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811章 神秘的会谈
    就在此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李德、周恩来最高三人团已经最终决定中央红军除少数人留下外,其余全部向西进行战略大转移。

    转移的突破口,选择在南线。

    周恩来、朱德所期待的红军与“南天王”陈济棠的借道谈判,在炮火硝烟中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

    潘汉年、何长工再度出使。

    1934年10月5日,周恩来、叶剑英在军委办公室里等候潘汉年、何长工两位同志,他们将要承担一项特殊使命。

    潘汉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前任“特命全权大使”。然而,这位“大使”已失业近一年。

    一年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潘汉年奉命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十九路军代表徐名鸿就抗日反蒋问题举行秘密谈判,并签订了协定。

    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希望共产党支持他们的“福建事变”。

    遗憾的是,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者既不懂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同盟者,又完全仰仗共产国际顾问的鼻息,结果失信违约,坐失良机。

    “福建政府”垮台,潘汉年不得已无功而返。

    另一名谈判代表,即是曾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政治委员的何长工。

    离开红五军团后,何长工首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等职,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并获得苏区中央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

    此时,何长工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粤赣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粤赣军区,即离粤军最近的一个军区,何调粤赣军区半年多,对粤军情况很熟,无疑也是与粤军谈判的最佳人选之一。

    潘汉年、何长工同时喊着“报告”进了周恩来的办公室。周恩来很高兴地拍着他们的肩膀,让他们就座,并亲手给他们端上开水。

    周恩来开门见山地说:“‘南天王’陈济棠已电约我们,在陈管区寻乌举行秘密军事谈判。这很好,我们可以利用蒋、陈之间的矛盾。朱德同志已给他复信。根据目前的时局及党的统战政策,我们准备派你们两人去跟陈济棠的代表谈判。潘汉年同志任政治代表,何长工同志任军事代表,对方代表是第一集团军总部少将参谋杨幼敏及两个师长,一个是独立第七师师长黄质文,另一个是独一师师长黄任寰。”

    接着,周恩来将“南天王”陈济棠的历史及现实处境、心态作了一番透彻的分析。

    介绍完情况,周恩来微笑着问潘、何两人:“情况大致如此,你们此行还有没有什么困难?”

    潘、何表示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周恩来又郑重地说:“这是中央交给你们的重大任务,望你们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历次宣言和朱总司令《关于抗日反蒋问题给陈济棠的信》的精神,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

    在场的军委副总参谋长叶剑英嘱咐道:“去白区谈判,任务重大,谈成了很有益处;当然,也要作好另一手准备,万一谈不成,你们要沉着灵活,应对局面。”

    潘、何频频点头。

    周恩来交给他们一封朱德亲笔署名的介绍信,上面写着:

    黄师长大鉴:

    兹应贵总司令电约,特派潘健行(汉年)、何长工两君为代表前来寻乌与贵方代表幼敏、宗盛两先生协商一切。望予接洽为感!专此。

    顺致戎祺!

    朱德手启

    10月5日

    周恩来最后向何长工交待说:“如果用电报通知你,说你喂的鸽子飞了,你们就赶快回来,我会派一名干部在会昌等你们。”

    潘、何郑重地接受了任务,与周恩来、叶剑英握手告别。

    10月6日,潘汉年、何长工脱下军装,换上西服,戴上墨镜和草帽。

    斯文儒雅的潘汉年看看自己,又看看身材魁梧的何长工,禁不住笑道:“你看我们这副打扮是大学教授还是做生意的大老板?”

    何长工笑着说:“当然是做生意的大老板呀。我们是去做一笔大生意嘛。”

    随同潘、何参加谈判保卫工作的就是封天宇和特遣队。

    在暮霭沉沉的黄昏,潘汉年、何长工赶到了约定地点——会昌白埠。

    这时,陈济棠派出的一个特务连早已迎候在那里。

    五大三粗的连长严直是个爽快人,一见面就悄声说:“何先生,咱不打了,两家和好算了。打败了你们,我们也捞不到什么;打败了我们,你们最多也只能到广东吃几根甘蔗。”

    何长工爽朗大笑,说:“要吃甘蔗,我们瑞金、会昌有的是,何必跑到广东去?”

