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31章 血战塘马③
    林欣儿一夜都不曾合眼。罗、廖两位司令走后,她又根据罗、廖介绍的敌情加以分析,她觉得日军集中重兵,攻击十六旅的可能性最大。

    塘马距日占区太近,敌人要搞袭击很容易得逞。

    十六旅兵力分散,一时无法集中,这可是犯了兵家之大忌!罗忠毅还想呆在塘马,这是万分危险的!必须提醒罗忠毅。

    于是她带着宗青往村东头的旅司令部走去。

    见了罗忠毅,她提出了自己对敌情的看法。她对罗忠毅说:“罗司令,为了预防万一,你们在机关转移后,也要转移!”

    “好的!”罗忠毅愉快地接受了林欣儿的忠告。

    “林司令,你也快点回去吧!这里马上会变得不安全了。”罗忠毅说。

    “你们打算让谁负责机关转移?”林欣儿问。她的意思是自己可以和十六旅的机关以及地方党政机关一同走。

    “王直,我们的组织部长。还有民主政府的县长。”罗忠毅说。

    “好,我去找他们。”林欣儿直截了当地说。

    凌晨三点,整个塘马村都动了起来,人喊马嘶,一副临战前的状态。

    机关人员早有准备,因此一旦动了起来,秩序良好,按照行军顺序,他们排着队形往东南方向走去。

    林欣儿找到组织部长王直,问了一下情况,就与王直出发了。

    她人往前走,心却放不下罗忠毅和廖海涛:他们会听她的话赶紧转移吗?

    机关走了后,整个塘马村安静下来了。

    罗忠毅因为机关走了,浑身一下子轻松起来。他想起林欣儿的话,旅部和四十八团也要转移!可是他心中的那个愿望一直在左右着他,使得他暂时忘记了林欣儿的嘱咐。

    送走了机关,廖海涛回到司令部。廖海涛对罗思毅说:“司令,机关有林司令带着,一定能顺利转移出去,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只是,刚才我和林司令告别,她让我们也快速转移呐!”

    “此话她专门与我讲过。”罗忠毅点着头说,“廖司令,我是这样想的,我们把老百姓也转移出去,部队再在原地待一天,然后再转移,怎么样?”

    其实他们心里都有那个愿望。所以罗忠毅这么一说,廖海涛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文化大师余秋雨曾经说过: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罗忠毅和廖海涛这么一迟疑,历史的生命就定格在1941年的11月28日。

    1941年11月28日,在江苏省溧阳县塘马村,新四军六师16旅旅部及四十八团等1000余人,遭到日伪军下乡扫荡3800多人的突然包围。

    敌情来得并不是很突然,因为一天前侦察人员就了解了情况,16旅旅长罗忠毅和政委廖海涛己经掌握了敌人集结重兵的情报。

    并且他们在前一天己经把旅直和地方党政机关转移了,现在正在疏散老百姓。

    不过十六旅旅部和大多数指挥员都认为此次敌人的攻击目称并不是十六旅,而很有可能是国民党的郎广部队。所以他们耽搁了一天。

    这就铸成了大错。

    塘马村是一个在溧阳县西北丘陵地上仅有百来户村民的村庄,北距日军侵占的溧武路,南距国民党驻扎的军队都仅有一二十公里,处在敌顽夾击态势之下。

    当时,新四军16旅旅部及苏皖区党政机关都在这里驻扎,16旅旅部,教导大队和48团四个连以及地分部队只有1000来人的兵力。

    而突袭塘马村的日军15师团步骑炮兵3000余人,伪军800余人。从溧武路沿线各据点出发,分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向塘马村突然合击过来。

    由于塘马距敌占区太近,所以敌人的突袭很成功。

    11月28日早晨,48团5连小战士尹保生在离塘马村西1公里处、邵笪村西北面四五百米远的马狼山上警戒。

    初冬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下来。一阵寒风刮来,本来厚重的浓雾顿时稀释得薄了。

    突然,小尹发现离自己不远,有很多个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的人,仔细一看,他发现是日本兵。

    小尹一边放枪一边朝邵笪村飞奔而去,他大声叫喊着:“鬼子来了,鬼子来了!”

