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017章 畏敌如虎
    唐·陆龟蒙《马当山铭》:山之险莫过于太行,水之险莫过于吕梁,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马当。

    1937年秋,为了阻止日寇溯江西进,国民政府江西江防委员会征集九个县数十万民夫在马垱修筑要塞。

    一年以后,一座由三级锁江炮台拱卫,号称”牢不可破“的马垱要塞区完全建成。

    1938年5月,日寇为了消灭南京国民政府的有生力量,逼迫中国投降,集结了40余万兵力向武汉发动进攻。

    其南线部队准备先攻占九江,然后溯江西进,与北线日军会攻武汉,而马当要塞就成为了日军西进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马当,自古以来就是长江水道最为凶险之处,此处为长江中游最狭窄处,宽不及500米,水流湍急,形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而且,国民党江防委员会为了阻敌西进,在江心以沉船为基础建成了一条拦河坝式的阻塞线,只在长江南岸留有仅可通行一条船的狭窄航道,并且配备了强大的火力输出单位,水面布置了3道水雷防线,前后共布雷1600余枚。

    如果仅从马当要塞的配置来看,确实是易守难攻。但是,任何坚固的堡垒和要塞,要想长时间守住,所依靠的不仅仅是要塞的火力输出,而应该是一个立体的防护体系。

    可在国民政府海军损失殆尽,空军无力支援作战的情况下,马当要塞所能依靠的仅有自身和陆地上的支援部队国军第16军了。

    那么,第16军是一支能够让马当要塞守军放心把后背交给他们的部队吗?

    历史证明,答案是否定的!

    时间追溯到1938年6月13日,日军猛攻安庆,安庆失守。

    安庆的失守则意味着日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必定是马当。

    对于马当的防守,作为第一线指挥官的第二总队总队长鲍长义来说,他并不太担心日军从江面进犯。

    这是因为马当的江面在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之后,暗礁林立,水雷密布,而且炮台早就把江面划分好了区域,提前设定好了射击诸元,只要是日军敢于从水路进犯,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可是,安庆的失守却在提醒鲍长义,日军在水面进攻不利之后必定要登陆,安庆的失守就是因为直属于日军大本营的波田支队配属海军陆军战队第11战队登陆后攻入了安庆,使得安庆沿江设置的火力失去了作用而失陷的。

    想到这里,鲍长义愈发不安,于是要通了离他最近的香口阵地陆军313团的电话,然却被告知,313团所有排以上军官都去参加16军军长李韫珩举办的抗日军政训练班去了。

    大战在即,各级主官均不在位,马当要塞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6月15日,大雾迷江,日本海军第三舰队首先发难,向马当要塞发起进攻。

    但日军的此次进攻并不是全面的真正的进攻,而是利用大雾天气做掩护进行扫雷和进行一些火力试探,因此,江面上虽然打得热火朝天,双方都没有太大的损失。

    一周之后,鲍长义一直担心的日军波田支队和海军陆战队果然出现了。

    6月22日,日军见始终无法从江面突破马当要塞,于是故技重施,命令正在安庆休整的波田支队和海军陆战队第11支队从安庆出发,从马当要塞以东的香口地区登陆,准备绕道攻击马当要塞。

    此时,负责在陆地支援马当要塞的第16军不仅毫无察觉,反而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原来,16军军长李韫珩于6月23日下午通知,要在24日上午8时举行抗日军政大学的结业典礼,要求各部队主官届时都来参加,会后还要举行会餐。

    6月24日凌晨四时,波田支队在日军海军第三舰队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强行从香口方向登陆,驻守在此地的313团因各级主官均不在位,指挥陷入混乱。波田支队登陆成功。

    随后,波田支队和海军陆战队第11战队强行向马当要塞迂回,兵锋直指鲍长义负责防守的长山阵地。

    很明显,日军之所以选择在6月24日登陆,就是因为16军大张旗鼓搞军政训练班结业典礼和大型会餐的消息已经泄露,日军正是趁着16军各级主官均不在位的情况下发动的突袭。

    从香口阵地传来的第一声枪响开始,鲍长义就知道,日军登陆成功了,他最担忧的局面还是出现了。

    为此,鲍长义马上向李韫珩报告,说香口阵地附近发现日军,请求增援。

    可是,李韫珩根本就不相信日军会在此时登陆,反而认为是驻守在马当要塞的那些原属于海军的部队根本就没有打过野战,稍有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于是下令,再来电话,就说我不在。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李韫珩当时做出的日军不可能在此时登陆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可就是由于李韫珩的这个错误判断,使救援马当要塞失去了最好的时机。

    6月24日下午,鲍长义再次给李韫珩打电话报告敌情。此时招待宴会已经结束,李韫珩才接了电话。当听到鲍长义报告敌情的时候,李韫珩仍然用训斥的口吻说道:

    “我的部队在最前面,你们慌什么!”

    李韫珩此时仍然认为防守香口阵地的313团仍在战斗。

    可这个判断随即就被鲍长义接下来的报告推翻了:

    我们阵地从上午开始就遭到炮击,而且是从香口阵地最高处的香山阵地发射的炮弹,难道是313团的炮兵在向我们开炮吗?

