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104章 元首
    再说沙钵略可汗,一向嫉妒阿波可汗骁勇善战,对他又恨又怕。听说他在白道被窦荣定和长孙晟杀得落花流水,心中正在窃喜,十分快意,心想你阿史那大逻便也有今天,让你狂,你狂,狂没有好下场——这是赵丽蓉的名言。

    突然又听到消息,说阿波可汗兵败之后,向南逃跑,归顺了隋朝,顿时气得眼冒金星,当即传令撤退,隋朝咱不打了,先回家清理门户。

    回去之后马不停蹄,集中优势兵力进攻阿波可汗的老巢王庭,阿波可汗的主力都在凉州一线与隋作战,守备力量十分薄弱,根本抵御不了沙钵略可汗如狼似虎的突厥骑兵,不仅打了败仗,丢了王庭,连阿波可汗的老娘都被沙钵略可汗杀了。

    那边阿波可汗朝见了隋文帝,领了一大笔赏金,正得意洋洋往回走呢,突然听说沙钵略可汗端了他的老窝,还杀了他妈,顿时张口结舌,晕厥于地。醒了之后大骂沙钵略可汗,还是长孙晟说得对啊,这小子早就看我不顺眼,早就想整我了。

    于是,阿波可汗怀着对老娘深深的哀思和对长孙晟深深的敬意和佩服,踏上了流亡之路。现在老巢被占,他无家可归,只能投奔和他一样对沙钵略可汗怀有刻骨仇恨的达头可汗。

    好在路还不算远,从陕西、甘肃一带到达头可汗统率的西突厥部众,不到一个月便可走到。

    达头可汗一听阿波可汗的遭遇,大怒,根据长孙晟的推断,阿波可汗的今天就是他达头可汗的明天,两人同病相怜,当即联合在一起,向东进军,发动了对沙钵略可汗的进攻。

    好在黑暗终于过去,到隋唐的时候,虽然还有胡人的血统,但毕竟清明多了。

    两人实力本就不弱,强强联合,而对沙钵略可汗莫名的仇恨作为催化剂极大催发了联军的战斗力,沙钵略可汗抵挡不住,联军很快收复了王庭,阿波可汗不但恢复了原来的地盘,而且,比以前更加强大。

    不久,因与沙钵略可汗争权失败,突厥的小可汗之一贪汗可汗叛逃投奔阿波可汗,而沙钵略可汗的堂弟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西投达头可汗。

    这样一个强大的突厥汗国就因为内部的争斗变得四分五裂,隋王朝坐收渔翁之利。这种局面的形成,只缘于一个人的纵横捭阖,这个人就是长孙晟。

    已经分裂的突厥各可汗都争着向隋帝国进贡,要求实现胡汉之间的和解,这些请求被隋文帝杨坚一概拒绝,原因可以是杨坚觉得突厥还乱得不够吧。

    但如果一味地拒绝突厥的好意,毕竟不是回事,这可能会促使他们重新联合。实际杨坚对这些可汗的示好,还是实行了区别对待的,比如对沙钵略可汗,就比较特殊,他毕竟是突厥的大可汗、国家元首,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

    沙钵略可汗向隋帝国申请和平,并且转达了千金公主的一个不一般的心愿:她希望不再姓宇文,而改姓杨,作杨坚的女儿。

    这是个奇怪的信号,千金公主自嫁入突厥之后,就与杨坚势不两立。杨坚毁了她的家,灭了她的国,尤其是杀了她最慈祥、最疼爱她的老爸,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无论她的老爸是佗钵可汗,还是沙钵略可汗,她都不停地吹枕边风,让这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至亲发兵去打杨坚。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千金公主这一招是成功的,胡汉之间并没有因为这次和亲有任何关系改善的迹象。

    为一己私情,挑动两国战乱频仍,人民啼叽号寒,丧生于战火烽烟之中,千金公主,罪莫大焉。

    但从另一角度考虑,她孤身入胡,国破家亡,难道突厥和隋朝的战争是因为她才引起的?她一介弱女子,能对影响多少呢?两国之间,是战是和,是由两国的统治者的利益决定的,她能做什么呢?

    从这个意义上看,她也是受害者,似乎也值得同情。

    这就是战争,不只让女人走开,也让一切有良知的人走开。

    悲哀!

