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戏侃三国 > 第235章 傻缺
    在王瓘的眼中,姜维就是个傻缺,这么好骗。在姜维的眼中,王瓘脑子缺弦,这么好蒙。事实上当我们觉得别人是傻逼的时候,弄不好自己就在当傻逼。还记得那时候我还在某个公司打工,干的是电子商务的活。当初那会说起来还是挺高大上的。当别人再进一步问啥叫电子商务时,只能硬着头皮告诉人家做淘宝的。逼格瞬间就蹦极了。当时公司来了个某某某负责线下业务,这位老师端的是呆而萌之。她自称最电商的理解就是打电话经商,她的电脑用360检测,安全评分永远是零分,经常因为连不上网而寻求大家帮助。当时在我们眼中,这位老师是个傻逼,鉴定完毕。

    这位老师进公司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印了几千册厚厚的产品宣传册。宣传册的内容是这位老师亲自下笔撰写。当时负责装潢设计的同事把文字内容拿给我看,当时就颠覆了我的人生观。那玩意要说是外国人刚学会中文写的,还有情可原。但是要说是产品宣传说明,且不说错别字连篇,语法非常的反人类,最起码得能念得过去吧。但是那篇文字根本不能通顺的阅读,就这么一个破玩意,领导大笔一挥,批量印刷。我们当时进一步确定,这位老师是个傻逼。

    傻逼老师在公司是孤独的。因为跟我们代沟极大,根本没法沟通。我们坚持抗议克扣节假日的时候,她支持加班。我们抗议巧立名目扣工资的时候,她认为公司也不容易,该扣就扣,不用给她面子。我们很纳闷,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傻逼的人呢?

    再到后来,我察觉到了情况不对。印语法反人类的宣传册,费用是记在电商部的帐上,她说以为我们会放在物流箱里。拜托,这么重的宣传册,我们发货有续种,ok?当大家借此继续认定她就是个傻逼的时候。领导让这么萌蠢的人负责了所有公司印刷、宣传、做货、包装、广告等等的业务。她依然不合群,依然永远一脸憨笑,依然连不发工资都没意见,依然坚持加班。老板是永远高高在上不明所以的,公司也是不指望这块业务挣钱的。正如光绪不知道鸡蛋多少钱一样,老板也不会知道做货成本是多少,印刷市场价是多少。

    后来我们明白了。当我们在嘲笑她是傻逼中的vip的时候,人家已经挣的盆满钵满,当然不会计较发不发工资。真正的傻逼居然是我们这些觉得自己挺精工资单算的倍透彻,加班费能精确到秒的聪明人。

    所以说永远不要轻言别人是傻逼。因为指不定谁才是傻逼。比方说姜维和王瓘互相觉得对方是傻逼,但是事实上这俩人都在相互算计着,都觉得自己挺精。姜维为了取信王瓘,不惜把真的粮车给王瓘押运。而王瓘为了取信姜维,不惜把自己带的人马分出将近一半给姜维指挥。而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底谁是傻逼?

    姜维首先出招,派人秘密跟着王瓘,然后让蒋舒打着自己的旗号出祁山。王瓘接着出招,派人给邓艾送情报,说姜维的粮食都在自己手里,正从小路往魏军大营送去,并约定了日期。

    下一个阶段,姜维派人截获了这封信,然后篡改了接应时间,诱骗邓艾去接应。邓艾以为姜维中计,于是让打着自己旗号的司马望天天去挑衅打着姜维旗号的蒋舒。等于是假姜维和假邓艾天天在斜谷对骂,就是不动手。而真邓艾和真姜维在墵山谷出没。

    本来邓艾不至于中计,关键是王瓘留下大批量魏军给姜维指挥,所以邓艾认识自己人,欣然中计,被蜀军杀的人仰马翻。作为三军主帅,邓艾脱掉盔甲,跳下战马,混在乱兵堆里跑了。