    驻在邵笪村的部队立即进入阻击阵地。

    西南也响起了枪声,和东北、西北一样密集,敌人三面进攻。

    旅长罗忠毅用望远镜向三面看去,都是火光冲天;敌人的步兵骑兵密密麻麻如同蚂蚁;远处尘土飞扬,坦克或装甲车蠢蠢欲动,情况万分危急。

    “轰”一声巨响,火光一闪,热浪逼人,罗旅长身边的一棵小榉树“咔嚓”一声响,已被炮弹片削成两段。

    四十八团团长王胜向罗忠毅报告,我们己被敌三面包围了。

    罗忠毅和廖海涛商量了一下,觉得不能与敌人硬拼。

    罗忠毅对政委廖海涛说:“廖司令,你带着四十八团和苏南党政机关人员往东南突围吧!”

    廖海涛却坚持让自己留下来掩护。

    王胜要留下来,但被罗忠毅拒绝了。

    他们最后决定罗忠毅留下来,政委和王团长带领旅直部队和四十八团以及苏南党政机关转移。

    廖海清命令王胜指挥部队主力和党政机关人员立即转移,他殿后。

    天己经大亮了,塘马村的上空飘浮着一层硝烟,枪炮声此起彼伏。

    罗旅长、廖政委目送远去的最后一批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人员时,敌人的枪声越来越近。

    天空硝烟弥漫,大地剧烈颤抖。二人明白,塘马村守不住了,因为四周高地都已被日军占领,现在要及时撤离。

    塘马的南面是平坦原野,无险可守。村东南三华里,有一高地王家庄,四周是坟地桑树,可以利用。

    罗忠毅决定,部队转移至王家庄阻击来袭敌人,拖住敌人,为主力部队转移争取时间。

    罗旅长与二营长黄兰弟作了分工,罗旅长带警卫连三排、二营六连和团部特务连防守南面塘马河一线。黄兰弟营长带警卫连二、三排和二营四连防守北面新店一线。

    而廖海清跟在四十八团后面作掩护。罗廖临分开时,二人紧紧地握手,互相道声:“保重!”

    突然,侦察员向廖政委报告:东南方向出现了日军,部队四面受敌。

    南面是国民党军防守的郎广地区,很显然,国民党是让出防区了。

    廖政委立即催促部队快速突围。他与两个警卫员走在最后。

    黄兰弟与罗旅长会合,他们气愤填膺,判断是驻扎在绸缪一线的国民党63师畏敌如虎,让出防区了。

    这一下,打乱了他们原先的计划。

    他们迅速调整作战部署,2人分兵阻击敌人1个小时,那时主力部队就可转移到安全地带,他们再突围。

    日军对十六旅的袭击是作了充分准备的。他们实施四面包围,目的便是把新四军十六旅以及苏南地区党、政、军首脑机关一网打尽!

    上午九时许,日军的四面包围己然形成,日军指挥官立即下令总攻。

    上午九时一刻,日军的攻击像狂风暴雨般地卷来,日军的山炮、九二步兵炮、掷弹筒猛烈轰击新四军阵地,敌人轻重机枪、步枪在密集射击。

    远处的土岗子响起了滚滚尘埃,日军骑兵飞驰前来参战。与此同时,16旅教导大队防守的阵地也响起了激烈的枪声。

    日军和伪军几千人把16旅包围了。情势万分危急。

    为了摆脱敌人的合击,旅长罗忠毅率领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但日军有骑兵、坦克、炮兵支援。

