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877章 年②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迅速攻占了北平、天津。

    尔后以平津为出发地,投入30余万兵力,沿津浦、平汉、平绥三条铁路线向华北腹地展开战略进攻,扬言“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

    国民党军尽管顽强抵抗,但依然节节败退。

    华北战局危急!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担负起抗日救国的历史重任。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立即通电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要求全国总动员进行抗日斗争,并代表全体红军将士请缨杀敌。

    7月17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邵力子、张冲在庐山举行会谈。

    中共代表提议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作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此时,蒋介石迫于各方面压力,就卢沟桥事件在庐山发表谈话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但他实际上仍“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而把中共的提议搁置起来。

    8月13日,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矛头直指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企图迫使中国屈服。

    看到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变得岌岌可危,蒋介石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同时表示同意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设立总指挥部。

    9月22日,国民党通过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公开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8月25日发布改编令,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15、120、129三个师。

    8月下旬至9月底,三个师的主力陆续开赴山西前线抗日。

    10月12日,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支队。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真诚与国民党合作,团结御侮、共同对敌的表现。

    国民党同意联共抗日,承认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对国家民族的有功之举。国民党当时是执政党,拥有200万军队。国民党的政策转变,对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有着重要意义。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约抗倭泯恩仇。在这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殊死决战中,中华民族发扬“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空前团结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下。

    八路军不待改编就绪,就誓师出征,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出师第一战,就是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位于晋北繁峙县的东北方向,自古为交通要冲。

    进犯平型关的,是日军陆军中的王牌、有“钢军”之称的第5师团。

    它是日军部队中历史最长的师团之一,曾参加日俄战争和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次,第5师团21旅团一部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会合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省。

    中国共产党不怕鬼、不信邪,决心寻机给侵略者一个教训!

    1937年9月24日夜,八路军第115师冒着倾盆大雨悄然进入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高地的设伏地域。

    战士们经过一夜瑟瑟秋风侵袭,忍着饥饿和寒冷,趴在冰凉的阵地上,等待敌人到来。

    次日凌晨,日军如约般走进了八路军布设的“口袋阵”。由于沟深路窄、雨路泥泞,敌人车辆人马拥挤堵塞,行进极为迟缓。

    第115师抓住有利战机全线突然开火,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

    短暂的惊慌之后,日军军官们举起了指挥刀,组织士兵形成战斗小组,向公路边的高地冲去。

    八路军伏击部队如猛虎下山,以一当十,没有子弹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折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

    这场血战,是意志的搏斗,也是毅力的考验。

    战斗从早晨打到下午,八路军大获全胜。

    此役,八路军共毙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需物资。

    这次战斗,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打击了日寇的猖狂气焰,迟滞了敌之军事进攻,被侵华日军称为“锥心战”,在东京军界、政界、新闻界引起极大震动。

    这次战斗,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使共产党和八路军声望大增,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对于此时的中国人民来说,胜利的信心比金子都宝贵。

    紧接着,八路军第129师夜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毁伤敌机24架,削弱了敌人的空中突击和运输力量。

    而八路军第120师在雁门关以南也连续打了几个伏击战,切断了日军由大同向忻口运送弹药的补给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开展的积极战斗行动,有力配合了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也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称赞和好评。

    国民政府蒋介石连续发电嘉奖。

    海外侨胞也发电表示:“望抗战各军学习模范的八路军的优点,更望我全体将士更加巩固地团结一致,共驱日寇,全体侨民,誓为后盾。”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后,按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三个师逐渐向敌后实行战略展开,执行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第115师一部在聂荣臻率领下,以晋东北恒山地区为中心,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15师主力则转入晋西南,开始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第120师进入管涔山脉,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第129师进入以太行山区为依托的晋东南地区,开创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也挺进大江南北,开赴苏南、皖南、皖中等地区,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不间断地进行战斗,令敌人每一分每一秒都为其侵略行径付出代价,成为插向侵华日军背后的一把尖刀。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一个非常重大的、关系抗战全局的问题,现实地、尖锐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即如何抗日并夺取胜利?

    1937年的日本,工业增长速度高达9.9%,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80%以上,是全世界资本主义阵营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1937年的中国,仍旧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即使把外国在中国开办的企业算在内,中国的工业产值也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

    战争,很大程度上比拼的是国家的工业能力。日本能大规模生产重炮、坦克、飞机、军舰等,而中国除能生产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外,其他大型武器装备基本不能制造。

    日军不但武器装备好,而且训练有素,长期受武士道精神灌输,作战十分顽强、屠戮十分凶残。日寇铁蹄所至,中国城乡战火连绵、人民生灵涂炭、大地饿殍遍野。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骇人听闻的血腥大屠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惨案。

    南京大屠杀,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枪杀、焚烧、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中华民族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凶悍的敌人。制定切合实际、制敌取胜的战略、战术和路线方针,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至关重要。

    但是,执政的国民党在战争指导思想上存在严重缺陷。

    他们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出发,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即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只是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

    他们不愿意实行民主、改善民生,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还总把希望寄托在国际支持和援助上。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一开始就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共产党始终坚信,中国有力量进行抗战并最后取得胜利,这种力量最深厚的根源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必须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

    为了正确地领导人民抗战,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城郊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为中央宣传部起草的宣传鼓动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会议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为此,会议决定: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会议还决定:在国民党统治区广泛发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旗帜。

    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以更高的激情投身于抗日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