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53章 红色印记
    抗战时期,在广袤的皖江大地上,由新四军第七师创建的皖中抗日根据地在逆境中诞生,在对敌斗争中发展,在皖江人民的支持下壮大,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成为我党领导下的十九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派李世农到无为地区组建中共皖中工作委员会,恢复和重建各地党组织,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团体,团结了一批爱国进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推动了皖中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宣告重新成立,将散布在华中的八路军、新四军统一改编为新四军的七个师。

    七师成立以后,师部即迁往无为县城西北恍城山区。

    新四军七师创建初期,对皖中、皖南地区的形势进行周密的分析,采取“隐蔽据点,稳步向四方发展”的方针,以无为地区为中心,逐步向安徽的大江南北扩展。

    到1942年春,初步建立了拥有100万人口的巢(县)无(为)中心区,根据地范围南到长江、北临巢湖、东抵淮南铁路、西濒白湖。

    新四军七师主力部队增至4000余人,地方武装发展到2300余人。第七师使得新四军连成一片,形成鄂豫边、皖江、淮南3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相互呼应的局面,犹如刺刀,插在华中日军的心脏地带。

    皖中抗日根据地的蓬勃发展,让日军感受到威胁,于是日军加紧向根据地进行“扫荡”,企图把新四军七师及其根据地扼杀在萌芽之中。

    1943年是皖中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一年,日军频繁地向皖江各地“清乡、扫荡”。

    其中3月17日和4月30日,日军两次对根据地发动“大扫荡”,企图消灭七师主力部队,均未得逞。

    据统计,仅1943年一年,七师部队与日伪军作战就达189次。根据地军民经受了严酷斗争的考验,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重大胜利。

    新四军七师一方面进行革命斗争,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改善民生。

    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1942年6月,皖中行署颁布《减息法令》,为农民减租减息,“双减运动”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

    新四军七师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垦荒地、植树种棉,先后创办了八家工艺社、一家卷烟厂,生产毛巾、土布、军服等物资。

    新四军七师从创建、巩固,到发展、壮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皖江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战,不仅建立了广阔富饶的皖中抗日根据地,发展了强大的抗日武装力量,更有效打击并牵制了大批的日军,繁荣了根据地的经济。

    澎湃的历史大潮,给皖江留下抹不掉的红色印记。

    如今,位于无为市红庙镇的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巍然屹立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尘封的实物、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再现了当年新四军第七师的光辉史事,也提醒世人勿忘历史,砥砺前行!

    在烽火岁月里,七师在战斗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根据党中央命令,新四军七师正式宣布建立了。张鼎臣任师长,曾希圣任政委。

    她是由“皖南事变”突围的部队,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一部和新四军三支队挺进团三支部队编组而成。当时机关、部队共有2000余人,编为55、56、57、58四个团和几个独立大队。

    一年后,皖中抗日游击挺进军改编为新四军特一旅,暂归第七师指挥,使七师的兵力增加近一倍。

    七师成立后,立即与其他兄弟部队并肩战斗在华中抗日前线,转战大江南北,打击敌伪,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扩大部队。

    到了1943年初,部队已发展到6000多人。

    1943年3月,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党中央、华中局的指示,成立皖中区党委,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

    并在巢无中心根据地周围,成立了三个地委,即沿江地委、皖南地委、含和地委。

    与此相适应,部队也进行统一整编,成立了沿江支队、皖南支队、含和支队、巢湖支队和师独立团。

    以58团、白湖团为基础,成立沿江支队。林维先同志任支队长,王集成同志任政委。

    以57团、巢无独立团为基础,成立皖南支队。支队长梁金华,政委黄耀南。

    以55团、含和独立团为基础,成立含和支队。支队长孙仲德(兼),副支队长马长炎,政委黄火星。

    以巢湖独立团为基础,成立巢湖支队。支队长唐晓光,政委程明远。

    以56团为基础,成立新四军七师独立团。并从55团、58团抽调主力连队编入该团,作为七师的主力部队。团长熊应堂,政委罗保廉。

    新四军七师的发展,壮大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对敌伪打击威胁很大,他们对这支抗日的部队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千方百计要消灭这支抗日的部队。