    在另一个方向,在旅长率领部队掩护的同时,政委廖海涛指挥部队快速突围,但是他带着两个警卫员担任掩护,走在队伍的最后。

    罗忠毅旅长看到连排长大都牺牲,心情悲愤,他从战士手中抢过捷克式轻机枪,往坟包上一架,“嗒嗒嗒”地朝迎面扑来的敌人狂扫起来,敌人像割倒的稻子一样倒下去了。

    新四军弹药有跟,不一会,机枹子弹打光了。

    罗忠毅怒火中烧,端起三八大盖,猛射敌人。突然,一颗罪恶的子弹射击到英雄的额头。英雄端枪屹立,纹丝不动,射出最后一枪,才倒下。

    “罗旅长牺牲了!”战士们惊呼。

    听到旅长牺牲的噩耗时,廖海涛政委非常悲痛,立即向部队发出为罗旅长报仇,带头冲向合围的日伪军。

    新四军指战员见政委都带头冲锋,士气受到很大鼓舞,精神倍增,与合围的日伪军展开殊死的拼杀。

    廖政委听到罗旅长牺牲的消息时,他悲愤万分,他抹掉脸上的泪水,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要血战到底,直到最后!”战士们怒吼:“杀鬼子!为罗旅长报仇!”

    敌人冲上阵地,短兵相接,喊杀声、尘土、飞血、汗水、脑浆、硝烟汇在一起。

    到11点,廖政委率部已经坚持1个多小时,估计主力部队已安全转移了。

    “撤!全体撤出王家庄,立即向东突围。”廖海涛发出命令。

    然而敌人已从三个方向追来。廖海涛左肩背着牺牲同志的两支步枪,右肩扛着一挺机枪。

    突然,一颗炮弹飞来,一声巨响,气浪似一阵劲风刮来,廖海涛踉踉跄跄向前冲了几步,跌倒在地。

    炮弹的弹片击中他。他最后的遗言:“快……你们去战斗!……战斗!”壮烈牺牲,他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战至下午三时,十六旅以牺牲270余名战士的代价,毙伤日伪军400余人,大部冲出了日军的合围圈。

    在抗日战场上,旅以上的部队与日军作战中两名主官同时牺牲,是很少见到的,新四军16旅旅长罗忠毅和政委廖海涛便是。

    四十八团及苏南党政军机关千余人安全转移了,但罗旅长和廖政委却壮烈殉国,战士们悲痛欲绝。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壮歌,他们俩如果不牺牲,开国至少都应该是将军。

    新四军16旅旅长罗忠毅和政委廖海涛双双阵亡后,消息传到军部,军部全体人员无比沉痛,陈毅军长下令全军沉痛悼念。

    罗忠毅、廖海涛牺牲后,塘马人民记着,苏南人民记着这两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林欣儿听到罗忠毅和廖海涛阵亡的消息后,心里也很难过。看来他们并没完全听她的话及时转移。

    稍后不久,谭震林打来电报,让她带一个团去塘马,帮助十六旅恢复根据地。

    王胜的四十八团也回到塘马。

    罗、廖率部的艰苦阻击成功掩护了旅部和苏南党政机关的突围。到下午三点,大部分部队和机关撤退到戴家桥以东、长荡湖边的清水渎。

    90余名战士组成一个连,死守戴家桥。敌人企图迂回渡河攻击、架设浮桥强渡,均被我军击退。

    当晚9时左右,敌人中止进攻,但在长荡湖上增加了巡逻艇,组成层层封锁,还从丹阳等地调来增援部队,企图天亮后对我军发起攻击、围歼。

    趁着战斗中止的间隙,新四军第16旅旅部、苏南党政机关及伤病员等1000多人,在熟悉地形的溧阳县县长陈练生带领下,摸黑行走近百里,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而被打散的部队也分别趁夜突围,之后由地方的同志或老百姓带到安全地带。

    塘马突围战结束。

    罗忠毅、廖海涛牺牲后,新四军军部通电全军沉痛悼念:“罗廖两同志,为我党我军之优秀老干部,为党为革命奋斗十余年,忠实、坚定、勇敢、负责,艰苦缔造苏南根据地功绩卓著。罗廖两同志壮烈牺牲,全军一致追悼,昭彰先烈”。

