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951章 布局
    贺龙等人感到,中央的战略部署已经变化,此时应抓紧时间向北挺进,同时应尽快与山西国民党军取得联系,以便协同作战。

    就在这时,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匆匆赶到了忻县。

    见到贺龙等人后,彭德怀来不及询问更多的情况,立刻将毛泽东19日的急电摆在了贺龙等人面前:

    “贺龙部应位于晋西北,处于大同、太原之外翼,向绥远和大同游击,方能给敌南进太原以相当有效的钳制。……贺师应速赴晋西北占先着。将来刘师可与林师靠近,位于晋南太岳山脉至吕梁山脉。”

    彭德怀说:“120师应立即进入晋西北的管涔山区,以宁武、神池为中心,在五寨、岢岚、岚县、河曲、偏关、保德等地区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还应派部队前出雁北。”

    贺龙说:“这样很好,我们立即按总部部署去行动。”

    彭德怀询问了部队的情况后,犹豫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道:

    “从战争全局需要考虑,总部决定:王震率359旅东进到五台以北的豆村镇一带相机作战,并由总部直接指挥,待129师到达正太路南北之后,再归还建制。”

    关向应等人听后,没有作声。他们心里很明白:出师时,359旅旅长陈伯钧和718团以及师直属的5个营留在了陕北,担任河防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现在王震所部又要东出五台,仅以120师两个多团的兵力去开辟管涔山广大地区,力量显然比较单薄。

    贺龙看了一眼关向应,然后说道:“既然总部已经决定,我看我们还是服从大局,让359旅暂归总部指挥吧。”

    说完又向站在一旁的王震问到:“现在359旅又扩编了吧?部队情况怎样?”

    王震说道:“我旅出师后,沿途吸收了一些国民党军溃退中的散兵游勇,组成了新的718团。现在部队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战前整顿,战士们斗志很旺。”

    彭德怀听后满意地笑着说:“没想到你王大胡子现在就开始招兵买马了。”

    贺龙望着这位红2、6军团的老战友,仿佛又领略到王震那种坚决、果敢的风采,不禁回想起红2、6军团会师后的一些往事:

    1934年夏,红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向西突围,在黔西地区与红2军团(前身是红3军)会师。

    当时,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的夏曦执行着一条“左”倾路线,严重地影响和干扰着两个军团的合编和发展。

    当时,任红6军团政治委员的王震和军团长肖克一起,顾全大局,注重团结,坚决拥护任弼时,站在贺龙、关向应一边,同夏曦的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36年6月,红2、6军团抢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征战,终于和红4方面军在甘孜地区会师了。

    当时,张国焘欺骗和拉拢红2、6军团的官兵。在部队散发油印的《干部必读》小册子,主要内容是反对毛、周、张、博的所谓机会主义路线。

    红2、6军团的主要领导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等人敏锐地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察到张国焘分裂中央、分裂红军,推行逃跑主义路线的阴谋。

    当时,王震面对张国焘的吹捧、拉拢,毫不动摇。他愤怒地对张国焘说:“我们这个部队是井冈山的,是毛主席领导成长的,不能反毛。”

    并与红2、6军团的其他领导以及朱德、刘伯承等人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想到这些,贺龙紧握着王震的手说:359旅暂归总部直接指挥,这也是我们师的光荣,相信不久以后,我们还会胜利会师的。

    按照军委的统一部署,王震率359旅疾驰五台山,贺龙率358旅挺进管涔山区。

    山西神池县义井镇。

    9月28日,由贺龙主持召开120师军政委员会紧急会议。

    此时,山西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北面,大同失陷,雁北沦于敌手;东北面,浑源失守,灵丘陷落。

    阎锡山下令国民党军放弃恒山山脉。日军步步逼进,进攻内长城各要隘。

    9月25日,八路军115师给了进犯平型关的日军以有力打击,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国民党军防守的茹越口阵地却被突破。

    国民党军全线溃退,各级官吏竞相逃窜,日军、汉奸、国民党溃兵任意肆虐,晋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会议中心议题是面对正面战场的严峻形势,如何采取措施,挽救危局,使自己站稳脚跟。经过研究,决定分兵展开管涔山区:

    (一)以358旅716团2营为骨干,编成独立支队,由716团团长宋时轮率领,北去长城,在朔县以北、同蒲铁路以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袭扰和切断交通线,迟滞日军向神池、宁武的进攻,给120师主力在晋西北的活动创造条件。