    邓艾虽然跑了,姜维料定王瓘跑不了,毕竟姜维知道王瓘是个傻逼,剁了丫的。人家王瓘身边好歹还有自己带来的三千魏兵。而且他也有密探打探着消息。听闻邓艾中计生死不明。按理说正常人都应该脱了盔甲,或降或跑。人家王瓘就不,当场焚烧了姜维的粮车。这一烧不要紧,王瓘错过了逃命的最佳时机。王瓘带兵王西北方向杀去。姜维判断他要突围,于是带兵阻截。不料想王瓘完了一出邪的,掉头杀向了汉中。这一回蜀军可乱了,赶紧回救汉中。再次不料想,王瓘虚晃一枪,没有真的攻打汉中,而是烧掉了栈道。最后王瓘走投无路,投水自尽。而姜维也被这个他眼中的傻逼折腾的军粮尽失,栈道被烧。那还北伐个屁啊,回家洗洗睡吧。还有那两位老同志,不用继续行军了,出了祁山也没饭吃,麻溜的回汉中吧。

    在姜维七伐中原的战争中,正是因为有王瓘的搅和。邓艾狼狈不堪的跑了,姜维被两把火烧的焦头烂额。王瓘真乃西北第一搅屎棍。

    不过这一次姜维的自信并没有收到打击,毕竟邓艾不是自己的对手,很快姜维就会卷土重来,我们拭目以待。

    这是个令人悲伤的故事。眼看着姜维就能大破魏兵,干掉邓艾。谁想得到魏将王瓘是个疯子,为了一战成名,王瓘置自己的性命与手下三千将士的性命于不顾,焚烧军粮,佯攻西北,诈攻汉中,火烧栈道。虽然王瓘全军覆没,但是这一战王瓘功劳盖过了邓艾,更是一手把姜维送回了老家。当时两大名将完全让王瓘给搞疯癫了。

    邓艾撤回西凉惊魂甫定,那头姜维当了把包工头,重修栈道,卷土重来。姜维毕竟不是诸葛亮,出征前得征求皇帝的意见。刘禅腐化堕落的速度是惊人的,要不说绝对的权利带来绝对的腐败。此时的刘禅一心享乐,他对北伐的态度是这样的:谁爱去谁去,关我啥事?

    就在姜维准备出发的时候,谯周再一次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希望姜维不要北伐,蜀国上下不要老想着在国际上争霸,踏踏实实的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多好。况且天象说了,此行不利。

    刘禅讨厌做选择,让不让姜维去?这是个难题。刘禅选择了一个看上去两不得罪的高招。先让姜维去,眼看不行再把他叫回来。就这样,姜维兴高采烈的去北伐,谯周唉声叹气的回家。

    在谯周眼中,皇上腐化堕落不理朝政,臣下强欲立名穷兵黩武。国家即将完蛋,情况越来越不可逆转。其实不光谯周对北伐不看好。就连当初最积极的北伐大先锋廖化这回都产生了厌战情绪。想想也难怪,从大约建安五年廖化杀杜远认识了关羽,到姜维八伐中原的蜀汉景耀五年,这中间是六十二年。假如廖化杀杜远那年是二十岁,那到了姜维八伐中原的时候,老将廖化已经八十多岁了。

    八十多岁还没退休,干的还是全武行,给廖化一个积极向上的理由先。八十多岁的廖化官拜车骑将军,再往上升取代姜维的可能性根本没有。所以当姜维为廖化这仗该怎么打的时候,廖化说了句大实话:蜀国连年征战,军民疲敝。魏国大将邓艾足智多谋。所以打哪都没戏,问我也白搭。

    姜维勃然大怒,纳下廖化的先锋大印,让他驻守汉中。其实按说姜维没必要这样处罚廖化,毕竟厌战的又不是他一个,张翼早就表示对北伐不满了,也没见姜维处罚。关键就是廖化没明白上司是什么意思。你想啊,姜维是什么人?那是诸葛武侯的弟子。所以姜维举手投足都以武侯为榜样。姜维之所以这么问,绝不是为了征求廖化的意见,而是等着廖化随便说个答案。按照姜维的剧本,廖化随便说个地名,祁山也好,子午谷也好,哪都行。因为廖化不是战略家,绝不会有什么高见。这样一来,等到廖化说完。姜维就可以捻着胡子说非也非也,我认为应该攻打洮阳。洮阳是个尿不拉屎的小城,一没兵二没粮。大家肯定会纳闷为啥打洮阳?这时候咱大将军姜维再把原因一说,大家肯定会叹服,大将军真乃神人也!

    谁想得到一向积极的老将廖化不上道,把张翼的台词抢着说了。姜维当然怒不可遏,重罚了老将军。但是廖化心里应该高兴,在汉中呆着,也比去前线刀头舔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