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14章 一身压两省
    封天宇的特遣队完成了营救任务后,本来要回广州去。但是敌人新的清剿又开始了。

    敌人新的清剿开始后,分局就又将领导骨干转移开来,以加强各地领导。

    如特委书记”李乐天带直属队到崇仙去加强该地领导,釆取进攻扩大新游击区”。

    特遣队因此而暂时滞留在油山,跟着分局机关隐蔽在油山帽子峰。

    从南雄界址村向西北走约三十里,就是与江西信丰相邻的油山镇。

    这一天,封天宇带着特遣队跟随陈毅从北山去帽子峰。他们蹚过小溪,穿过田间,有数栋小楼映入他们的眼帘——封天宇知道,这就是去年留守苏区的红军油山会师的地方。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想想这一年,他们又是如何过来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1935年冬,赣粤边遭遇百年不遇的冰雪天气,广东军阀部队却趁着严寒,使出“移民并村”毒计,企图割断当地群众与游击队的联系,把游击队困死、饿死、冻死在山里。

    油山大兰、坪田坳等几十个村的群众被迫搬到山外,留下的房子全部被烧光。

    游击队积极想办法打破敌人的物资封锁。封天宇夜晚就跟着陈毅,一行几人去捉蛇和石鸡。

    “电筒一亮,蛇就蜷作一团,很好捉。”陈毅介绍说。

    做这些是封天宇的拿手好戏。他经常一人去掏鸟窝,掏鸟蛋。

    但他掏鸟窝时有一样事不做,就是如果窝里有鸟雏,他绝不碰。

    他还喜欢去捣蜂窝,捉马蜂的蛹,拿来炒着吃、烧着吃都很香。

    当地群众知道游击队在忍饥挨饿,心急如焚。

    他们利用每月“开禁”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化水溶进棉袄里,设法丢在山上,等游击队员自己去捡。

    有的时候群众甚至设法往山里带咸鱼,这更让缺吃少盐的游击队员欣喜不已。

    在群众的支持下,游击队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饥饿和严寒,熬过了寒冬。

    这年的6月,陈毅腿伤复发无法行走。当时游击队的药品极为匮乏,万金油已算是最好的药品之一。

    陈毅就在伤口上擦点万金油,用布包扎。不料到了9月,伤病再次复发,陈毅仍坚持拄着拐杖到南雄参加县委紧急会议。

    趁着开会的人还没到齐,他就在县委棚子东南角的杉树林里处理伤口。

    陈毅坐在两棵杉树中,让警卫员聋牯把自己伤口复发的腿横绑在树干上,自己把背脊靠在另一棵树上。

    警卫员两手紧按伤口,血水沿着伤口一股股往外流,终于把脓血挤干,连负伤时碎在里面的一小块骨头也挤了出来。

    接着警卫员把伤口洗净,将万金油抹在盐水煮过的布上,再用竹签一点点塞进伤口里去。陈毅谈笑自若,笑称“下次伤口就不会‘反攻’了”。

    1935年10月,敌人利用叛徒龚楚(原中央军区参谋长)设下圈套,诱杀了北山游击队60多人,逮捕了30多人,是为“北山事件”。

    当时,游击队受到严重损失,项英、陈毅也险遭不测。

    在从北山转移到油山途中,要经过大梅关。

    偷越大梅关后到了仙人岭,朝北望是江西大余县城,朝南则可以听见广东南雄方向的汪汪犬吠。

    为了避免暴露目标,大家在背风的石坳里休息,头朝广东、脚向江西,躺了下来,不久就呼呼入睡。

    醒来后,陈毅风趣地说:“我们真了不起呀,一身压着两个省呢!”