    千金公主既已经放低姿态,愿意臣服隋朝,且当杨坚的女儿,那杨坚当然也就得有一个大度、高姿态的样子,于是同意接受这个曾经的仇家当自己的女儿,还封她为大义公主。

    既然千金公主改为大义公主,成为杨坚的女儿,那沙钵略可汗也自然成为杨坚的女婿。

    他给杨坚上表,表明自己对老岳父的一片赤诚:“你是的老婆的老爹,当然就是我的岳父,我也就是你的儿子。两国风俗不同,但情义可保持长久,让我们世世代代保持友好。”

    杨坚很客气,给沙钵略可汗回信:“你既是我女儿的老公,也就是我的儿子,我会不时派人去看望我的女儿,同时也看望你。”

    杨坚说到做到,派虞庆则出使突厥,而突厥人心目中的神,长孙晟作为副使。

    但胡汉和好,还是有内情和玄机的。沙钵略可汗和千金公主并非真心投靠,他们只是希望缓和一下形势,等力量恢复之后,再将隋朝一口吃掉。

    杨坚的想法和他的宝贝女儿和女婿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都是缓兵之计。

    因此,对于这位被派到突厥为使的虞庆则,沙钵略可汗也没给什么好脸色。他陈兵十万,耀武扬威,让隋使看看,我突厥不是好惹的。

    等虞庆则来了,他在帐中装病,不肯起来迎接,更不肯向他的老岳父下跪。还对虞庆则大大咧咧地说:“我见了我亲爹都不跪,爱咋咋地。”

    虞庆则强忍心中怒火,以理相责,他理都不理。

    千金公主和丈夫一个鼻孔出气,阴阳怪气地对虞庆则说:“我老公是豺狼本性,别惹急了他啊!小心吃了你。”

    虞庆则怒火上撞,正要发作,长孙晟拦住了他,缓步走到沙钵略可汗的面前,微笑道:

    “可汗是突厥的天子,皇上是大隋的天子,地位相当,可以不拜;但可贺敦是大隋皇帝的女儿,可汗自然就是皇帝的女婿,女婿不拜岳父,乃禽兽之举也,难道这就是突厥的习俗?”

    沙钵略可汗听了,躺在那里半天没吭声,想了半天,大脑还是短路,于是站起身来,对左右讪笑道:“女婿拜老岳父,这个可以有。”

    于是下跪,将诏书捧在头上,表示臣服。

    大隋的脸面,总算是被长孙晟找回来了

    沙钵略可汗跪拜之后,突然又后悔,和属下大臣抱头痛哭。

    哭完了之后给老岳父写回信,虞庆则要他在回信时,自称“臣”。沙钵略可汗装傻,问手下:“什么是臣?”

    手下回答说:“臣者,我们突厥所谓奴也。”

    沙钵略可汗闻言大笑,说:“我能当上老岳父的奴,都是虞庆则同志的功劳啊。”为表示感谢,赠送虞庆则良马千匹,并且把他喜欢的堂妹嫁给虞庆则。

    他不知道,正是他的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虞庆则日后被隋文帝杨坚砍头,虽然只是诱因。

    因为杨坚很清楚突厥有送马的习惯,所以在来之前,特地嘱咐虞庆则:“如果突厥送你马,你只要三五匹就行了,千万别多要。”

    其实,虞庆则被杀的目的和高颎一样,都是功高震主,从古至今,类似例子不胜玫举,而被杀的功臣,往往是冤枉的,真正有反心的,十仅有一二而已。不过对于统治者,我相信他们信奉汪兆铭先生的名言: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沙钵略可汗在虞庆则面前,忽哭忽笑,喜笑怒骂,挥洒自如,演技之高,令港台和大陆三地的影帝们自愧不如,同时也让汉族兄弟们捏一把汗,如果不是长孙晟的分化瓦解,以沙钵略可汗的胆识、谋略以及狡诈,突厥岂不是越来越不可战胜!

    公元587年春天,突厥人民的英雄、突厥汗国的国家元首,荣任可汗这一职位长达七年之久的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同志,在带领突厥人民与内部分裂分子和外部军国主义者进行了七年坚持不懈的英勇斗争之后,与世长辞。

    突厥一下子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中,而且,年方二十五岁左右的千金公主又一次成了寡妇。

    现代女孩子,二十五岁都不一定结婚,而人家千金公主,很快就要迎来她的第三次婚

    沙钵略可汗去世,杨坚表示了极大的哀思,停止朝会三天,并派外交部长(太常)前往祭奠。

    现在的突厥,群龙无首,大可汗刚刚去世,当务之急是选出沙钵略可汗的继任者。

    有资格继任的候选人不多,一个是沙钵略可汗的弟弟、雄才大略的阿史那处罗侯;另一个是沙钵略可汗的儿子、文质彬彬的阿史那雍虞闾。

    其实,早在沙钵略可汗还在世的时候,就考虑过继位者的问题。他觉得自己的儿子阿史那雍虞闾性格有点懦弱,无法统领这些桀骜不驯的部众,希望能传位于弟弟处罗侯。

    阿史那雍虞闾明白父亲的意思,派人去接叔叔处罗侯,希望他继承沙钵略可汗的遗志,就任突厥的大可汗。

    处罗侯要脸(这一点跟现在的公务员区别很大),对侄子说:“我们突厥帝国,自从木杆可汗以降,都是弟弟继承哥哥的汗位,然后再由庶子去抢嫡子的位置。这位自相残杀的做法大大违背了祖宗的意思,搞得领导之间离心离德,不肯敬畏。”