    1943年3月,日寇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决定对我七师巢无中心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妄图一举消灭我七师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

    当时,日寇、伪军在我巢无中心根据地周围的兵力部署是:日寇15师团驻在南京至芜湖、蚌埠一线,其高田联队驻在巢、无、庐、含、和地区。

    116师团驻在安庆、大通、铜陵一带,其32联队驻在襄安、黄姑闸一线。

    第3混成旅团驻在淮南铁路沿线;伪独立师刘子清部驻在无为、汤家沟,三官殿一带;伪六师驻在巢县及附近集镇;伪“和县反共自卫团”:曹良文部驻在裕溪口、雍家镇一带;伪“皖中清乡司令部”驻在合肥之撮镇、桥头集、下塘集一带。

    当第七师领导机关得知日寇有可能向我根据地“扫荡”的情报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反“扫荡”斗争。

    第七师各支队、独立团和新四军特一旅参加了反“扫荡”。

    1943年3月16日,日寇从南京、芜湖、铜陵等地抽调116师团为主,15师团一部约6000多人和伪军4000多人,进行远距离的突然增兵。

    尔后,由巢县、东关、开城桥、横文桥、盛家桥、黄姑闸、散兵等地出动,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分九路向我巢无中心根据地——严家桥、牌楼一带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

    我七师以主力一部配合地方武装,在大王家、石涧埠、银屏山等地与日寇展开激战,给予进攻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和杀伤。

    师领导机关立即组织山区的机关、部队突围,同时命令沿江支队、皖南支队、含和支队、特一旅,乘敌人后方空虚,猛烈袭击敌人,配合巢无中心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3月17日夜,天空乌云翻腾,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我根据地机关、部队多数突出日寇重重包围,转到外线打击敌人。

    七师首长傅秋涛、曾希圣和华中局组织部长曾山率领一支精悍的警卫部队,在突围中与日寇遭遇,在警卫分队掩护下,退到大山里继续指挥作战。

    日寇在山区进行七天七夜“拉锯”式、“梳篾”式的“扫荡”、“清乡”,对山区群众大搞“三光”政策,除了俘虏我一部分老、弱、残、脱队人员外,别无所获。

    与此同时,我七师各支队根据师部命令,向日寇老巢进行猛烈袭击。

    沿江支队向襄安、泉塘日寇据点进行猛袭;含和支队向巢县、东关、林头等日寇据点进行猛袭,并破坏了一段淮南铁路;皖南支队于19日、20日连续攻克三官殿、汤家沟两据点。

    特一旅进行菩萨山阻(伏)击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使日、伪首尾难以相顾,有力地配合了中心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敌被迫于3月底撤回老巢。

    在这次反扫荡斗争中,我七师各部队共进行大小战斗100多次,毙伤日伪军五百多人,缴获步马枪250多支,轻重机枪4挺,粉碎了日寇的万人大“扫荡”,取得反扫荡斗争的伟大胜利

    1943年4月30日,日寇又从芜湖、铜陵、繁昌等据点,抽调15师团为主,116师团一部约2000人,向我巢无中心根据地——严家桥一带,进行第二次“扫荡”。

    由于我军有充分的准备,各路进犯之敌均遭我军有力抗击,伤亡很大,进展缓慢。

    当敌进抵严家桥后,又遭我师部队和游击队袭扰,日夜不得安宁,被迫于5月6日退出我根据地。这次日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扫荡”,又被我根据地军民粉碎了。

    日寇两次“扫荡”妄图消灭我七师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阴谋失败后,又玩弄新的花招,他们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在一起,心照不宣地搞日蒋联合军事行动。

    1943年7月上旬,日寇突然从白湖的两端黄姑闸、盛家桥两个据点撤退,使我巢无中心根据地暴露在大别山国民党反共军面前,让桂系顽军向我进攻。

    1943年11月2日,桂顽176师528团由盛家桥出动,经笑泉口突然侵入我中心根据地严家桥,牌楼一带,我根据地军民奋起反击,顽军遭我军打击,在我根据地不敢久留,怆惶撤退。