    国民党军在不断的清剿中,深深知道,红军游击队的生存条件就是依靠群众,红军游击队和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

    因此,他们用尽一切办法企图切断红军游击队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把红军游击队孤立起来,像捉鱼一样,把水抽干,使红军游击队得不到情报、粮食,借此困死红军游击队。

    国民党军对红军游击队采取分区“清剿”的办法,红军游击队也采取分区活动的办法。

    如以南雄、北山为一区,油山为一区,信丰、南康、坑口为一区,长安为一区,龙南、全南、定南为一区。

    利用这些区的群众支持,坚持斗争。

    这些地区的群众革命性很强,他们千方百计支持共产党和红军游击队。敌人把老百姓抓来吊打、压杠子,他们始终不讲红军游击队在什么地方,不叛变。

    他们说:我们要死只死一个,顶多死一个,不害共产党。

    虽然老百姓非常坚强,但红军游击队也要想办法保护老百姓。

    陈毅认为:“游击队到群众家里,反动派就杀人、烧房子。搞久了,人民生活不下去,老百姓遭殃。”

    而“游击战争是长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长期坚持下去,就要取得群众的支持,这就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搞黄色村庄、搞两面派。”

    “我们搞黄色村庄、搞两面派,就可以争取群众的支援,巩固我们与广大老百姓的团结,游击队就有主动权。”

    根据陈毅这个策略,红军游击队派了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开明人士,去担任保甲长,使他们成为革命的“两面派”。

    在赤白交界地区,主要是搞“黄色村庄”。

    红军游击队先是依靠群众把联保主任、保甲长的底子摸清楚,利用他们互相之间的矛盾,争取多数,把掌握实权的联保主任或保长孤立起来。

    然后,在漆黑的夜晚或阴雨天,游击队对这些保甲长突然进行访问,坐下来同他们谈判,宣传党的政策,给他们约法三章:

    “不准危害红军游击队员及其家属,不准摧残群众;敌人命令带路搜山时,可以照办,但必须事先通知游击队,或打枪让游击队知道。“

    ”不准走漏红军游击队的消息,当游击隊员通过屋场时,不得阻止,等游击队走后,可以朝天开枪,好向敌人交代。“

    ”同时,他们代购粮食、药品,在限定的时间内送到指定的地点,照价付款。”

    谈判告成时,游击队要他们签字画押。这些保甲长们满口答应,乖乖照办。

    限定的时间到了,粮食、药品等一样不差地送到了指定地点。游击队也按价付款。

    这样,这些保甲长名义上听国民党,实际上听共产党,为共产党办事,成为白皮红心的“两面派”。

    为了使敌人确信“黄色村庄”是听命于他们的,游击队有时拍老百姓的门,故意让他们去报告敌人。游击队空打了两枪就走了,敌人就认为这个村庄很可靠。

    “黄色村庄”的建立,扩大了红军游击队的生存空间,是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一个重要的创造。

    对于受到敌人摧残的老百姓,红军游击队尽量给予经济上的帮助。

    陈毅说:“那时我们有很多钱,但我们自己却很节省,而对群众却很豪爽。敌人把老百姓的房子烧了,游击队给钱帮他修起来;坐了班房,共产党帮他保出来;老百姓被打死了,我们送钱去救济。”

    红军游击队爱护老百姓,老百姓千方百计支持红军游击队。

    当敌人封山封坑,把老百姓赶到山外,企图把老百姓分离开的时候,老百姓也想办法对付敌人。

    他们找敌人理论:“我们没有饭吃,我们要进山打柴、进山种田。”

    敌人不但不能养活老百姓,还得从他们身上抽税,只得答应老百姓的要求,派兵跟老百姓一起进山。

    老百姓带着米、盐等生活用品进山,利用这样的机会到处丢东西。第二天,游击队能够捡到炒米、盐、干辣椒、纸烟、报纸等。

    游击队派采办到村庄里买粮食,拿报纸。群众一看到敌人来了,就把游击队的采办藏到夹墙里。

    敌人包围了村庄,群众就把放牛的鞭子插到草堆上,或者草帽挂在竹竿头上。游击队的采办一看就不进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