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170章 一人之下
    以上是南朝近期的大事,虽然我们关注北朝,但南边的事,也适当关心一下。

    宇文毓称帝,立妻独孤氏为后,这位独孤后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北朝第一美男子独孤信。独孤氏如今贵为皇后,总是想起冤死的父亲,总想为父报仇,可惜大权被宇文护把持,自己毫无办法,连皇帝老公对此也无可奈何,独孤小姐连气带恨,竟然病倒,不久溘然长逝,距离自己被册立为后,不过三个月时间。

    皇帝对此伤感不已却无可奈何,他现在能做的,只有“谦虚把头低下来”,当皇帝,就得有点专业精神,哪怕这是一个傀儡皇帝。

    周明帝宇文毓不是个一般人,符合孔圣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可以为师矣”的老师标准,而且“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属于那种特有深度、有高度以及有“宽度”的,如果他生在今天,应该是那种极标准的钻石王老五。

    宇文毓行事温文尔雅,但如果你因此就认定他软弱可欺的话就错了。因为宇文护就是“受害人”之一。

    当初之所以宇文护选定宇文毓作为继承人,就是看中他能文(不能武)、有德(没有胆)、宽厚(不够狠),方便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宇文护感觉自己的眼光越来越差。

    其实不是越来越差,而是一直很差。

    宇文护眼睁睁地看着年轻的皇帝逐渐展示出他的从容、他的自信、他的朝气,但在宇文护看来,他是在向他展示獠牙。尤其当一些功臣宿将渐渐开始站队(站在宇文毓这一边)时,他明显感觉到了后背传来的一丝寒意。

    于是宇文护做了一个决定,他搞了一次“归政于帝”的举动,把除了军权以外的所有权力都交还给皇帝。这是在公元559年,即宇文毓即位的第二年。

    任何人,只要脑子不被门夹或被驴踢,都能看的出来,宇文护这是在作一个姿态,以退为进,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看对方如何应对。

    宇文毓的脑袋没有被门夹或被驴踢,但他对宇文护的大礼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并把自己的名号正式升级为皇帝。

    宇文护被这一闷棍打懵了,年轻的皇帝宇文毓并没有见招拆招,而是一股脑把他奉还的权力全部笑纳。这种不按游戏规则出牌的行径让宇文护半天反应不过来。

    宇文护终于明白:皇帝要自己单干了。

    其实,宇文毓还没有那么有城府,他只是太急于想干出一番事业了,急到连掩饰都没有,特别是在这样一位屠龙手的堂兄兼权臣面前。

    于是,悲剧不可避免地再次发生了。

    公元560年,即宇文毓即位的第三年,亲自“掌权”的第二年,周明帝宇文毓去世。不用说,他是中毒而死,宇文护再一次光荣地成为毒药铺的大客户。毒药还是一样的毒药,不一样的是被毒死的皇帝。

    宇文护当然不象鸩杀那些已经逊位的皇帝,可以半公开地下毒药。他买通了宫中负责皇帝饮食的李安(这应该不是后来在好莱坞大放异彩的那个大导演),暗下毒药。

    宇文毓在临死前,都没有丧失应有的镇定和沉着,当着君臣的面,他指定由亲弟弟宇文邕即皇帝位,这就从法律的角度避免了由宇文护篡位的可能性。因为年轻的皇帝深知,宇文护做权臣是个行家,可惜行军打仗、治国平天下,没有一样拿的起来。

    其实,在这次暗杀之前,机敏的皇帝已经有所预感,并且躲过了宇文护的几次暗杀。可惜,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的结束,对周明帝宇文毓也算是一种解脱。

    这一年是公元560年,宇文毓在位,满打满算两年半。

    宇文毓的遭遇,再次印证了那句话:皇帝是一个危险系数极高的职业,想当皇帝是一个机会成本极高的理想。

    信奉有志者事竟成原则的宇文护,孜孜不倦、百折不回,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准备、策划、实施和总结经验,终于成功地摘下史上屠龙第一人的荣誉称号。

    是的,一个人杀一次皇帝不难,难的是一直在杀皇帝,不辅佐皇帝。

    我们罗列一下宇文护同志在屠龙方面的杰出成就,并请他介绍一下他的先进经验:

    第一次

    姓名:拓跋廓

    曾用名:元廓

    所属部门:西魏

    职称:魏恭帝

    时间:公元557年

    第二次

    姓名:宇文觉

    曾用名:陀罗尼

    所属部门:北周

    职称:周孝闵帝

    时间:公元557年

    第三次

    姓名:宇文毓

    曾用名:统万(可能他出生的时候他爸正在打麻将)

    所属部门:西魏

    职称:魏明帝

    时间:公元560年

    至于先进经验么,好象没什么,就是下手快点、狠点就行了,另外,这种经验好象对大家没什么用吧?就算介绍的再多,你们能超越我吗?