    处罗侯还说:“我虽然是你的叔叔,但你既是君主,我就会向你叩拜,你不必疑虑。”

    而阿史那雍虞闾和叔叔一样要脸,派人对叔叔说:“您和我父亲都根,而我只是叶子而已,怎么能反过来让根听叶子的话?父亲临终有遗言要您即位,您何必再推辞?”

    两人你来我往,相互推辞多次,后来,阿史那处罗侯实在无法再推辞,只好依从了哥哥和侄子的意思,就任突厥帝国大可汗,并派人向隋朝通报消息

    杨坚派车骑将军长孙晟,持节到突厥,发布,赐予他象征着权威和威武的仪仗队,正式任命阿史那处罗侯为突厥的大可汗,是为莫何可汗。

    莫何可汗对自己的侄子也不薄,奏明隋朝之后,任命阿史那雍虞闾为叶护可汗。

    莫何可汗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脑后长反骨的阿波可汗阿史那大逻便发动进攻。

    新任的国家元首莫任可汗果然雄才大略,他在向阿波可汗发动攻击之前,把隋朝赐予他的仪仗队排在非常显眼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直接导致了阿波可汗以为是隋军也参加了莫任可汗的队伍,因此不战而退,一溃千里。

    阿波可汗这一退就无法再控制,约束不住,最后的结果是身边一个亲兵也没有,被莫何可汗生擒。

    莫何可汗阿史那处罗侯上书杨坚,请求如何处理这位棘手的阿波可汗阿史那大逻便。

    这是隋朝建立以来,第一次生擒小可汗重量级的人物,于是召开局会议,商量对阿波可汗的处置意见。

    安乐公元谐建议就地正法。

    武阳公李充建议将阿波可汗解送长安大兴,枭首示众。

    杨坚心想,那不一样吗?不管是正地正法,还是带回长安再杀,有什么区别?他转过头问长孙晟:“于卿何如?”

    长孙晟答道:“如果阿波可汗是突厥的大可汗,背叛我们,那理应砍头;但他今天被擒是因为他们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又不是他有负于我们,杀之无名,有悖于我们招降纳叛的原则。我的意思,不如让阿波可汗和莫何可汗并存。”

    杨坚面露喜色,只说了一个字:“善。”

    噗,爱咋咋地,这词春节后使用频率好高

    这个“爱咋咋地”,我是从多年前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里学来的,好象宋丹丹说赵忠祥是她的心中偶像,赵本山就报复说:“倪萍就是我的梦中情人,爱咋咋地。”

    多少年过去了,这个小品犹在昨天,但已经物是人非,宋赵不再合作,倪萍已经引退为李承鹏的抨击对象,崔永元还是那么活跃。再等几年,大家就都不再出现,舞台已经被新人占领了。

    太快了!太刺激了!

    看到杨坚的脸色,高颎也发表了他的看法:“自相残杀,互相伤害,这不符合儒家的原则,应该留下阿波可汗一条命,以显示我们大隋朝待人宽厚之道。”

    杨坚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心想:“你刚才怎么不说。”

    就这样,阿波可汗活了下来。

    公元588年冬天,传来了一噩耗,莫何可汗去世了!

    这一消息令杨坚大惊,这位身强体壮的突厥大可汗不久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去世?

    杨坚不知道,莫何可汗不是病死的,更不是老死的,他是战死的!

    雄才大略往往意味着具有极强的侵略意识,莫何可汗就是这样,他打败阿波可汗之后,很得隋朝依赖,于是头脑发热,决定去进攻他的邻国,以扩大势力范围,将原本就已经强大到不可思议的突厥汗国推向新的高度。

    但这一次,他是站着去,但躺着回来。

    他不是普通的战死,而是中流箭而亡。这是一种非常窝囊的死法,但无法预期。强悍的鄱阳湖大军阀陈友谅将军、伟大的抗日名将左权将军,都是中流箭(弹)死的。

    阿史那处罗侯同志,于公元587年春夏之交即位为汗,到公元588年中弹去世,历时一年半多一点。

    莫何大可汗去世,这一次,选举国家元首没费什么劲。因为前任国家领导人的儿子、小可汗叶护可汗阿史那雍虞闾在上次的选举活动中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气度,这次被一致选为突厥帝国新一任的元首,是为都蓝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