    听到此处,李韫珩终于接受了313团阵地已经被日军攻占的现实。于是他才回答:“我从后边抽调部队尽快支援你们。”

    可是,24日一天,援兵不见踪影;25日一天,援兵还是不见踪影,直到26日下午,负责援救马当要塞的16军167师才姗姗赶到。

    可是已经迟了,马当要塞已被日军攻占。

    要知道,马当要塞的构筑重点是针对江面,陆地上的防守则全部交由16军,失去了陆地上的援兵,以马当要塞不过区区千余人的兵力,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炮兵,哪里会是日军中最为强悍的波田支队的对手?

    那么,16军派来支援长山阵地的167师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难道是167师的驻地距离马当要塞过远?

    难道是167师在赴援的路上遭到日军空军的毁灭性打击?

    难道是167师在赴援的路上遭到日军波田支队的拦截?

    都没有。

    既如此,驻地距离马当要塞不过30公里的167师为何在3天之后才赶到?

    却原来是,鲍长义在6月24日向李韫珩汇报情况遭到无视之后,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马上联系了自己的老长官。老长官马上向蒋介石反映了情况。

    蒋介石闻报后也大惊,马上命令正在九江武穴田家镇视察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下令派兵支援长山阵地。

    于是,一道直接的电话命令下达给了16军167师师长薛蔚英:

    你部即刻自彭泽驻地出发驰援马当方面,30公里路程限15个小时赶到,所有部队一律沿彭泽至马当的公路开进,如遇敌机袭扰等意外情况,不许滞留。记住,救兵如救火。

    从白崇禧的命令来看,已经规定的非常明确而具体,可以说是堵死了薛蔚英任何一丝想要阳奉阴违的可能,除非你故意违反军令。

    就在接到白崇禧电话不久,薛蔚英又接到了16军军长李韫珩的电话。李军长的命令也很明确,规定167师避开公路,沿山路增援马当。

    同时来了两道命令,虽然在增援马当上是一致的,但在行军路线和增援时间方面又截然不同,薛蔚英究竟该听哪一道命令呢?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白崇禧虽然身居高位,但在直接给167师下命令这件事上,确实存在着越级指挥的问题。

    如果接下来李韫珩的命令和白崇禧一致,那薛蔚英自然是执行起来无二话,但是李韫珩下达的命令却与白崇禧不一样,作为久经战阵的薛蔚英(黄埔一期生)来说又岂会不明白军长的意图?还不是保存实力那一套!

    如果沿着公路进军,虽然速度会很快,但必定会遭到日军空军的疯狂打击,损失注定会很大,这无疑不符合李韫珩和自己的利益。因此,薛蔚英决定听从军长的命令,走小路赴援。

    李韫珩和薛蔚英什么都算计到了,可是他们却没有算计到当自己的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一起衡量的时候,究竟哪头轻哪头重!

    就这样,薛蔚英拒绝了167师参谋长的反复劝谏,坚持要走小路。

    可没料到,没走多远,部队就在山中迷了路,等他们终于钻出大山,在26日下午赶到马当要塞的时候,马当要塞早已经陷入敌手了。

    如果说,薛蔚英能够马上整理部队向马当要塞进行反攻的话,日军在久战疲惫之下很有可能会抵挡不住167师的反攻,薛蔚英还有可能会将功折罪,保住性命。可是,167师在薛蔚英的率领下不仅没有组织反攻,反而是立即撤退。

    相对于赴援的慢如蜗牛,167师的撤退速度可不慢,30公里的距离没用上10小时,就撤回了彭泽驻地,可谓是神速。

    薛蔚英和李韫珩的结局已经很清楚了。

    马当要塞失守后,16军军长李韫珩和167师师长薛蔚英被“请”到了武汉,随即进行了军法审判。

    审判结果是:16军军长李韫珩撤职,167师师长薛蔚英以“畏敌如虎,贻误战机”的罪名被执行枪决。

    面对审判结果,薛蔚英强烈表示不服,他的理由是,他走小路是执行了军长李韫珩的命令,如今李韫珩仅被撤职,而自己则被枪毙,是做了李韫珩的替罪羊。

    可是,薛蔚英不要忘了,李韫珩命令他走小路确实有保存实力的想法,但是并没有让他走了3天才到马当救援。

    薛蔚英作为离马当要塞最近的陆军部队主官,肩负重任,作为一个军事主官竟然连近在咫尺的道路情况都搞不清楚,以至于迷路失去战机,这难道不是他的罪责吗?

    换句话说,即使薛蔚英不认识路,难道167师的所有参谋人员都不认识路吗?

    再退一步说,即使所有的参谋人员都不认识路,难道就不能在民间找到一个熟悉路的向导吗?

    因此,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狡辩,其贻误战机的根源就是军法审判中提到的“畏敌如虎”!

    不然,30公路的距离,就算是爬,167师3天内也爬过去了。

    他,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