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031章 断了敌人的念想
    中条山横亘黄河北岸,东连太行山,西接吕梁山,北可以作为进击华北的基地,南可以屏蔽河南洛阳等重镇,西可以威胁敌之西进,是晋南豫北的战略要地。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历山舜王坪,山脉平均海拔1249米。

    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濒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

    中条山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关隘重叠,矿藏丰富。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

    对我方来说,占之,即可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

    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

    所以,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太原会战后,国民党军队分散在晋南山地进行游击作战,建立了以中条山为依托的游击根据地,八路军所属第2战区与之相邻。

    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中条山地区虽位于山西省境,但在抗战时期却不是晋绥军的防区,亦不属阎锡山的第二战区管辖。

    驻守这里的是国民党中央军,在战区划分上则归之于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

    原先防守的是国民党高霆的第九军团,但武汉会战时,第九军团撤出晋南地区,全部收拢于豫北、皖西,以全力保卫黄河防线。

    1938年春,山西境内的国民党军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

    日军侵占山西后,“为了固华北、抑洛阳、窥西安,自1938年以来曾十三次围攻中条山,但均未得逞”。

    田义的第二十三军就是其中的一支部队。

    华卓然跟在韩山后面,一直往北城走。

    刚走到十字街口,就看见前面开来了一辆黑色轿车。

    韩山小声对华卓然说:“华团长,这是军座的车,不知军座是不是在里面。”

    话音刚落,就见那辆小轿车“嘎”的一声,在前面十几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韩山,军座问你,领的是什么人?”车门开处,一个副官模样的人问韩山。

    韩山马上立正报告:“报告军座,是一个老朋友。”

    “老朋友?”从黑色轿车里钻出一个魁梧的军人。他边走过来边问道:“谁呀?”

    华卓然看去,还真是田义。岁月沧桑,十余年的光阴,田义的头上己然染上了白霜;但还能一眼就可认出当年的上司来,来人果真是田义。

    “报告旅座,我是华卓然!”华卓然奔上前去,激动地敬了个庄重的军礼。

    “小华子?卓然?!”田义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华卓然。

    “是我!旅座。”华卓然激动万分,他的嘴唇翕动着。

    田义也非常激动,他紧紧抓住华卓然的双手,眼眶里有泪水溢出。

    周围的人都为这两个老战友的重逢高兴不己。

    那位外国记者明白是怎么回事,赶紧掏出照相机,“咔嚓!”把这珍贵的镜头拍了下来。

    “哎呀,真的是你!南昌一别,转眼十年过去了。”田义颤声说,“你一直在共产党的队伍里?”

    华卓然在田义面前不想隐瞒。他激动地点着头说:“大哥,我一直在打听你,可一点消息也没有哇!”

    “我也在打听你,听说你一直跟着朱毛,可是吃了不少苦啰!”田义感慨地说。

    “没什么,已经习惯了!”华卓然说。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走,我们回军部。”田义说。

    一行人来到了第二十三军军部,田义让副官把警卫班安置好,将华卓然和三位女性领进接待室。

    开初,田义并不知道三位女性里面有个外国人,以为是华卓然的夫人和夫人的仆人。

    外国人是很容易看出来的,田义没看出来,是因为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与华卓然的重逢上。

    那三位女性跟华卓然没有半点关系。

    及至听了华卓然的介绍后,他才开始注意那个外国女记者。

    “欢迎,欢迎,唐女士。”田义伸出宽厚的手去握唐霞的手。

    “见到您很高兴,您是我第一个将要采访的抗日前线的将军。”唐霞高兴地说。

    “唐女士,很不巧,我们将有一场战斗,恐怕是不能陪您了!”田义歉意地说。

    “有任务?打日本鬼子?”华卓然在一旁兴奋地问。

    “日军的一个联队揳入我区已一月有余,上峰命令我部逼走这股敌人,如能歼灭更好,目的是使其不能威胁到中条山。”田义解释说。

    “太好了。旅座,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可以看到您的运筹帷幄了。”华卓然向往地说。

    “你曾经是一员虎将,你能来助我一臂之力,我是求之不得呀!”田义高兴地说,“不过,为了外国记者的安全,你还是带着她们呆在后方吧!等这场仗打完后,你们再继续你们的行程吧!”

    唐霞却说:“田将军,如此难遇的机会,我是不会错过的!”

