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675章 两广事变①
    1936年5月12日发生了“两广事变”,6月份封天宇从湘赣边赶回了广州。

    火车一进入广东境内,就看到边界上军队多了起来。封天宇即感觉局势的紧张。

    回到广州后,何翠姑就对他说:“天宇,你这两天抓紧向组织汇报你的湘鄂赣和湘赣之行的情况。现在的形势,肯定会有新的任务要你去完成。”

    “何书记,陈济棠真的会去打蒋介石么?”封天宇问。

    何翠姑说:“现在形势还不明朗,还很难说。组织上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静观其变。”

    封天宇高兴地说:“何书记,两广联合起来讨蒋,对我们是大好事。我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蒋介石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但是现在的形势对于全国的抗战来说肯定是有益的!”何翠姑说。

    停了一会,她又问:“杏儿的情况你知道吗?”

    “何书记,我从我表姐那里往回赶,本来想去富城见她,这不情况紧急么,我就没时间去找她了。”封天宇说。

    “她那里有韩香云,应该没问题。”何翠姑说。

    1936年5月12日,国民党元老,反蒋派人物,粤系名义上的首领胡汉民(实权归于陈济棠),因突发脑溢血死亡。

    觊觎两广已久的蒋介石借胡汉民之死,立即宣布五条建议:

    第一,取消两广的半独立地位;第二,派人取代胡汉民在广东省政府之地位,改组广东省政府;第三,原粤系人物愿意到南京工作者随意,不愿者中央政府资助出洋考察;第四,粤军各军师长由军委会统一任命;第五,取消广东货币,统一以法币。

    此五条建议意图将广东权力收归中央。

    五条建议一出,自然引起陈济棠的强烈反弹。陈济棠不愿坐以待毙,立即联络新桂系,决定共同出兵,北上反蒋。

    1936年6月1日,由粤桂地方实力派组成的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通电全国,攻击蒋介石中央对抗日不作为,声称两广愿意与日寇决一死战,要求蒋介石立即停止对各地方实力派的进逼。

    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立即回电驳斥,声称“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并痛斥两广为“地方将吏抗命”。

    同时军委会亦通电两广,严令两广部队不得擅自行动。双方矛盾激化。

    新桂系派出李品仙拉拢主政湖南的何键,以图一起反蒋。但何键坐山观虎斗,一面敷衍李品仙,一面向蒋介石报告粤桂两军的行动。

    6月10日,中央军两个军抢先占领衡阳,封锁粤桂两军的北上道路。

    6月中旬,蒋介石调集部队,准备武装解决两广。

    这更是惹恼了两广地方势力。为了对付蒋介石的武力镇压,粤桂两方则出动30万人马,飞机100多架,内河舰艇20多艘,抢先进攻湖南。

    但当时何键已经投向蒋氏,和中央军一道防堵粤桂两军。粤桂两军暂停于湘南,不再前进。

    蒋介石在广东培植反陈势力由来已久。两广一起事,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便暗中与蒋介石联络,随后发表通电,宣布归顺中央。

    蒋介石则允诺倒陈后以余汉谋主政广东。

    7月4日,数十架广东空军飞机飞离广东投蒋,粤军实力大损。

    新桂系三大首领赶紧与陈济棠见面商议。他们对陈济棠说,此等关键时刻,须统一军政,财政。

    他们为确保反蒋成功,立即将军心已经不稳的粤军布置在内线,而将桂军布置在外线。

    7月13日,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决议撤销西南执行部,军委会则宣布撤销陈济棠的职务,以余汉谋取而代之。

    同时为了分化粤桂,宣布李宗仁,白崇禧的本兼各职不变。

    但是新桂系没有上当,还尽力扶持陈济棠,建议陈济棠立即将钱粮,武器和可靠部队掌握,退往粤西,背靠桂系,同时准备派桂军入粤,稳定广东局面。

    但是形势已经急转直下。

    7月14日,余汉谋在大余向陈济棠发出通牒,要求陈济棠24小时内离开广东。

    与此同时,余汉谋出兵向广州进攻,陈济棠所部第二军不战而退,并且准备迎余汉谋以代替陈济棠,陈济棠所部军心大乱。

    鉴于此等危势,白崇禧立即电告陈济棠,形势危急,劝陈济棠不惜血本,以金钱,官职为诱饵迅速稳定军心。

    但仅过了一日,陈济棠之广东空军便在司令黄光锐的率领下全数北上投蒋。而陈的心腹之士也纷纷脱陈投蒋。

    陈济棠见大势己去,已经心灰意冷,决心下野,遂不再理会白崇禧的提议。

    18日,陈济棠在将过渡政务军务安排妥当后,前往香港,淡出政坛。

    陈济棠最亲信的陈汉光师,被陈济棠命令入桂,并且附送军费数十万元。

    但陈汉光师不愿入桂,被余汉谋部收编。至此,陈济棠在广东之势力被连根拔起,除了数十万军费归新桂系所有外,全部被余汉谋接收。

    陈济棠倒台,蒋介石立即威逼新桂系屈服。

    顾祝同率薛岳等部自贵州进逼,余汉谋所部自雷州半岛进逼,陈诚部自西江沿江而上,何键湘军则自湘桂边境窥探桂林,新桂系形势危急。

    新桂系立即以民团制度动员全省后备兵源准备迎战,建制军队扩充兵力至44个团,另外尚有近10万地方民团。共约兵力20万,据险固守。

    同时为了争取舆论支持,驱逐桂军内部所有的日籍教官,顾问。

    由于新桂系不同于粤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形成了以李、白二人为核心的团体组织,向心力十分稳固。

    蒋介石对新桂系的收买分化未能凑效,新桂系内部居然没有军政人物投蒋。

    新桂系盟友众多,东北军、西北军、共产党都通电声援。

    这舆论的作用不可小觑,新桂系正是利用西南各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中央军系的矛盾,分化,游说。使得黔军,湘军等都观望不前。

    在福建事变中下台的蔡廷锴还出资30万港元组建了一个师,声称全力支持新桂系抗击日寇,反蒋、倒蒋。这无疑对新桂系以极大的支持。

    新桂系抓住“抗日”的旗号不放,争取在舆论上陷中央军于不义。

    6月底,广西连日发生新桂系默许、操纵下的抗日示威游行、集会,其声势浩大,无以伦比。

    同时,大批文化界,新闻界人士亦被新桂系邀请来桂,共同举起抗日反蒋大旗。

    果然,全国人民抵抗日寇的呼声日益高涨,纷纷表示支持新桂系,反对蒋介石。新桂系在舆论上占足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