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116章 诱惑
    之后,隋炀帝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这个决定关乎国家的安全。

    这个决定就是废除了盛行多年的总管一职。总管,即某一地区的司令长官,这并不只是一个军事长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集党、政、军、经等在权于一身,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其性质与唐朝的节度使类似,对中央的危害也与节度使类似。

    正因为这样,杨广决定废除它。顺便提一句,历史上第一个总管就是杨坚的老对头,益州总管王谦。武帝还算厚道,他没有象后世的宋太宗赵光义一样,既要战俘兼前任南唐皇帝李煜的女人,也要李煜的命。

    武帝只想要高纬的命,他对高纬的女人没兴趣。

    历史对武帝那句“残刻少恩”的评价不是凭空得来的。

    公元577年冬十月(阴历),武帝等来了他期盼已久的好消息,有人告发被任命为柱国、宜州刺史的穆提婆勾结高纬谋反,阴谋恢复北齐的江山。......

    我说周武帝看不上冯小怜,不是说小怜不好,从相貌和才艺上讲,她绝对是北朝第一美女,超过了李祖娥。只是,武帝象所有的“武”帝一样,尽管爱美人,但更爱江山。

    至于有人劝武帝不要迷恋冯小怜的传说,我相信有,但确实没有看过,恕我孤陋寡闻。能否告诉我是哪部书?我去看看。杨广改元大业,大业几乎就是隋炀帝的另一个名字,这种情况在明朝,特别是清朝,非常普遍。

    但这仅限于只有一个年号的皇帝,如果皇帝的年号太多,就没法按年号叫了。而明朝朱厚熜、朱由检和清朝有玄烨、弘历等皇帝,则因为只有一个年号,所以我们愿意拿他们的年号指代,这就是我们更为熟悉的嘉靖皇帝、崇祯皇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

    现在,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国泰民安,杨广深感自己欣逢盛世,他决定做点什么。

    杨广是一个和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一样的的伟大君主,李世民认为“创业难守业更难”,而杨广认为“创业就是为了折腾”。

    正在这时,一个阴阳大师、风水泰斗的出现,拉开了他的折腾大戏。

    这个阴阳大师、风水泰斗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章仇太翼。

    我们曾经简介过这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预言大师,他曾经对被美色掏空了身子、即将在大冬天从大兴城到仁寿宫“避暑”的隋文帝杨坚说:您去吧,去了就回不来了。

    杨坚当时大怒,把章仇太翼抓了起来,准备等自己从仁寿宫回来,就把这个信口雌黄的妖人就地正法。

    结果,杨坚没有找到这个机会,因为他踏出大兴城的那天,就意味着他永远回不来了。所以,杨坚临死的时候吩咐:“把章仇太翼放了吧,他说得对。”

    章仇太翼因此被释放,他的名声更大了一倍,成为王公亲贵眼中的活神仙,老百姓都在传说此人擅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等杨广平定了弟弟杨谅的叛乱,这一年的十月,趁着杨广高兴,章仇太翼上书,讲叙了一个无法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的事情:“陛下您是木命,而长安在酉位,与您的木命相左相冲,不宜久居。而洛阳正和您的木命,谶语说:修治洛阳还晋家。您何不经营洛阳以使谶语应验?”

    所谓修治洛阳还晋家,是指如果杨广花林把精力营建新洛阳的话,就可以让杨广得到晋王朝的天下。

    杨广大喜,他刚从老爹那里用不正当手段取得了皇位,又刚刚镇压了弟弟杨谅的夺权阴谋,自己也知道名不正言不顺,十分想利用一切手段维稳,听了章仇太翼的话,正合心意。于是当即下令幸驾洛阳。

    洛阳在中国古都中的位置,仅次于长安,其实早在曹魏的时候,洛阳就被当成首都,一直到北魏,虽然洛阳大权帝落,实权掌握在驻节晋阳的尔朱荣、高欢、高澄等的权臣手中,但至少,名义上,洛阳还是首都,皇帝住在那里。

    北魏末年,高欢和宇文泰混战,洛阳残破,孝武帝西投割据关中的宇文泰,建立西魏,首都才选在长安,后来替代西魏的北周,也是定都长安。

    北周被杨坚所篡,也继承了北周政权的同时,也继承了北周的首都。

    洛阳被晾在一边,已经很多年。不过,尽管败落了,但贵族气质犹在。就象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尽管寒酸,却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和感觉。这一年的十一月,杨广率领大批的文武大臣、皇亲国戚和皇后嫔妃,浩浩荡荡开往洛阳,留太子杨昭留守长安。

    这十分鲜明地体现了这位隋炀帝杨广的行事风格,喜欢大刀阔斧、兴师动众,兴师动众必然意味着人多、花费大,但好在经过老爹杨坚多年的苦心经营,大隋朝富得流油,挣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花钱,不然还挣什么?杨广十分不喜欢高积累低消费的经济模式,他信仰用消费拉动内需,这是他的经济原则。