    田义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就请葛敏英小姐翻译给他听。

    田义问葛敏英:“葛小姐,唐女士的意思是什么?难道她想上前线?”

    葛敏英把田义的话翻译给唐霞听。唐霞俏皮地说:“就是!我是战地记者,我就是要上最前线!田将军,我的采访就从现在开始了!”

    田义一听,一时很为难,这外国记者若是在他这里出了事,他难辞其咎,尽管这位外国记者是从延安出来的。

    他用眼色征求华卓然的意见。

    华卓然自己想跟着上前线,于是他说:“跟着指挥部应该问题不大,况且我们有警卫人员。”

    田义一听,知道他们心意己决,只得同意唐霞的要求。

    由于战事紧急,田义和华卓然都来不及叙旧,就走上了前线。

    吃过晚饭,他们就从濮城出发。韩山是军部特务营的营长,奉命带着特务营跟着军长行动。

    子夜时分,他们来到了前线指挥所。

    这个前线指挥所设在距最前线约十华里的地方。作为军一级指挥机构,这个距离是很靠前的了。

    夜色中,可以看到远处的天空中,不时有明明灭灭的火光在闪动。

    田义站在指挥所里,用望远镜瞭望着,一边瞭望一边对华卓然说:“卓然呐,部队己经开始行动了,这是67师的部队正在作佯攻。”

    他边说边将手中的望远镜塞给了华卓然。

    华卓然接过望远镜,发现那些明明灭灭的火光变得越来越大,那里的半边天都被染红了。

    “华将军,能不能让我也看看?”突然唐霞提出了要求。

    华卓然闻之,放下望远镜,就见唐霞己站在他的身边,眼中流露出期盼的神色。

    华卓然看了一下田义,见田义颔首点了点头,就把手中的望远镜给了唐霞。

    唐霞举着望远镜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而田义和华卓然则来到大沙盘前。田义让参谋长何国华介绍一下当前情况。

    何国华拿起指示棒,指着沙盘中的一处地方说:“这是濮城东北,日军占据的这个地方是个三角地带,东面是日占区,西面、北面均是游击区,南面是濮城。”

    “我们的战斗部署是:在南面实施佯攻,在西面和北面实施主攻,留下东面,逼其撤退。”

    华卓然看去,这个部署本身就很保守,意在逼走,并非歼灭。

    田义知道华卓然对这样的部署有想法,于是解释道:“日军的这个联队隶属于第十四师团,它占据濮城东北,却像一颗钉子一样楔进我们的游击根据地。由于它背靠日军第十四师团主力,所以它占据此地还真有点有恃无恐。我们能逼走它就很不错了。”

    华卓然听明白了。同时也感觉到前线的情况还真是错踪复杂着呢!

    恰在此时,桌上的电话铃响了。

    何国华拿起听筒,就听67师的江朝宗师长报告,日军在负隅顽抗,丝毫也没有向东撤退的样子。

    田义一听,着急起来。如果不能逼走敌人,待敌人的增援部队一来,再要逼走它就更不容易了。

    田义接过话筒对江朝宗喊道:“你的佯攻也改为主攻,三方主攻,狠狠打,把敌人打疼,不怕它不跑!”

    华卓然说:“大哥,东面空出来,再狠敌人也不怕!应该切断它的退路,它才会慌张。”

    “切断它的退路?”田义听罢,重新审视起来。

    “卓然啦!它的退路就是日占区,怎么切断?”田义说。

    华卓然说:“调一支部队向东穿插,敌人发现了就会恐惧起来。它一害怕,就会断了继续顽抗的念想,不退也得退!”

    “唔,有道理!”田义说,“可是现在派谁去呢?军部只有特务营、警卫营、工兵营和辎重营。它们各有各的职责。”

    “大哥,就让我带韩山的特务营去吧!又不是真打,主要是吓唬吓唬它。”华卓然请战。他真的是手痒痒了。

    田义感动了。他说:“华老弟,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是我不能让你去!你的职责是保护这位外国记者,你去了,她怎么办?”

    谁知那位女记者却说:“田将军,我跟华将军去,他去哪我去哪!”

    田义将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唔唔,你们都不能去!不能去!”

    华卓然却说:“她是战地记者,她想去就让她去吧!”

    唐霞马上喊道:“华将军,谢谢!”

    “这……”田义一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