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04章 抢渡大渡河①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一路北上,5月8日夜,包围了四川南部的一个县城--会理。

    5月12日,在会理郊外的铁厂,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一个草棚子下召开。

    会议进行了两天,在重大军事决策上,没有出现任何争论。

    会议确定了中央红军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向北前进,穿过彝区,抢渡大渡河,实现与红4方面军的会合。

    本来想攻下会理县城,结果红3军团和干部团用了很大的力气,由于没有攻城的大炮,再加上守军刘元瑭的孤注一掷的疯狂,红军没有如愿。

    5月15日,红军从会理出发了。

    紧接着要经过的县城是德昌和西昌,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采用写信的方式,告诉守敌不要与红军为敌,从而顺利地占领了德昌,然后绕过西昌,到达了泸沽县城。

    这里是一个岔路口,通往大渡河有两条路:

    一条是大路,偏向东北,从越西到大树堡,河对岸是富林,直通成都。

    另一条是小路,偏向西北,经冕宁,通过彝区,到达安顺场,渡过大渡河后是雅安地区。

    5月20日,中央红军先遣队到达泸沽城。刘伯承和聂荣臻通过分析对比,统一了意见之后,立即给中革军委起草电报,具体建议是:

    从泸沽兵分两路,主力部队和中央纵队秘密走小路,从安顺场附近渡过大渡河。

    同时,派左权和刘亚楼带领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佯装主力,继续顺着大路前进以迷惑敌人。

    由于和中革军委联系不上,时间不等人,刘伯承决定,先遣队向冕宁前进。

    晚上,在中共冕宁地下党员廖志高和陈野萍的带领下,刘伯承率领的先遣队进了冕宁县城。

    他们发现这里居然没有川军把守。地下党的同志说,原先有,听到红军要来,吓得弃城跑了。

    刘伯承将先遣队的司令部设在一所天主教堂。

    当刘伯承用娴熟的法语向传教士和修女们宣传红军的宗教政策时,几个传教士和法国修女万分惊讶!

    这位红军司令居然会说法语?

    后来他们才知道了,原来这位红军司令便是大名鼎鼎的川中名将,被人们称为“军神”的刘伯承。

    5月21日,中革军委在接到刘、聂的电报的当天,向中央各军团下达了向安顺场前进的命令。

    具体要求:刘、聂率我先遣第一团续向托乌等地前进,日行120里,准备至迟24日午前赶到渡口。

    左(权)、刘(亚楼)率我第五团,如查明越西无敌或少敌应迅速进占越西,并侦察前至大树坪、富林及由越西至海棠之线中间向西去的道路、里程;如小相岭或越西有敌扼守,则五团应伪装主力先头在登相营或小相岭扼制该敌。

    1军团主力今晚21时起开往冕宁,以便随一军团前进并策应其战斗。

    这段命令说的就是,刘伯承、聂荣臻率先遣队走小路,左权和刘亚楼率红五团走大路,装成主力,迷惑敌人,这是我军惯用的“声东击西”之策。

    由红1军团参谋长左权和2师政委刘亚楼率领的红1军团2师5团、侦察连和军团便衣侦察队组成的佯装主力的第二先遣队,顺着通往大渡河的大路,经泸沽,向越西县城方向前进。

    在小相岭隘口,川军挖断了道路,架上了浮桥。军团侦察科长刘忠和便衣队副队长范昌标带领一个侦察班,直接绕到阵地的后面,来了个出其不意,一举占领了隘口。

    第二先遣队又以风卷残云之速度,抢占了越西县城。

    5月23日,第二先遣队到达了大树堡附近。川军王泽浚旅派出一个连从大渡河北岸渡了过来。

    这个连到达南岸后,在大树堡渡口以南的鱼塘要隘放了一个排,在渡口放了一个排,其余兵力驻扎在大树堡镇的街里。

    到达了鱼塘要隘的红军第二先遣队,三下五除二,就冲了进来,俘虏了川军的连长,其他人撒腿就跑。

    第二先遣队顺利地占领了大树堡渡口,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渡河准备。

    他们公开征集造船和搭浮桥的材料,动员群众砍毛竹,拆房屋,等等。在往渡口运送材料的时候,还组织大家使劲地喊口号。

    效果来了,川军调来了五个团防守大树堡北岸,再加上防守富林的地方武装,这里的部队有近两万人。

    这样,在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过程中,敌人只有一个连的队伍和红军有了一点短暂的接触。

    这说明敌人已经被左权、刘亚楼的部队吸引到大树堡附近去了。

    由于红5团做得太像主力了,一直到5月25日之前,蒋介石还没有确定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的确切位置。

    5月25日上午,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1师1团开始了“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的勇士是从1团1营2连挑选的。连长熊尚林,和其他战士,组成了中国军史上有名的“十七勇士”。

    这17人,每人一支驳壳枪,一支冲锋枪、一把马刀和八颗手榴弹。

    对面的敌人已经做好了准备,有工事,还有碉堡。

    刘伯承把红军中的“神炮手”赵章成调过来,让他用迫击炮去把碉堡干掉。

    赵章成被称为“神炮手”,那是名副其实的。他打炮是指哪打哪,百发百中,以至于每次赵章成打炮都会成为红军的娱乐表演项目。

    船上是17名严阵以待的战士,八名船工奋力划桨,南岸红军掩护的火力也异常凶猛,对岸的敌人也开始向这条船倾泻子弹和炮弹。

    赵章成的炮弹也发出了怒吼,两发炮弹出去,正好在川军冲击队伍的正中爆炸。

    终于,船靠岸啦!

    红军突击队队员从硝烟中冲上去。

    就这样,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北岸被红军占领了。

    占领了安顺场北岸,先遣队就开始了一船一船地把红军战士渡过河。

    刘伯承对参谋说:给军委发报,大渡河渡口已经被我军占领。

    这17位勇士成了《红星报》上的名人,他们是:红1军团1师1团1营2连连长熊尚林;

    2连2排排长罗会明;

    2连2排3班班长刘长发;

    2连2排3班班长张表克;

    2连3排4班班长郭世苍;

    2连3排4班副班长张成球;

    2连2排3班战士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

    2连3排4班战士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