    潘汉年则说:“广东甘蔗我吃过,好像并不比瑞金的更甜。欢迎严连长去我们那里作客,甘蔗还是有得吃。”

    一番话,说得严连长哈哈大笑,连忙吩咐安排两乘四人抬的轿子,亲自为潘、何掀开帘子,拱手说:“二位请上轿。”

    潘汉年朝何长工灿然一笑:“咱们这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何长工接着:“确切一点说,应该是男子汉坐轿——头一回。”

    何、潘二人坐上轿子,由特务连护送前行。每遇岗哨盘问,严连长便高声喊道:“这是陈总司令请来的贵客。”轿夫一路跋涉,通行无阻。

    10月8日,潘汉年、何长工抵达谈判地点——寻乌青塘镇。

    陈济棠深知此次和共产党谈判事关重大,因此对谈判地点和内容极端保密。

    当双方代表到达后,陈济棠立即命令其心腹严应鱼旅长严密封锁消息,加强警戒,必须确保红军代表的安全。

    为此,严旅长专门指派参谋长兼军法处长韩宗盛负责接待和保卫工作。

    双方代表同住在一幢老式的二层红房子里,红军代表住在楼上,粤方代表住在楼下。

    严应鱼将站岗的士兵一律换成最亲近的客家子弟,他本人及其他贴身人员在谈判期间都避免进入这座小楼。

    翌日上午,双方代表来到楼上一间不大的会议室。

    陈部代表杨幼敏握着潘汉年的手说:“久仰!久仰!”

    韩宗盛也握住何长工的手说:“幸会!幸会!”

    潘汉年笑着说:“看来我们缘分不浅啊。”

    杨幼敏马上接口说:“能认识潘先生、何先生,实乃三生有幸。”

    何长工反客为主:“我们是行伍出身的粗人,不会说客套话,我看还是坦诚相见好。来,诸位请上座。”

    潘汉年配合默契:“对对对,我们带来了九龙茶。想必杨、韩二位先生是品茶行家,来尝尝这茶的味道。”

    四人终于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大聊茶道。

    潘汉年侃侃而谈,何长工借机引入正题。

    潘、何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同陈济棠的代表就停止作战、解除封锁、恢复贸易、恢复通讯联络、互通情报及抗日反蒋等事项进行了反复商谈。

    双方各自提出了建议和条件。

    经过三天三夜的谈判,终于达成了五项协议:

    1.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

    2.互通情报,用有线电通报。

    3.解除封锁。

    4.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在陈的防区设后方,建立医院。

    5.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红军有行动事先告诉陈,陈部撤离40华里,让红军通过。红军只借道而行,保证不入广东腹地。红军人员进入陈的防区用陈部护送。

    当谈判进入到逐条确定时,周恩来发来了事先商定的密语电报:“长工,你喂的鸽子飞了。”

    刁滑世故的杨幼敏非常敏感,立即询问:“何先生,你们是不是要远走高飞了。”

    何长工机灵地答道:“不是,这是说我们和谈成功了。和平鸽子飞上了天,表示祝贺之意。”

    听起来,合情合理,对方代表见何长工镇定如常,从容平缓,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何长工、潘汉年待五项条款一确定,马上结束谈判,匆匆离开青塘镇,返回会昌。

    陈济棠部派了一个骑兵连,一直护送何、潘到筠门岭以北的一座小木桥边。

    潘汉年、何长工两人赶到会昌时,周恩来派来的干部已在此等候,并留下周恩来写的条子:长工,我在于都等你们。

    潘汉年、何长工没有在会昌停留,连夜赶到于都,向周恩来详细地汇报了谈判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