    当然,也是所有昏君的原则。

    这一年的十一月,杨广下令在洛阳城的西面,兴建洛阳新城。

    隋朝对于旧事物的态度是辩证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管是对前朝政权,还是对前朝臣僚,不管是对前朝文化,还是对前朝女人。当然,也包括前朝的建筑和城池。

    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至少比西楚霸王项羽一把火把阿房宫烧了要文明得多,也不象曹样喜欢屠城项羽烧的其实是自己的宫殿,曹的其实是自己的子民。

    杨广兴建洛阳新城之前,并没有一把火把洛阳旧城烧掉;就象他老爹在兴建长安新城(大兴城)之前,没有一把火把长安旧城烧掉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父子两代皇帝都是有功于民族的,这个功劳,不在傅宜生先生之下。洛阳新城的选址十分重要,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洛阳城,其址就是当年杨广兴建的洛阳新城。

    在正式动工之前,杨广专门下诏,强调了这次兴建洛阳城(当然也包括宫殿)的原则:城池宫殿,一切以居住方便为原则,所以,在规划时,务必节约为要。

    我十分怀疑这句话是从杨广嘴里说出来的,如果说是,那大概是因为杨广的影帝生涯虽然结束,但没有及时刹住车,还在玩票,习惯使然。

    第二年,即公元605年春三月,杨广下令,营建洛阳新城的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小组包括以下工作人员:

    项目经理:宰相杨素;

    项目副经理:副总理杨达;

    项目副经理:建筑部长(将作大匠)宇文恺;

    项目副经理:委会副委员长(内史舍人)封德彝;

    项目组其他成员:如狼似虎的监工们;

    注:项目组的主体,是数百万的民工,杨广首期征发的,是三十万精壮劳力。而工期正式开始后,每月投入的,则是二百万民夫。

    新的洛阳城,又有一个相当霸气的别称:东都,或东京。

    中国古代共有四大古都,分别是:

    西京长安,即现在的西安城;

    南京建康,即现在的南京城;

    即现在的城(曾短暂命名为北平);

    东京洛阳,即现在的洛阳城(此东京非彼东京,都没有关系)。

    东都洛阳,自公元605年的三月开始营建,公元606年春正月竣工,总工期仅十个多月,这固然是个奇迹,但它居然不是一个豆腐渣工程,则更是一个奇迹。这个工程,既不需要向建国二十五年献礼,也不需要隆重纪念杨广现场就任国家元首一周年,所以,它不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与杨坚在世时兴建的新长安城大兴一样,这又是一座在短时间内经周密规划、设计、建造而成的大型城市。它的营建成功,只需要引一点证据即说明,自它建好之日起,到唐、到五代,再到北宋,风雨数百年,一直作为陪都存在。

    新洛阳城的风水格局相当之好:“北据邙山,南直伊阙之口,洛水贯之,有河汉之象,东去故城一十八里。”

    洛阳城比起二十多年前的大兴城,规模要略小一点,但是由于有了前次工程的宝贵经验,这次和工程进展、效果和意义都要比大兴城强很多,无论是规模大小、道路设计还是漕运方面都比大兴城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洛阳的东北,设置了含嘉仓,这样保证洛阳在饥荒期间,粮食供应不会出现问题。

    大兴城是杨坚在世时建造的,基本体现了杨坚的做人原则:能做到多节俭就多节俭;

    而洛阳城是杨广在位期间的杰出,基本也体现了杨广的做人原则:能多奢侈就多奢侈;

    虽然,这两座城的主设计师是同一个人。

    洛阳城的特点,突出一个字:“奢”。

    洛阳全城,四面的城墙全长27516米,折算是55公里。洛阳城的主体工程是宫城,就是皇帝和他的家属居住的地方,无数楼、台、殿、阁,雕梁画栋、勾心斗角,其富丽堂皇程度,比起历代统治者的宫殿,都有过而无不及。宇文恺是天才的建筑工程专家,极富巧思,好的创意和设计层出不穷,当然,这些创意和设计都是以数以千计的金银为代价的。不过,既然皇帝杨广不在乎,他宇文恺又何必在乎呢?

    东都洛阳兴建成功之后,隋炀帝杨广把洛阳本州(洛州)附近的地主老财搬到了洛阳城内,同时其它州也有一些富户被强令移民到新都,这样,靠着规模宏大的建筑和数万家财大气粗的大地主,洛阳迅速成为了当时的中国第一城(当然,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城。对当时的世界来说,中国的,就是世界的)。

    兴建洛阳城,仅仅是杨广的革命浪漫主义迈出了第一步,他的热情刚刚被唤起,接下来,这位充满改革情怀的、集文学家、诗人、革命家为一身的皇帝即将掀起他惊世骇俗的折腾狂澜。隋炀帝杨广为达到满足自己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好让自己爱国主义情油然而生的目的,征发数百万民夫开凿和疏通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初步开通之后,杨广开始了他频繁的下江南游荡计划。

    杨广最中间的江南城市当属江都。

    江都就是现在的扬州,从严格意义上,扬州不属于江南,它只是位于江苏省中部的一个城市。但在当时,江都的繁华已经相当可观,江南的风土人情、文人骚客、仕女美人,在杨广看来,无一不闪烁着眩目的光彩。每到风景迂回、曲径通幽之处,就设置一院,总共计十六院。每一院选一位极品美女作为主持(是主持而非住持),享受司局级待遇(正四品),并命有关部门为这些夫人刻印,并每院分派年轻秀丽的女子二十名,作为这些红花夫人的绿叶。

