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479章 避战
    这时,国民党南路军已把其主力撤至大庾、南雄、安远等地,取守势,以防红军进入广东。

    西路军何键部队正处于分散“清剿”状态,湘中、湘南仅有一些地方部队防守。

    国民党中央军还远在赣江以东的兴国、古龙冈、石城等地,短期难以赶到湘南和粤北地区。

    据此,10月25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乘敌军尚未弄清红军意图之际,沿赣粤和湘粤边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广东边境的城口方向前进。

    当晚,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指挥下,仍以两个军团在左,两个军团在右,军委两个纵队居中;一个军团在后的甬道式的部署西进。

    几个主力兵团主要起保卫军委两个纵队的作用,用主力来保卫“大搬家”,抬“轿子”。

    8万多人中,军委两个纵队就占了1万多人,每个军团又有自己的后勤部,携带大批物资,多达1000多副担子。

    十几门山炮拆卸开来,一个炮筒就得四个人抬;还有各种机器、纸张等“坛坛罐罐”,十分累赘。

    就这样,一支有上千名挑夫组成的运输队伍拥挤在崇山峻岭的羊肠小道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行动十分迟缓,有时一天只走10至15公里。

    这种大搬家式的转移,使主力红军变成了中央机关的掩护队,严重地影响了红军的机动能力,极大地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

    当中央红军迫近湘南时,蒋介石“追剿”红军的主力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还远在湘赣边地区。

    汝城只有地方部队2个团和新调来的第六十二师1个旅,第六十二师主力尚在桂东。

    仁化地区仅粤军1个旅,其主力仍在粤赣边地区。

    这时,中央红军如能抓住敌军兵力尚未集中、协同比较困难的有利时机,集中兵力,创造战机,打一两个歼灭性的胜仗是有可能的。

    但是博古、李德等急于夺路西进,采取了避战的方针,使红军不仅对可以消灭的敌人据点没有夺取的计划,而且对于前进道路上能够消灭的敌人,也采取避战方针。

    11月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以一部兵力监视汝城之敌,主力分三路纵队,由汝城、城口之间通过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

    红三、红八军团为右纵队,由汝城至大坪间通过,向百丈岭、文明司前进。

    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及红五军团为中纵队,由新桥经界头、九峰山向九峰圩前进。

    红一军团第二师和红九军团等部为左纵队,由城口、思村向岭子头前进。

    5日,中央红军各纵队继续西进,至8日,通过第二道封锁线,进入湘南地域。

    至此,中革军委鉴于红军主力转移已无密可保,才正式向下通知说,中央红军这次进行转移,是为了到湘西去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针对中央红军继续西进的情况,蒋介石迅速在粤汉铁路湘粤边湖南境内的郴县、良田、宜章、乐昌间,设立了第三道封锁线。

    该线敌军兵力空虚,九峰圩仅有粤军1个团,并无堡垒;乐昌也只有粤军2个团;汝城、宜章间无正规部队,只有民团;宜章以北亦只有湘军的1个团,但该地区公路发达,交通方便,利于兵力机动。

    11月7日11时,红三军团领导人彭德怀、杨尚昆以万万火急电,向中革军委主席朱德提出突破宜章、乐昌、郴县间敌第三道封锁线的行动方针的报告。

    该报告认为:红军进入湘南,湘军处于存亡关头,必与蒋介石协同动作对我;粤军疑蒋入粤,目前对我无与蒋介石南北夹击企图。

    因此,“我应迅速坚决突破宜、乐、郴间封锁。”

    同日16时,朱德致电彭德怀、杨尚昆等,决定中央红军于宜章以北的良田及宜章东南的坪石间突破敌第三道封锁线,以红三军团为右路军,从宜章以北通过;军委两个纵队和红五、红八军团随后跟进;红一军团为左路军,从宜章以南通过,红九军团随后跟进。

    遵照中革军委的决定,红三军团立即作了部署。

    9日,红五师第十四团攻占章桥市。

    10日,红五师迫近郴县,切断郴宜大道;红六师以第十六团为先锋,冒着大雨向宜章城前进,在距宜章城15公里的白石渡,打垮了民团200多人的拦阻,乘胜追至宜章城下。

    此时,群众纷纷前来欢迎红军,300多名筑路工人自动组织起来,帮助红军挖坑道、扎梯子,准备第二天攻城。

    守军见此情状,半夜弃城逃跑。

    11日拂晓,宜章城城门大开,群众结队欢迎红军进城。

    红六师攻取宜章后,中革军委要求红三军团在良田、两湾洞、宜章地域,掩护其他部队西进,保证中央红军全部通过封锁线。

    据此,红四、红五师在万会桥、良田、两路司地域,向郴县加强侦察警戒,掩护中央红军右侧安全,等待红一军团主力。

    红六师在宜章、罗家观地域,等待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到来。

    14日,国民党军第十五师由郴县南进,第八纵队随后跟进,第六十二师经文明司向良田前进。

    红三军团为保证两条西进道路安全,掩护兄弟部队通过第三道封锁线,派出得力部队抗击郴县南进及东面文明司之敌。

    正当右路军向宜章前进的同时,红一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向九峰山、乐昌方向进军,并派出一支部队控制距粤汉铁路约十多公里的九峰山制高点,以防备粤敌占领乐昌,从而威胁到军委两个纵队的安全通过。

    红四团接受任务后,迅速抢占了九峰山,并派出部队攻击九峰山南侧的茶岭。

    经过一天的激战,红四团牵制了九峰圩的粤军,从而掩护军委两个纵队和红九军团等后续部队从九峰山以北安全通过。

    随后,红一军团越过大王山,占领了宜章县的小镇白石渡。

    由于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分别占领了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的重要支撑点宜章城和白石渡,使全军较顺利地通过了粤汉铁路线。

    至15日,中央红军从郴县、良田、宜昌、乐昌之间全部通过第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地区。

    在突破国民党军第二、第三道封锁线过程中,红三军团广大指战员,英勇善战,勇往直前,受到中革军委的表彰。

    11月11日,中革军委曾致电各军团首长,赞扬“三军团首长彭、杨同志及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在突破汝城及宜、郴两封锁线时之英勇与模范的战斗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