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隋唐风云 > 第201章 危害
    但很快,她发现她有了精神上的支柱,这个人是她老爹杨坚。老公去世,但把事业继承权“交”给了自己的父亲,这比交给外人要好得多吧?至少精神上不那么孤单了。

    但很快,她发现父亲并不想规规矩矩地帮自己老公看好这份农业,而是想取而代之。于是,杨丽华愤怒了。

    不管是神情,还是言谈,杨丽华都表现出了对老爹的无比厌恶。尽管他无法象王政君太后那样,在老爹派人和自己要皇帝的大印的时候,用大印向来人猛掷,以至把用和氏璧雕刻的玉玺都砸掉了一个角。

    也许杨坚心里也有愧,他只能劝自己的女儿想开点,没想到平日温婉驯良的“太后”一点好脸色也不肯给。杨坚冏了,完全不知所措。

    他劝女儿改嫁,毕竟,女儿还很年轻,据我们估计,应该不会超过二十五周岁,这在现在,还完全是一个正处在热恋中、正准备和意中人谈婚论嫁的年龄。

    杨丽华坚决不考虑再嫁,尽管那个时候,女人,特别是名女人,再嫁的很多。北齐第一美女冯小怜小姐,就至少再嫁过两次;刚刚被废黜的周静帝皇后、司马消难的女儿司马令姬小姐,后来也嫁给了一个权贵,得以继续她的官太太生活。

    但杨丽华不一样,尽管老公宇文赟是一个标准的浑球,但自从他去世,杨丽华在感情上就彻底心死了;而老爹这一翻做作嘴脸,又使杨丽华在心如死灰了。

    对这个誓死不同意自己篡位、誓死不同意再嫁的前掌上明珠,杨坚毫无办法,只得草草封了自己女儿一个乐平公主了事。

    在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上柱国窦毅的女儿听说北周的江山被杨坚篡夺,十分悲愤,跳到堂下,捶胸顿足,只差以头抢地了。她边撕掠头发一边恨恨说道:“可惜我不是男人,不能拯救舅舅家的灾难。”

    窦毅娶的是北周皇亲襄阳公主,小女孩说的舅舅家就是指宇文家族。

    这个小女孩与杨丽华不一样,杨丽华是成人,这个小女孩才只有几岁而已。

    然而这个小女孩不是说说而已,几十年后,她以自己的方式为舅舅家报了仇——她长大后嫁给了唐国公李渊,而终结了大隋朝的统治的,正是这位李渊,李渊便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

    女儿的反抗,让杨坚很不爽,但他又不能把女儿怎么样,他只能把能怎么样的这些人怎么样。

    这些他能怎么样的特殊人群是前北周的皇族们。

    在精心把自己打扮成热爱和平的鸽子之后,杨坚突然对这种假惺惺的演戏失去了兴趣。他决定,拿起屠刀,立地成佛。

    是啊,既然喝酒吃肉玩女人都不影响成佛,杀个个把人算什么?在美国存款三十亿美元、与前《正大综艺》名主持人有染、在北美养北大女生的大胖子和尚都能成为千古第一刹的主持,可见,杀不杀人都不影响成佛。

    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客气了,杨坚说。

    杨坚这样想,是受到了内史监虞庆则的影响,虞庆则建议杨坚把北周的皇族们斩尽杀绝,以除后患。

    杨坚也这样想,但遭到了一个人的坚决反对。

    这个人是李德林,李德林认为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杨坚是天子,为何嗜杀?