    没事的时候,杨广就带领着数千美女,趁着朦胧的月色,赏湖光、品美色,谱出《清夜游曲》,当场组建乐队,马上演奏,一队队红粉佳人翩翩起舞,有人观赏,有人做诗,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大家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但时间一长,杨广的浪漫主义喜新厌旧症再度发作,他对整日面对着这些千篇一律的人和景有点烦了,他期盼着能够亲身到江南去体味不一样的人生。

    这一天,杨广接到一份奏折,是皇甫议上的,说龙舟已经督造完毕,可即日启程,直下江都。

    这一年的中秋,八月十五日,隋炀帝杨广自显仁宫出发,规模庞大的舰队扬帆下水,去往江都。而龙舟工程指挥部的总指挥、常委会的副委员长王弘同志,亲自率领在江南一带修造好的龙舟北上来迎皇帝。

    杨广在动身之前,先深情地缅怀了宣华夫人陈小姐,后者刚刚在数天前去世。

    宣华夫人的死,给了杨广沉重打击。应该说,杨广并不是一个薄情的人,比起之前的汉武帝刘彻和后世的嘉靖皇帝朱厚熜,算是把女人当人的了。我认为杨广在某种程度上和贾宝玉有点类似,而且,估计宝玉要是当了皇帝,未必能够比杨广好多少。看到龙舟,杨广更是悲从中来,他下扬州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重温当年的江南梦,而他的江南梦就是那个二十五年前的美女张丽华,可惜,杨丽华已经被高颎砍了头颅,宣华夫人陈小姐就是那活着的梦啊。

    现在,这个梦也没了。

    他只好在没有宣华夫人的情况下继续他的江南梦,好在宣华夫人没有,还有十六院别的夫人。杨广最不缺的,就是女人。

    杨广的龙舟,十分气派,长2000尺,高45尺,共四层,其中有国宾馆、有国会活动室,有小型会议室,有帝王起居室,还有多功能厅。总之,我们可能想象一下,泰坦尼克号上有什么,杨广的龙舟上就有什么。

    皇后萧小姐乘坐的舰只与皇帝的类似,只是规模稍小。令我们不明白的是,为何皇后不与皇帝同乘一艘船,如果只是怕皇后在旁边监督,皇帝不能与他身边的美女尽兴,那萧后是个非常“谦恭低调”的人,不会妒忌。

    另有大大小小的船只数千艘,分别供文武大臣、王公亲贵、后宫美女、国外使节、国际友人甚至和尚道士等,都有自己的“专舰”。

    另有特殊船舶数百只,专门用来运载后勤物资。配备八万纤夫,分布在运河两岸,这些纤夫身穿彩色绸缎制服,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构成了一幅特别的制服诱惑。

    这只异常庞大的舰队自首到尾,全长二百余里(华里,即一百多公里),一到晚上,灯笼火把,照如白昼,两岸灯火和水中倒影相映,分不清哪个是真实,哪个是镜像。两岸之上,旗幡招展,骑兵持枪护卫。

    如此辉煌,如此壮观,如此眩目,如此堂皇,如果张择端早生几百年,一定会先画一幅《隋帝南巡图》,水平定在《清明上河图》之右。

    舰队所过州城府县,一律由地方父母官代表当地父老向皇帝呈献自己的敬意,有特产、有金银、有美食,当然,也有美女。特别是食物,都由当地派遣一百多辆牛车负责运输,山珍海味,不厌其烦,制作工艺,不厌其精。但类似的供应每天都有,这些环肥燕瘦的美女吃腻了,就随意倾倒在运河中,任其漂流,全不知美人这一餐饭,往往就是老百姓一年的收入。

    就这样,隋炀帝杨广志得意满地乘坐龙舟沿大运河来到江都,又志得意满地在江南各地进行巡视,每次出行,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皇帝,往往动用超级仪仗队,绵延二十里。

    白天的时候,杨广会在龙舟上,庞大的舰队缓缓前进,累的时候就上岸住进行宫。这些行宫共有四十多座,虽然也是集中了地方上的能工巧匠,汇聚了当地的精华,但比起宇文恺的手艺还是要差很远。

    因此,杨广在行宫住不了几天,就再次下河,扬帆起航。

    不止一日,终于到达江都。杨广对这个启盼已久的地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市井人物、文化典籍、名胜古迹、文人墨客一直到大姑娘、小媳妇、中年妇女和老太太,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写了数万字的研究笔记,乐不思蜀。快过年了也不回家,大业二年的元旦干脆就在江都过了,在江都新落成的宫殿中接受百官的朝贺。

    这时,一个好消息传来,建设部长宇文恺有本上奏,说东京洛阳已经全部完工。杨广一听大喜,立即授宇文恺开府仪同三司。同时,杨广就想立即回到洛阳,看一看自己新落成的都城洛阳是一个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