    宇文毓死了,把政权交给了百年一遇的权臣兼堂兄宇文护和百年一遇的英主兼弟弟宇文邕。接下来的十二年,是权臣和英主斗法的十二年,北周的大幕已经拉开了快三年,才迎来了真正的。高洋宠幸薛贵嫔,薛贵嫔可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她出身歌,发肤颜色、形体态度,自然不同于一般的名门淑媛,高洋为她十分痴狂。但同时,又跟她的姐姐私通。她的姐姐仗着高洋的宠爱,半开玩笑地想求高洋让她的父亲当司徒,高洋大怒,说:“司徒大官,岂可求得?”这位胸大无脑、毫无眼力价的美女居然对高洋出口不逊,话音未落,高洋便亲自动手做了一样木工活:用锯子将她锯死。

    处置了姐姐,高洋又怀疑妹妹跟人不清白,便毒死这位“同情兄”,又砍下薛MM的头,藏到怀里参加宴会,在宴会时把人头抛到桌子上,举座皆惊。音乐爱好者高洋又把她肢解,做成一个人骨琵琶,边弹边唱:“佳人难再得。”

    薛贵嫔出葬时,高洋夹杂在送丧人群中间,蓬头垢面,大声哭号——实在是一个无以伦比的性情中人!

    高洋凶性发作时,以所有人一视同仁,包括他的亲妈。有一次他把母亲娄太后坐的小凳子一把掀翻,让老太太在做了一个360度空翻后,摔在地上,受伤破相。还宣称要把母亲嫁给鲜卑家奴。

    对于其他女人,高洋更不放在眼里,曾拿岳母当箭靶,一箭射中岳母的面颊,并做了合理解释:“我喝醉了连亲妈都不认识,你算什么东西。”看到满脸流血的岳母高洋感到很不忍心,于是又痛打她一百皮鞭表示歉意。

    高洋的女人,只有皇后李氏没有受到他的侮辱——大概是为了方便以后让别人侮辱。但对皇后的姐姐,又另当别论了。

    这位李小姐长相不次于其妹,高洋早就对她垂涎,于是借故跑到她家饮酒,借酒同李小姐李小姐不甘受辱,她的老公——那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是东魏亲王,名叫元昂。

    高洋此时充分发挥他的暴君天赋,立召元昂进宫,乱箭射死。李小姐设置灵堂祭奠乃夫的时候,高洋就在元昂灵前迫使李小姐就范了。

    还有一件奇闻,高洋居然不顾皇帝尊严,公然跑到皇宫以外,光天化日之下欺侮民女,地方官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

    如果说上述问题只是高洋喜欢胡闹,偶尔杀几个皇亲或大臣,比较好色,作为一个皇帝还不算太离谱的话,以下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常人的可容忍范围了。

    一次,高洋问彭城公元韶:“光武为何中兴?”

    光武是指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他在军消灭篡汉的王莽的“新”朝之后,又镇压各路诸侯,终于建立东汉王朝。东汉被视为西汉的继续,因此称做“光武中兴”。

    元韶是一位有着超乎一般的历史观的学者,他对高洋说:“光武能中兴,只因为诛诸刘不尽。”

    元先生的意思是:如果王莽把西汉的刘姓皇族斩尽杀绝,就不会有刘秀中兴汉朝这回事了。

    要论历史上最损人不利己的一句话,那元韶先生这句话,绝对可以入围。、

    高洋听了他的话深受启发,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极其果断,同时又极其血腥:把前东魏的皇族,全部收禁一处,统一处死,婴儿们则抛到空中,用铁矛接住,一一刺穿。所有尸体都扔进漳河中,共计有死尸三千多具,漳水为之不流。

    水中鱼鳖吃饱了,当地百姓在河里网鱼剖腹,居然发现里面有人的指甲,于是几个月不吃漳河里的鱼虾,这些鱼虾倒因此多活了数月。

    那位特殊的历史学家元韶,为高洋出了这个极好的主意,使得北魏皇族不再有可能卷土重来,因此高洋给了他极高的礼遇:

    他被关进地牢,十几天不给吃饭,以至于把衣袖吃尽,最后活活饿死。

    损人利己者可以理解,我们可以说是自私;损人不利己者不可能理解,我们可以说是小白。说小白已经便宜他们了。

    经过这次屠戮,高洋的残暴已经到了一定境界。原本身体不错的高洋,多年来旦旦伐性、朝朝酗酒,以这种摧残自己的方式,就是施瓦辛格也熬不住,腐化的生活大大缩短了高洋的生命。自大杀魏朝皇族以来,高洋身体越发沉重,病入膏肓,在病床上无法起身,连饭都咽不下去了,只能喝几碗酒度日。高洋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召皇后李氏和常山王高演入见,准备托付后事。