    其实,与李德林有相同看法的人有很多,如高颎,但他们聪明,都不敢说。只有李德林一个人说了。

    所以,杨坚疏远的只是李德林一个人,尽管李德林于隋有大功,但这不足以帮助他受到杨坚的进一步信任。

    于是,宇文家族那些高贵了近三十年的头颅批量落地,英雄一世的宇文泰、宇文邕,含冤而死的宇文觉、宇文毓以及浑球皇帝、顽主宇文赟的后代们,统统奔赴黄泉。

    这一幕何其熟悉,远的不说,四年前,周武帝宇文邕灭齐,他也是很仁慈、很耐心地表达了他对北齐皇族的欣赏和尊重,之后,果断而残酷地举起了屠刀,在他屠刀下丧命的,除了一般的皇族,还有已经完全失去了反抗能力和反抗意愿的高纬,以及曾经相誓不杀的高延宗。

    那次北齐的高姓皇族被杀了个净光。

    没人想得到,仅仅四年之后,宇文家族的报应就来了。

    更没有人能想得到,仅仅三十八年后,杨坚的后人也遭到了类似的报应。甚至结果更惨,用蔡东藩的话就是:子孙被人诛,妻妾被人。

    你不信报应,那这个怎么解释呢?

    杨坚大杀其皇亲宗室,但有一个人比较例外。不仅因为他在法律意义上,是杨坚的外孙,更重要的,他是前皇帝,杨坚曾让他作为大隋朝的“宾”,不敢以主人自居。

    这个人是周静帝宇文阐。

    但宇文阐去世的时间正好和杨坚对着宇文皇族举起屠刀一致,而除了《资治通鉴》外的史书,很少有说宇文阐死于杨坚的刀下。

    当然,我们不排除小皇帝是寿终正寝的,可是,他死的时间也太寸了!

    我们至少严重怀疑宇文阐之死和杨坚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一年,宇文阐年仅九岁。

    现在的隋文帝,可谓踌躇满志,不管在心理上、军事上和实力上,都做好了渡江作战的准备。这是几百年来任何北方政权所没有做到过的,之前雄才大略的拓跋焘和元宏都没有做到,而以前汉族试图对全国的统一,全部都是自南向北推动的。

    宋武帝刘裕、文帝刘义隆是这样,梁武帝萧衍是这样,陈武帝陈霸先是这样,可惜,他们的北伐,多数是做做样子,没有人想真正统一,包括那个最接近成功的刘裕。

    现在,杨坚是坐镇长安,自北向南准备发起统一战争,这是个了不起的创举,他了不起不是因为自北向南,而是因为他代表的是先进的汉族文化。

    被异族文化统治、压榨和蹂躏了几百年后,汉族文化终于可以抬头了。从杨坚恢复佛教信仰、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等,就可看出,杨坚是汉族的代表。

    如今,北方的汉族政权要进攻南方的汉族政权,就文化的发达程度而言,南方远在北方之下,但,他们却面临着被北方吞并的危险,因为,他们在军事上弱势。

    这一规则适用于所有的文化冲突,落后就要挨打,管你是哪个民族,所以,每当历史上中原民族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击败时,我们就掩面叹息,其实完全不必,因为,不管这个民族有多强大,尽早,它也得被汉族的大酱缸染黑。

    杨坚做好了史无前例地、自北向南的统一战争的准备,首先,他需要解决人的问题。

    公元581年,杨坚指派了两个人到隋帝国的前线,担任战区的司令长官,一个是贺若弼,一个是韩擒虎。

    贺若弼我们之前接触过,感觉是一个狡猾的老油条,在周武帝征询他和王轨对于太子宇文赟意见的时候,摆了王轨一道。

    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我们稍后会看到他没有城府到了什么地步。

    韩擒虎第一次出现,但接下来他将成为我们的常客。

    韩擒虎也是官二代,不过,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崭露头角的,他多年来一直处在与陈对峙的前线,多次挫败南陈大将任忠、萧摩柯的进攻,让敌人吃尽了苦头。

    据说老韩同志十三岁就打过虎,因此改名擒虎——这个,比景阳岗上的武松还要猛啊!

