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497章 血战湘江②
    ”天亮,已是12月1日。

    完成新圩阻击战任务的红五师主力赶来,与我们一道阻击了敌军数十次连续进攻。

    直至中午时分,中央纵队安全过江,穿越桂黄公路后,我们才奉命撤离。”

    张震在回忆录中写道:“湘江一战,我们团共伤亡400多人,几乎接近全团人员的一半,两任团长牺牲在这里。

    他们中间,有我的老上级,有我的好战友,他们的热血染红了湘江,我深深为之痛惜,时常念及他们。”

    ──三是11月29日开始的全州觉山铺阻击战。

    这是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血战。

    觉山铺北距全州30里,南离界首50多里,是敌军抢占湘江主要渡口的咽喉要冲。

    作为保护中央纵队右翼前锋的红一军团,在27日过江后,红二师在觉山铺一线就开始阻击从北面全州县城开来的湘军三个师。

    急于南下封锁湘江的湘军,在29日清晨向红军阵地发动猛烈攻势。

    数十门大炮和数架飞机狂轰滥炸,将红军阵地前的松树林炸得只剩下一根根树桩。

    次日凌晨,红一师两个团在湖南潇水完成阻敌任务后,急速赶来投入战斗。

    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回忆这场阻击战写道:

    30日凌晨,我一师赶到,部队非常疲劳,有些战士站在那里就睡着了。

    但军情紧急,不得不立即动员,仓促调整部署,进入阵地。

    这一天的阻击战进入高潮。敌人第一次冲锋很快被打垮,丢下了几十具尸体,又组织第二次冲锋。

    随着敌人冲锋次数的增多,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大,阵地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但是我们利用有利地形顽强阻击,倒在阵地前的敌军尸体越来越多。

    战至下午,敌人从三面向我进攻,我军多处阵地失守,五团政委易荡平负重伤。

    这时,敌军端着刺刀上来了,荡平同志要求他的警卫员向他开枪。警卫员泪如泉涌,手直打颤。荡平同志夺过警卫员的枪,实现了决不当俘虏的誓言。

    四团政委杨成武同志也负了重伤,但他顽强坚持到最后。

    经过一整天的拼杀,我军伤亡巨大,但还是守住了主要阵地。

    12月1日这天,对于中央红军生死攸关。因为三分之二的部队还未过江。

    而敌军已疯狂逼进,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与我前锋部队抢夺渡口。

    凌晨一时半,中革军委向全军下达紧急作战命令。

    两小时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部又联署保证执行军委命令的政治指令:

    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进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程,退则我野战军将被层层切断。

    我一、三军团首长及政治部,应该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分入到各连队去进行战斗鼓动。

    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

    胜负关系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的任务,保证军委一号一时半作战任务的全部实现。

    打退敌人占领的地方,消灭敌人进攻的部队,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

    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冲去!

    在军史上,为了打一仗,像这样既下军事命令又下政治指令的情况,太罕见了。

    在政治指令中,将战斗的严重性说到如此地步,也太罕见了。

    仅此,即可见当时的危急程度。

    那时掌握全局的中央的这个感觉是如此,历史也证明确系如此: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在这一天,战斗空前激烈。国民党各军向红军各部发起全线进攻,妄图实现蒋介石下达的“务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之目的。

    在觉山铺的战斗已呈白热化。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红军将士以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与之展开肉搏厮杀。

    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指挥员顶上去,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屏障,为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过江争取更多的时间。

    后面的部队则不分白天黑夜,不顾饥饿疲劳,争分夺秒,急奔湘江渡口。

    浮桥炸断了,会水的战士泅渡,不会水的战士拉着接长的背包绳过江。

    敌机疯狂向江中人群扫射,敌弹在抢渡的部队中炸开。

    倒下的红军不计其数,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变成了“赤水河”。

    烈士的尸体和遗物浮满江面,顺流而淌。

    此战之酷,惨不忍睹。

    至1日中午,湘江东岸八个师的红军有六个师在付出巨大牺牲后过了江。

    下午,敌军占领全部渡口,严密封锁了湘江两岸。打掩护的包括三个军团的红军后卫部队无法过江,或被击散,或被围歼。

    其中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与桂军三个师激战两昼夜,奋力掩护红八军团过江后,被桂军分割包围,在宁远陈家背地区与数十倍于己的敌军作战,大部壮烈牺牲。

    六师的另两个团也伤亡很大,全师基本上不成建制。

    作为红军西征转移的最后的总后卫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在冲破桂军包围,急行军赶到湘江而不能渡河后,师长陈树湘②又率部回征湘南,转战江永、江华、道县,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被敌人截击、包围,最后所剩无几。

    陈师长本人在道县负重伤被捕,敌人用担架抬着他去邀功。他乘敌不备,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肠子而牺牲,年仅29岁。

    丧心病狂的敌人没能得到活供,竟将他的头颅割下,先后吊在道县城头和他的家乡长沙的城墙上示众。

    在湘南打游击的该师余部100多人,最后也没摆脱厄运。

    湘江之战,从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达作战命令,到12月3日中央红军后卫部队被歼,共经历了九天血战。

    红军广大指战员英勇作战,拼死斗争,表现了伟大的献身精神,在党史、军史、战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而又惨烈的一页。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张震(1914年10月5日-2015年9月3日),男,原名张见生,别名张祖寿,又名张中天,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

    ?注②:陈树湘(1905年1月30日一一1934年12月18日)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红三十四师师长。1934年12月18日率部为掩护红军主力、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负伤被俘,于押解途中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