    罗忠毅,原名罗宗愚,1907年生于湖北襄阳。1917年,罗忠毅进入襄阳模范高等小学就读。

    1924年,在肖楚女任教下,罗忠毅开始向往革命。

    1927年7月,罗忠毅入冯玉祥部当兵。

    1931年,罗忠毅随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到江西,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

    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从班长晋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后到瑞金入红军学校学习。1932年,罗忠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罗忠毅任福建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兼连(城)宁(化)(龙)岩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罗忠毅任福建军区第3分区副司令兼参谋长、闽西南第1作战分区司令员、闽西南游击队第1纵队司令员、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员等,率所部坚持了闽西南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忠毅任新四军第2支队参谋长、江南指挥部参谋长,参与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水阳伏击战、官徒门奇袭战等战斗。

    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主力北渡长江后,重建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任正副总指挥,罗忠毅任参谋长,留苏南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指挥部队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

    廖海涛,1909年出生于福建上杭。中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师。1929年参加闽西暴动。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5月领导当地农民暴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中共代英县委副书记、县苏维埃主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廖海涛留在闽西苏区,历任中共杭武县委书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中国工农红军闽西第7支队政委,领导上杭苏区军民坚持了极为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8年,闽西南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后,相继任四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和二支队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0年2月,廖海涛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0年5月7月,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主力渡过长江挺进苏中、苏北建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后,廖海涛任江南指挥部政委。

    塘马战斗后,新四军代军长陈毅通电全军:“罗、廖两同志,为我党我军之优秀老干部,为党为革命奋斗10余年,忠实、坚定、勇敢、负责、艰苦缔造苏南根据地,卓著功绩。罗、廖两同志壮烈牺牲,全军一致追悼,昭彰先烈。”

    原二支队司令张鼎丞也以《悼罗忠毅、廖海涛同志殉国》一文寄托哀思。

    罗、廖是新四军对日作战牺牲职务最高的新四军将领。在建国60周年之际,罗忠毅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这是党和国家、全国人民对罗忠毅和他的战友廖海涛以及其他在塘马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的崇高褒奖,也是对新四军血战塘马这场战斗对于新中国解放事业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予以肯定。

    塘马战斗是一次成功的突围战斗。塘马战斗在战斗表现形式上,不是主动出击的进攻战斗,也不是坚守阵地的防御战斗,而是敌强我弱、遭敌突袭、保存实力的突围战斗。

    从军事战术角度看,突围战斗都是以大多数人是否突出重围,作为成败的标准。如二战中,英军敦克尔克大撤退,大多数英军撤到了英国。历史上从来都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突围。

    塘马战斗以新四军牺牲270多人的代价,换来了1000多人的突围。因此,在战术上,塘马战斗是一次成功的突围。

    从军事战略角度看,任何一场战斗(战役)都是以战后对战略产生的影响作为成败的标准。

    如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我志愿军伤亡比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要大得多。但国内外都一致认为,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在战略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塘马突围保存下来的实力是一批领导苏南地区的党政军抗战骨干力量。战后,他们又继续坚持苏南抗战,不仅使当时苏南抗战局面得以保持,尔后还使抗战局面得到大的发展。

    这说明,日军为支持太平洋战争,巩固其后方基地的战略企图彻底破产。因此,从战略上,塘马战斗也是一次成功的突围。

    塘马战斗是新四军所有突围战斗中牺牲人数最多的。但牺牲与换来的结果相比,是完全值得的。

    毛主席评价长征时说:“红军的损失是很大的,从现象上看红军是失败的,但从本质上看,红军粉碎了蒋介石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骨干力量,这样看红军又是胜利的。”

    而经过塘马战斗洗礼的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在六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亲自主持下,迅速稳定情绪,投入新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