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03章 泸沽分兵
    冕宁,地处安宁河北部,北倚大小相岭,南望安宁河谷,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由冕宁往北而上,就是滔滔的大渡河,这是国民党企图在川康地区消灭中央红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干部团在会理县皎平渡巧渡金沙江成功。

    同时第3军团第13团在洪门渡渡过金沙江,至9日中央红军第1、第3、第5军团全部渡过江。

    在会理,红军进行必要的休整和补充,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向北疾进,于5月16日占领德昌。

    5月18日红军过西昌。

    5月19日红军先遣队宿礼州。因当时有国民党飞机沿红军行军路线轰炸,红军行军均在夜间进行。

    5月20日凌晨,先遣队到达冕宁泸沽休息待命。在这里,遇到冕宁的地下党。

    冕宁地方党组织是为红军先遣队送情报来的。

    1935年初,中央红军频繁活动于川黔滇边,西昌国民党当局成立“防共委员会”,疯狂搜捕共产党员,中共西昌地方组织遭破坏。

    1935年5月初,因西昌学校停课回家的廖志高、邓明鸿告知陈野苹,红军快渡过金沙江了,国民党当局勒令西昌的学校停课,解散学生。

    中央红军向西昌北进的消息传到冕宁,邓明鸿到城厢镇三分屯村找到陈野苹,两人又找到廖志高共商迎接红军事宜。

    同时,县城的李祥云(中共党员)、向德纶、李发明,石龙的吴兆理从县城来到廖家堡,告诉廖志高、陈野苹和邓明鸿,“冕宁县长都跑了,红军快要到了。”

    大家当即研究决定:邓明鸿、吴兆理二人从河西岸,向德纶、李发明从河东岸南下与红军联系。

    邓明鸿、吴兆理等到松林(今漫水湾镇),红军总政治部人员接见了他们。

    他们向总政治部汇报了冕宁的地理、民情及泸沽去大渡河的大小道路后,随红军到达石龙。

    向德纶和李发明到泸沽遇到红军先遣队,向萧华汇报了冕宁驻军等各方面的情报后,为红军做向导。

    随后部队向冕宁进发。

    李祥云从县城到石龙小学,得到红军已到泸沽的消息,便邀吴绍龙一起到泸沽。

    他们在泸沽桥头见到一位红军负责人,汇报了冕宁党组织及去大渡河的道路等情况后,又被邀至九皇宫细谈。

    李祥云,曾由姑父介绍在大渡河北岸的汉源县美罗教过书,对泸沽去大渡河的地理、民情及大小道路极为了解。

    他们为红军提供的情报,对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政委聂荣臻决定改变行军路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5年5月19日,中革军委电: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先遣队,总参谋长刘伯承任先遣队司令,第1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任政委,由第1军团的第1、第5两团组成抢渡大渡河先遣队。

    20日凌晨,红一军团第1团在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带领下进驻泸沽,先遣队第2团(第1军团第2师第5团)随之进驻泸沽。

    先遣队司令刘伯承、政委聂荣臻亦随后到达(罗瑞卿生病,聂荣臻代政委之职)。

    5月20日,中革军委电令发给第1、第3、第5、第9军团等全军指战员的第一道中革军委电令,全军走大路,在大树堡渡江。

    5月20日晚,林彪发给先遣第1团指挥员杨得志、黎林的电令,要其迅速查清大小道路的各类情况,以定次日行程、路线,并为渡河做好准备。

    刘伯承司令员、聂荣臻政委赶到泸沽后,立即听取了红军侦察组关于北进大渡河两个方向的里程、敌情、居民和给养情况的汇报,又接见了中共地方组织派去与红军联络的人员。

    地方党的同志汇报的情况,对于进一步摸清前面两个方向的敌情、道路有很大帮助。

    当时,在大渡河布防阻截红军的敌军有:川军第24军第4旅守泸定至安顺场一线;第5旅守安顺场至富林(大渡河北岸,是时为汉源县之一集镇)一线;川军第21军王泽浚旅增援富林即日可达;在通往雅安的大道沿线,驻有刘湘的重兵。

    刘司令员判断,敌人显然是认定红军将走西昌至富林的大道。

    正如重庆5月17日专电说:“由大渡河上溯至富林驿大树堡,北可通汉源,南可达越窝,形势上,是可控制雅安、宁属各县。”

    而把那里作为防守的重点,红军走那里渡河,正遇敌人主力不易成功。

    据此,先遣队刘聂电报中革军委,建议改变行军路线,走冕宁至安顺场的小路,让左权、刘亚楼率第5团走越嶲佯动,迷惑敌人。

    当时中革军委在行军途中未联系上。但是时不我待,应尽快作出决断。

    先遣队指挥员商量,当机立断,决定先遣第1团先开冕宁,先遣第2团开越嶲佯动,并决定于当日晚起程——作出在泸沽改道分兵,并提前行军的决定。

    5月20日,“晚上9点钟的时候,集合号吹起来,在历史上有过不少战绩的红一团,在指挥员率领下,一队队在月光下集合了。”(摘自文彬日记《从西昌坝子到安顺场》。以下简称文彬《日记》)。

    中共冕宁地方组织派去与红军联系的进步青年李发明、向德纶为红军尖兵向导,次日凌晨到达冕宁县城。

    5月21日上午,中革军委尚未收到先遣队的《侦察报告》,仍电令走越嶲大路。

    电令对从大路进军经越嶲有敌无敌作出具体布置,特别强调夺取渡河点。

    5月21日下午,先遣队同中革军委联系上,先遣队立即以刘聂名义将《侦察报告》上报中革军委。

    中革军委收到《侦察报告》后,同意先遣队刘聂的建议,红军主力改经冕宁,向安顺场北进。

    是日18时,中革军委再向全军电令部署任务。

    中革军委改道电令发出时,先遣第1团已从泸沽北进两站路(120里),达冕宁县城北之大桥场;先遣第2团(第5团)从大路逾小相岭探明越嶲之敌。

    电令通报全军,据新情况布置全军任务:以主力依第1、第5军团、军委纵队、第3军团顺序改经冕宁、大桥、拖乌、筲箕湾、擦罗向纳耳坝、安顺场渡口北进;而以第5团续经越嶲北进,吸引迷惑并钳制大道正面之敌。主力改道北进安顺场,分兵越嶲声东击西。

    中央红军泸沽改道分兵,选择到相对来说敌人兵力单薄的安顺场渡大渡河,使渡河成功,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的妄想。

    地方党组织为红军先遣部队汇报敌情、路径、党组织及民情等情报,是先遣队指挥员作出改道决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