    杨坚派贺若弼为吴州战区司令长官(吴州总管),吴州的州治在江苏扬州。这里对‘吴’这个地方,略有点解释,此地的吴,与传统意义上的“三吴”不同,三吴的地理范围更南一些,包括苏州、湖州、绍兴等地,即我们熟悉的会稽郡。

    韩擒虎被任命为庐州战区司令长官。庐州的州治,在现在的合肥。

    贺若弼和韩擒虎,之所以被杨坚重用,是因为高颎的推荐。

    杨坚在北方磨刀霍霍,而他刀锋指向的对象,则是与隋朝划江而治的陈王朝。

    下面,我们将隆重推出历史上著名的才子皇帝兼浑球皇帝陈叔宝同志。

    陈叔宝——请叫我文艺青年

    南北朝乱世,北方王朝象走马灯一样明灭,因此,在能搞清楚北朝都是一件困难事的情况下,我们把精力都放在了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但现在不一样了,伟大的隋王朝已经统一北方,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统一的大业,进而把陈也灭掉,使中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

    也就是说,目前在整个中国的领土上,只有一对敌人,那就是隋和陈。北方的突厥暂时不管它,一般认为突厥不是中国的,至少不是中原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也在陈上面花一些笔墨,仔细看一下南朝最后一个朝代有着怎样的宫廷斗争。老人家曰,与天、与地与人斗,均其乐无穷,我们可否弱弱地问一句,陈叔宝,你快乐吗?

    现在,陈帝国的国家元首是陈后主陈叔宝。

    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很少有哪个朝代国号与皇帝的姓氏是一样的,陈就是一个。

    记得小学历史老师曾经郑重宣称,西周分封诸侯时,某个诸侯姓什么,他的国家就姓什么。我当时很想问她一句,姜子牙姓吕,为什么封在齐国?周公、召公以及“桐叶封弟”的叔虞为何分别分封于鲁、燕和唐国(即后来的晋国)。如果照这个规则,那八百诸侯中至少有一半都是姬国。

    该老师还宣称,国民的大名叫胡汉三。

    我对此表示无语,我完全相信以这位老师的历史造诣,是无法分清大革命家与那位大地主的区别的。

    陈叔宝登上皇位的历程简单而血腥,但很富有传奇色彩。

    陈叔宝是陈宣帝陈顼的长子,早早被立为太子。他还有两个兄弟,一个是长沙王陈叔坚,一个是始兴王陈叔陵——顺便说一句,陈叔宝的兄弟有很多,一共四十二个,这些都拜他老爹陈顼同志非凡的生殖能力所赐。

    这位陈叔陵,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好吃好喝好女人,爱打爱骂爱砍人,还有一个特殊爱好,喜欢附庸风雅。

    这本不是什么问题,附庸风雅在当代来说也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用现代语言叫装,但陈叔陵先生装B的方式与别不一样,他明明大字不识几个,还整天在他的大奔招摇过市的时候,拿着一本名著高声朗读,好让所有人都看到他是多么好学。

    他这一招很成功,至少对他老爹来说很成功。

    陈叔陵喜欢在中安插自己的亲信,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欺男霸女,横行无忌,总之,其行径与现在的员没有什么区别。

    他的母亲是陈顼的妃子彭贵人,彭贵人去世之后,陈叔陵为表孝道,花了大力气张罗她的后事,特别是在选坟墓一事上花费了大量精力。

    最后,合适的坟墓找到了,不过,已经有人占据,而且,已经占据了几百年。

    这个坟墓的主人是东晋的前丞相谢安。

    谢安是东晋最有名的宰相,指挥几万人马大败前来进犯的百万前秦大军,从而挽救了东晋王朝,如果不是谢安,东晋的寿命不知缩短了几倍。

    就是这样一个南朝第一名人的坟墓,被陈叔陵看上了。陈叔陵二话不说,抡起大铁锹开刨,管你什么谢安谢晋,刨开棺材之后,把谢老汉的骨头扬出棺外,把老太太的尸体放进去,谓之“入土为安”——希望这两亡灵不会打起来。

    后来,终于欣逢老爹陈宣帝陈顼病重,陈叔陵和陈叔宝以及陈叔坚入宫探望。

    陈叔陵看到负责宫廷药剂师切药的刀,说:“你这刀太钝了,应该好好磨磨,才好使用。”