    高洋很清楚太子高殷软弱,根本无法驾驭自两个叔叔高演和高湛,他也知道将来夺位的必是他的亲弟弟,临死前拉着弟弟高演的手说:“你想篡位就篡吧,但希望你别杀了他。”

    高演吓得“惊谢而出”——但这不耽误他既篡位又杀人。

    后事嘱托完毕之后不久,高洋去世,终年三十一岁。这一年,是公元559年。

    高洋在日,是北齐的鼎盛时期,蒸蒸日上,这里面有高洋的功劳;高洋死后,北齐迅速下滑,一日千里,这里面也有高洋的功劳。只是他已经远去,不再留恋任何尘世间的凡事,尽管他生前的担心完全变成现实:懦弱的儿子高殷被弟弟高演杀害,他从不敢侮辱的皇后李氏被高湛侮辱,而另一个儿子高绍德,也是被高湛所杀。

    北齐建立没几年,却已经乱了套了。乱齐——上错花轿嫁错郎

    北齐文宣帝高洋去世,太子高殷即位,是为北齐废帝,时年十六岁——南北朝的废帝实在是太多了,从这个职称就可看出,高殷虽然出自皇家,等着他的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生。

    高殷称帝,任常山王高演为太傅,长广王高湛为司徒,这两位亲王,都是自己的叔叔。

    上一章里,已经就两位皇叔的英雄事迹做过简介:

    高演就是在残暴的高洋活着时不,敢于向皇帝进谏,并在高洋临终时受命顾问的重臣——暴君已经预感到这位亲弟弟不会只安于作个亲王,但还是把所有身后大事交给他,包括儿子的性命。

    高湛,就是那个在高洋囚禁两个弟弟高浚与高涣时,有意激怒高洋,怂恿他杀死两人的高参。

    高殷虽然年轻,但很聪明,很明事理,汉族文化的熏陶使他的视角和视野天然地在其父高洋之上。他知道在高洋的残暴统治下北齐没有之忧,是因为有杨愔为首的宰相们管理有方,“主昏于上,政清于下”。因此,高殷借鉴此经验,重用这些老同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是管理中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我不懂,但我用懂的人,比我懂效果更好。

    高殷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却没有好的结果。那是因为自己太年轻,没有什么人看好他,同时也是因为敌人太强大、太狡猾、太残忍。

    在高殷之前,他的好宰相杨愔先被人做掉了。做掉杨愔的人,是皇帝的两个顾命叔叔,高演和高湛。

    高演和高湛想做掉杨愔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杨愔想限制他俩的特权。

    杨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绝对是一个十分亮丽的风景线,尽管他也被高洋侮辱,也被高洋时不时胖揍一顿,也在高洋蹲在马桶上大便的时候在旁边候着递卫生纸,但他是自尊的,也是自信的,有我杨愔在,大齐就完不了。

    高洋与杨愔的关系,也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亮丽风景线,尽管高洋也愚弄他,也侮辱他,也打骂他,但杀人如麻的高洋,从来没有真正对杨愔动杀机,因为他知道,杨愔一完,自己的大齐也就跟着完了。

    但高演、高湛不是高洋,他们没有高洋的雄才大略,却继承并发扬光大了高洋的残忍和变态。

    “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砍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

    这句话是拉格朗日对拉瓦锡冤死在法国大革命中的评价,也可以用在杨愔的身上。

    杨愔死后,高演的屠刀已经准备架在小皇帝高殷的脖子上了。

    高洋活着的时候,高演曾经不畏不断进谏;高洋临死,也对高演寄以愿望。但不知什么原因,使得高演最终还是决定向自己的亲侄子下手。

    这其中,太皇太后昭氏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为相对高洋来说,娄氏更喜欢高演。以高洋的丑陋和即位前的沉默寡言,我们可以判断出在他的孩童时代,是不怎么招母亲待见的,这种不待见在高洋死后,又遗传到了高殷身上——她更希望自己喜欢的儿子高演能当皇帝。

    高殷的年轻和软弱,太皇太后的默许,于是高演下手了,完全忘记了去年他在高洋病床前的诅咒发誓。

    公元560年,在太皇太后娄昭君同志的支持下,高演替代侄子高殷,成为北齐的皇帝,是为齐孝昭帝。高殷被废为济南王。这是高洋去世、高殷即位的第二年。

    高演即位,立五岁的儿子高百年为太子,皇弟高湛为右丞相。按说,这个右丞相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了,但高湛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