变。姜维让司马望变个阵看看。司马望不会啊,当初跟着崔州平和石广元都没学全。于是瞎变了几个糊弄事。还大言不惭的问姜维认不认识。那姜维怎么可能认识,都是山寨的。于是姜维揭晓了答案,此阵有三百六十五种变化!这个数字太惊叹了,司马望脑洞大开也想不到。于是让姜维摆个阵看看。姜维不想陪外行玩了,当场戳穿了司马望的阴谋,然后大军出动,杀的司马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与此同时,毫不知情的邓艾和先锋郑伦正往蜀军身后行军。此时的廖化和张翼等了很久,手中的大刀早就饥渴难耐了。要说这魏军前锋郑伦如果是手持降魔杵,坐下碧眼金晶兽,哼一下就能让对方下马的哼将郑伦,这仗还有得打。但是这个郑伦实力就是遇见廖化被一刀斩掉的水平。魏军大乱,两位老将前后夹击,纵使是神一样存在的邓艾也大败而逃。

    邓艾自从出道以来,还没经历过如此大败,一时间难以适应。关键时刻邓艾和司马望用了司马懿当年的计谋,派人结好黄皓,散布流言,说姜维造反。刘禅还和以前一样,赶紧下诏让姜维回成都。这时候摆在姜维面前两条路:回or不回?这是个问题。

    其实姜维完全不用搭理这封诏书。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其一。再一个,灭了邓艾再回去完全没有问题。那时候通讯不发啊,天知道姜维什么时候接到诏书,什么时候班师。但是姜维还是退兵了,其中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刘禅的班师诏书,而是以张翼为首的将军们厌战情绪高涨。他们觉得见好就收得了,谁也不敢保证打下去会发生什么。张翼是老四川人,这些年亲眼看着连年征战苦的都是四川人。其实张翼等蜀人对这些外来户是反感的,既然皇帝降诏,那没的说,赶紧班师回朝。姜维在四川混,不可能跟四川人对着干。再让人家告个抗旨,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这六伐中原,就在这封诏书下达后,草草收场。姜维也算是胜了邓艾两阵,双方皆大欢喜,各回各家。

    姜维这次回去干啥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国那边又出事了。在魏国这个和谐社会中,居然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一场文字狱即将展开。

    独一无二的文字狱

    其实要说起文字狱,历朝历代都是很敏感的话题。言论相对宽松的时代,还就算是不杀士大夫的宋朝和统治者特别没文化的元朝。历史上但凡有文字大狱出现,那就是一场血腥的杀戮。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那就是一场浩劫。但是因为文字狱而让皇帝流血牺牲的故事,还就是魏国皇帝曹髦一个。

    曹髦其实是个聪明的皇帝,只不过他的对手过于强大,除了司马昭这个人精之外,他还要对付钟会、贾充等狠角色。相比之下,东吴皇帝孙休要面对的孙綝就单纯多了。孙綝的党羽也没有入流的角色。所以孙休成功了,曹髦一直都没成功。其实一开始曹髦是想学刘禅来着,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叛逆期少年,曹髦隐忍的很不容易。但是司马昭俨然没有要死的迹象,司马昭倒也罢了,其实曹髦曾经多次找到过灭掉司马昭的机会。关键是当年那些忠臣之子贾充、钟会太难对付,总会在关键时刻提醒司马昭,让曹髦屡屡眼睁睁看着机会流失。

    比如说这回吧,邓艾在祁山被姜维打得狼狈不堪。但是关键时刻,随随便便一个反间计就让刘禅召回了姜维。于是邓艾赶紧把消息告诉司马昭,蜀国君臣相疑,快完蛋了。司马昭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灭国之功,当即就要放大招去灭了蜀国。假如司马昭就这么去伐蜀,就要面临着两个选择。带不带曹髦?如果带着曹髦,那姜维和夏侯霸一定会在曹髦身上大作文章。到时候司马昭会非常的被动。如果不带曹髦,那对于曹髦来说就是个机会。

    但是司马昭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司马昭内心有个偶像,就是曹操。司马昭想重走曹操路,但是他现在只是个侯爷,离王位还远,因此司马昭迫切的希望有军功,灭蜀就是个机遇。

    这时候,贾充再度站出来提醒司马昭,蜀国此时还不能灭。为啥呢?因为曹髦不老实,他敢写诗表达对和谐社会的不满。

    原来魏国曾经出现过一次所谓的祥瑞,一条龙在井中出现。过去来说,一般这种祥瑞出现,都是普天同庆,全国同嗨的场面。就在百官作贺的时候,魏国皇帝曹髦给大家泼冷水,说这不是祥瑞

    这回事大了。心里不爽一边发泄去,瞎发朋友圈,出事了吧。司马昭一看这诗就怒了,骂他是泥鳅、鳝鱼没关系。重点是最后一句:“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这是要找机会发难的节奏。司马昭心里清楚,这事如果不杀曹髦,早晚会被曹髦所杀。但是曹髦好歹也是魏国皇帝,因为文字狱杀皇帝,闻所未闻啊。司马昭把这个关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贾充。贾充一琢磨,皇帝可不是杀着玩的。没人敢动司马昭,可敢动贾充的有的是。因此贾充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成济、成倅俩兄弟。成倅情况不明,成济可是个非常想为司马昭做出成绩的愣头青。即便是这样,总不能进宫把皇帝薅出来一刀剁了吧。因此司马昭决定往死里欺负曹髦,逼曹髦先动手。

    曹髦已经二十岁了,完成了由叛逆期向青春期的过渡。叛逆期的曹髦一点都不叛逆,青春期的曹髦也一点都不青春。上朝的时候,司马昭带把剑耀武扬威的进殿找茬。曹髦一贯很乖,从他身上找茬太难了。毕竟曹髦想着“藏牙伏爪甲”,慢慢跟司马昭玩。司马昭想了半天,就来这个吧。

    司马昭问了一句经典的找茬语:你瞅啥?(原文:视吾何为?)曹髦当然不敢说瞅你咋地?因此曹髦低下头默默无语。接着司马昭的同党要求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曹髦还是不说话。司马昭趁机继续找茬,说咋的?不同意?曹髦终于开口了,说谁敢不同意啊。接着司马昭冷笑一声,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