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810章 朱总司令修书言和
    博古当时的心情相当不好。虽然5月书记处会议已决定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但共产国际迟迟未能批复这一战略计划。

    不得已,中央红军又跟蒋介石精锐嫡系顶起了牛: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中央红军的主力军团及独立师团又一次被拖住了,在9个战役方向进行着毫无意义的突击与消耗!

    周恩来和朱德到了博古住处,周恩来简单地介绍了与陈济棠接触的一些情况和此次使者所携函件的主要内容。

    随即,将陈济棠的密函给了博古看。

    博古看了后,把密件仍还给周恩来,仿佛若有所思,然而面部毫无反应。

    周恩来在心里说,博古对与陈济棠谈判,也不抱什么希望。

    朱德见总书记不吭声,有些着急,直言道:“红都瑞金已陷重围。眼下,除南线局势较为平缓外,东、西、北三面则越来越紧张。我们要利用蒋、陈矛盾,在南线找到突破口,以减少红军突围时的损失。”

    博古耐着性子听完,不冷不热地说了句:“陈济棠,不也是军阀吗?总司令,我们眼军阀打交道可是有教训的。”

    显而易见,博古是指“福建政府”,即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之辈。

    周恩来见博古是这样一个态度,很有些伤感:“如果我军及时截击、阻拦蒋介石嫡系部队入闽,福建政府和十九路军蔡廷锴不会那么快垮台。博古同志,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盟友,这个盟友不能再失去了。陈济棠拥护今年6月总司令和毛主席提出的三个条件,有合作的基础。另外,从项英同志最近从赣南、粤赣前线发回的几个电报看,陈济棠是能够履行诺言的。”

    博古见周恩来对和谈的态度坚决,便顺水推舟地说:“恩来呀,和陈济棠谈判的事,你就看着办吧!由你和总司令全权处理。”

    尽管最高领导人博古和洋顾问李德对陈济棠表示怀疑,对于此次与陈和谈不感兴趣,但周恩来和朱德却非常重视。

    周恩来和朱德从博古住处返回后,告诉陈济棠的信使,红军总部赞赏陈总司令的决策,准备派出代表团进行谈判,但需要保守秘密。

    陈济棠的信使表示赞成。

    同时,周恩来、朱德还与来使商定了谈判的时间和地点。

    1934年9月底,陈济棠信使从瑞金回到了粤军大本营广州,见到了“南天王”陈济棠,呈上了朱德总司令给陈济棠的亲笔信。

    陈济棠展阅后,知朱德提出了如下几条建议:

    一、双方停止作战行动,而以赣州沿江至信丰而龙南、安远、寻乌、武平为分界线,上列诸城市及其城郭十里之处统归贵方管辖,线外贵军,尚祈令其移师反蒋。

    二、立即恢复双方贸易之自由。

    三、贵军目前及将来所辖境内,实现出版、言论、集会、结社自由,释放反日及一切革命政治犯,切实实行武装民众。

    四、即刻开始反蒋贼卖国及法西斯阴谋之政治运动,并切实作反日反蒋之各项准备。

    五、请代购军火,并经筠门岭迅速运输。

    为了使红军主力从南线突围成功,调动围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队。中央军委作了一系列的安排。

    在朱德总司令修书陈济棠言和之前的两个月,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军委曾抽调了主力红军一部,组建抗日先遣队北上,深入国民党统治区的后方,宣传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开展游击战争,吸引国民党主力。

    这支部队,就是寻淮洲、乐少华、粟裕所率红军第七军团。

    7月4日,在宽阔的红军大学操场上,站列着一排排整齐的红军士兵。他们衣着虽然褴褛,精神却饱满。

    军团长寻淮洲正统率着红七军团的数千名官兵接受苏区中央军委领导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检阅。

    朱德总司令作了极为简单明了的讲话。他要求官兵坚决反对蒋介石投降卖国,英勇地为抗日、保护民族独立而顽强作战。

    随后,检阅红军官兵的中央领导人在前排转了一圈,即在早已放置好的板凳前合影留念。

    阅兵前,博古、朱德、周恩来等对红七军团主要领导人当面交待任务:

    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向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国民党后方纵深地区出击,沿途广泛宣传中共抗日救国的主张,唤起工农,以求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并规定最后的目的是到达皖南,支援和发展皖南地区的革命斗争。

    7月6日,当黄昏即将来临的时刻,红七军团6000余人向着北方出发了。部队经长汀、连城、永安县境,打下大田县城,进至闽中地区。

    在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的配合下,寻淮洲、粟裕部打下樟湖坂后即渡过闽江进入白区。正准备按原计划北上浙西去皖南时,苏区中央军委电令红七军团由谷口东进占领水口,威胁并相机袭取福州。

    水口4个营之守敌慑于红军声威,连夜逃走。

    8月1日,红军占领水口。这时,部队正式宣布对外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活动。

    红军在闽中地区的突然出现,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震惊。

    东路军“剿共”总司令蒋鼎文急忙从漳州飞抵福州。

    敌八十七师王敬久部奉命集中到福州和闽江上游堵截红军。

    第四十九师伍诚仁部由长江水路日夜兼程东进驰援福建。

    同时,福州的敌人也加强了戒备,凭借坚固的工事扼守。

    8月7日晚,红军向福州敌军发起攻击,经过激战,曾一度攻入福州城北关。虽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但自己也损失不少。

    最后,红军感到攻占福州无望,主动撤出战斗,准备向闽东转移。

    从8月14日至月底半月之间,红七军闭在罗源、穆阳镇、浙江庆元地区三战三捷,又声威大振。

    蒋介石手忙脚乱,他一面命令四十九师由连江加速北上堵截,一面调“永绩”、“抚宁”两舰载海军陆战队在罗源湾登陆围攻罗源。

    9月初,红七军团进入闽北苏区古楼一带。

    这时,苏区中央军委电令红七军团挺进浙西。

    遵照军委指示,红七军团于9月9日继续向北进发,9月15日至江(山)常(山)公路的大阵地区,并一度攻占浙江常山,歼灭部分守敌。

    9月17日,苏区中央军委电令红七军团以遂安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区,尔后再向浙皖边境的歙县、建德、兰溪、江山、屯溪地区发展……

    兵不厌诈。朱德不愧是深谙中国古代兵法的大战略家、大军事家。

    红七军团寻淮洲、粟裕部尚在浙皖边境,朱德即称“已迫杭垣”。

    当然,朱德的高明之处还在于指出“四川我部”如何如何,“贺龙部”如何如何,而“我主力乘其慌乱之际”又将如何如何。

    不可否认,红七军团驰骋浙西,威胁南京,吸引敌人,的确减轻了中央苏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