    (二)358旅分两个支队,张宗逊旅长率716团主力随师部到五寨地区,李井泉政委率715团及骑兵连到神池以西、五寨以北地区,打击日寇。

    (三)为改变晋西北人心不稳、秩序混乱、社会动荡的局面,动员和组织更多的群众投身抗日战争,由关向应、甘泗淇去岢岚主持开展地方工作,从120师抽调干部组织地方工作团,宣传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

    根据军政委员会决定,9月30日,关向应率师政治部和供给部、卫生部的一部分以及教导团组织后方工作领导机关去岢岚;贺龙率司令部进入神池县八角镇、义井镇地区指挥对日作战。

    关向应率领由700人组成的地方工作团,分赴兴县、岢岚、五寨、宁武、静东、临县、保德、偏关、河曲等县开展工作。

    贺龙、关向应为工作团规定了3项主要任务:第一,宣传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组织和武装群众,成立自卫队、农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第二,帮助建立地方党组织,采取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的办法,建立党的支部及临时县委;第三,收容散兵游勇,安定社会秩序,扩大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

    当时,山西已有两个重要抗日团体:

    一是由中国共产党发动、组织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它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抗日救亡群众组织的面目出现。

    一个是由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并领导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它是统一战线的半政权半群众团体性质的革命组织。

    120师工作团到达晋西北各地时,这两个组织已有人在那里工作。

    关向应立即命令工作团和这两个组织结合在一起,开展群众工作。20多天里,便发动和组织了5700余人的抗日自卫队。

    关向应、甘泗淇领导工作团在晋西北进行了8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建立了中共晋西北临时省委(后称晋西北区党委)及各县临时县委,恢复了政权组织,收容了国民党军的散兵游勇,安定了社会秩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人心,晋西北出现了抗日的新局面。

    宋时轮支队于9月29日到达雁北,10月1日攻占平鲁县的井坪镇,4日收复平鲁县城。

    此时,由大同南犯之日军主力绕过雁门关,从应县茹越口突破长城防线,先处攻占繁峙、代县、崞县与原平地区。10月10日逼近忻口,准备攻夺忻口,直取太原。

    忻口,自古以来为军事要地,《魏地志》记载:“汉高祖出平之围,还军至此,六军忻然,因得名。”

    昔日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困于大同以东之平城,后奋力突围退至此地,观于地势之险要,六军忻然,因而得名忻口。

    忻口位于忻县、定襄盆地北部,是五台山、云中山两山峡谷中的一个隘口,为出入晋中的交通要道和战略咽喉,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民党军为保卫太原,决心在忻口组织会战。阎锡山调集8万重兵,由刚刚率部入晋的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前敌总指挥。

    五台山。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眉头紧锁,目光凝聚在忻口的版图上。

    他心中很清楚:如果忻口失守,太原则危在旦夕。

    为统一指挥参战部队,国民党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已同周恩来商定:右翼各军,包括国民党第63师、独立第3旅等10个团归八路军总部指挥。

    周恩来思考:前期战况已经表明,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况且指挥失误颇多。忻口会战,至关重要,八路军应为正面战场树立起一个新的形象。

    应尽量派得力部队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同时对配属的友军也要做到有分寸。于是,他对身后的通信员吩咐道:“速请359旅王旅长到这里来。”

    通信员转身刚刚离去,任弼时走了进来,随手将毛主席的两封来电放在周恩来面前:

    电文一:

    “我们对国民党交给我们指挥的部队,应采取爱护协助态度,不使他们担任最危险的任务,不使他们给养物资缺乏。

    对作战应使他们主要打几个小胜仗,对动员民众应详告以政策方法,对他们多取商量,表示殷勤爱护之意,力戒轻视、讥笑、漠不关心及把他们置于危险地位等错误态度。

    经过上述方针,争取他们与红军团结一致,使他们真心愿意围绕在红军周围。

    为达上述目的,除作战指挥由上级负责外,对他们应采取态度及方法须向全军指战员进行教育,使此方针能全体彻底执行之。”

    电文二:

    “王震部速归贺师建制。贺师全部除游击支队外,主力此刻应隐蔽于五寨地区。待原平正面打得激烈,我115师已实行向大同、浑源行动时,即用主力出工城袭击朔县、左云一带,与115师相呼应,捣乱敌人的整个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