    一句话把药剂师说懵了,不明所以。

    陈叔陵不再跟他废话,转身入宫。

    然后,老同志陈顼就死了。他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十四年。

    他当皇帝的这十四年间,由吴明彻从北齐手里,将整个淮南连根拔起,堪称虎口拔牙;但不久之后,仍然是吴明彻,又被北周将淮南连根拔走,连吴明彻,都被北周大将王轨连根拔走了。

    陈顼不是盖世英主,也不是浑球或顽主皇帝,一个扎皇帝堆里就看不见的庸主。

    看到老爹宴驾,太子陈叔宝抚尸大哭,正哭到尽兴处的时候,猛然间觉得脖子一凉,一柄刀砍了下去。

    砍他的正是他的异母弟陈叔陵,陈叔陵早看这位哥哥不顺眼,你凭什么当太子?你凭什么将来当皇帝,而我要给你磕头?

    趁着陈叔宝在陈顼床前痛哭的时候,陈叔陵从药剂师手里抢过切药刀,给了哥哥一刀。

    看来,陈叔陵说的对,这把切药刀是太钝了,这一刀,陈叔陵砍得不可谓不狠,不可谓不准,但就是没把哥哥砍死。

    陈叔宝只是觉得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正当陈叔陵准备再接再厉将哥哥直接砍死的时候,陈叔宝的生母柳皇后猛然扑在儿子身上保护他。

    母爱是伟大的,一瞬间柳皇后想的只是儿子不要出事,自己的安危则被置之度外。

    陈叔陵也许已经杀红了眼,又将伏在陈叔宝身上的嫡母猛砍数刀。如果不是陈叔宝的奶妈和陈叔坚一起抱住陈叔陵,还不知会出什么事。

    陈叔陵被按倒在地,柳皇后和复苏过来的陈叔宝才得已逃走。

    陈叔坚把切药刀从陈叔陵手里夺下,豁开衣服,自制了一副绳索,把陈叔陵捆在柱子上,边捆边问陈叔宝:“是杀了呢?还是等等?”

    陈叔宝逃命要紧,根本没有听到陈叔坚在喊什么。陈叔坚追了几步,想问个清楚,回头一看,陈叔陵已经挣开绳索逃走了。

    陈叔陵逃回自己的府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立即调集人马发动叛乱,可惜,没有什么人响应。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如果你还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时候,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再过分也没有人管;一旦成了敌我矛盾,立即众叛亲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痛恨一个人,就立即扣上一个谋反的大帽子,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力量是无穷的啊!

    弱智、暴虐而可笑的陈叔陵发动的叛乱很快被荡平,他本人为他愚蠢的帝王大业即上了不太值钱的生命。就这样,陈叔宝幸运地在鬼门关溜达了一圈又回来了。

    我们不由不感叹,陈叔陵这种脑子的人,也敢谋反;但更为悲催是,陈叔宝这种脑子的人,也敢当皇帝!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言得之。因此从此以后,陈叔宝的生活一直一帆风顺:一帆风顺地即位为帝,一帆风顺地当他的昏君,一帆风顺地沉醉温柔乡,一帆风顺地战败被俘,一帆风顺地被封为长城公,一帆风顺地过他战俘的幸福生活,又一帆风顺地因病去世……

    陈叔宝即位为帝,立即开始了他没日没夜的胡闹。

    凡是古代皇帝,喜欢胡闹的有两种,一种是纨绔子弟,就象今天的官二代、富二代一样,一有钱,一有权,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这种人,素质极低,只有利用手中的权力胡闹才能添补他们内心深处的空虚。

    这类不学无术的皇帝,如秦二世,如汉灵帝刘宏,如北齐后主高纬、如北周宣帝宇文赟,这类皇帝的特点是没有规矩地胡闹,以及残酷果敢地杀戮。

    这种皇帝对国家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的脑子是糨糊。

    但如果太有才,对国家未必是好事。另外一种喜欢胡闹的皇帝往往都是大才子,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和浪漫,把治理国家当写诗,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

    这类才高八斗的文人皇帝如陈后主陈叔宝、隋炀帝杨广、南唐后主李煜以及宋徽宗赵佶,包括万众景仰的那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