    1943年11月20日,桂顽又向我巢无中心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

    这次,他们经过充分准备,调集了176师两个团和第八游击总队三个支队(相当于团),共约五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槐林嘴、笑泉口、魏家坝一线进攻,并带了自上而下的党、政机构人员,妄图在搞垮我中心根据地后,实行长期占领。

    我主力部队当即在磨磐山一带进行抵抗,打退顽军十多次进攻,谭希林代师长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反击。

    11月22日晚上,我七师以主力一部,突然向磨盘山以西前垄、后垄一带顽第八游击纵队出击,经数小时战斗,给予该顽敌以歼灭性打击,生擒该纵队二支队长郑世昌以下400余人,打死打伤顽军7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顽军全线溃败,我军获得反击顽军斗争的伟大胜利!

    早在1945年春夏季节,我新四军七师沿江支队,就组织了三渡巢湖作战,向巢湖北岸日伪军据点主动发起进攻,攻克日伪军据点桐荫镇,俘日伪军150余人,这是七师转入战略反攻的起点。

    1945年7月25日,根据党中央“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指示,我七师19旅56团奉命向巢盛公路上的长岗井、散兵、盛家湾等日伪据点发动攻击。

    经一夜战斗,这三个敌伪据点均被我军攻克,歼俘敌250余人,缴轻重机枪8挺,步枪150余支,掷弹筒6具。

    7月26日6时30分,当我军攻打盛家湾日伪据点已接近尾声之际,巢县日军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营前来增援。

    当敌军行至盛家湾以东荣亭附近,遭我56团三营阻击,我向敌发起多次冲击,终将该援敌击败。全歼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多连,生俘日军两名,伪军30多人,缴三七平射炮一门,轻重机枪各一挺。

    1945年8月,毛主席代表党中央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伟大号召,明确指出:“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

    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夺取其武器资财,猛烈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

    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指示,我新四军七师向敌伪军展开大规模战略反攻。

    1945年8月,我七师集中主力部队7个团、2个营和几个大队的地方武装投入战略大反攻。先后发起了望城岗、运漕、无为城、繁昌中分徐、雍家镇等攻坚战斗。

    七师解放城镇39处,歼灭日军一个中队又二个小队,伪军第三军第四师十二团全部,伪无为县保安团全部,伪巢县保安团二个营,伪和县保安团二个营,伪中央警卫二师四团二营全部,伪独立方面军一个营和十三个伪自卫中队。共毙、伤、俘日伪军一万余人。

    在这些战斗中,以攻打望城岗和雍家镇两次战斗最为出色,我军以很小的伤亡代价,取得丰硕的成果。

    望城岗战斗,是“攻坚打援”,以打援为主的战斗。情况是这样的:

    1945年8月10日23时,我7师19旅56团奉命向巢县西南之望城岗守敌发起进攻,55团3营、师特务营、巢无独立团配合。

    当56团向望城岗守敌发动攻击时,守敌向巢县求援。

    8月11日5时30分,巢县伪军第四师即令十二团副团长率领三个营沿巢南大路向望城岗增援,进至我设埋地区后,遭我56团师特务营四面攻击,当即被我歼灭一个营。

    余敌分为两股,一股约两个连窜至望城岗以东水田地带,被我巢无独立团歼灭一半,剩下一个连兵力逃回巢县城;另一股约一个多营兵力,在敌副团长带领下,逃入望城岗据点。

    我军打援获胜后,继续对望城岗守敌发起攻击,经过两天战斗,至8月12日12时,全歼守敌。

    12日下午2时,巢县伪军第四师又拼凑两个营兵力前来增援,当敌到达司家巷时,又遭我56团和55团3营四面围攻,敌人见势不妙,立即回窜,被该团2营截歼后尾约一个连,余敌逃回巢县城。

    至此,战斗胜利结束。共歼灭伪军第三军第四师十二团大部和巢县伪保安团一部,共1300余人,其中俘虏伪副团长以下千余人,缴获轻重机枪30余挺,步枪700余支。我军伤亡200多人。

    雍家镇战斗,是我新四军七师在大反攻中的一次较大的“攻坚打援”,以攻坚为主的战斗。

    雍家镇在芜湖市西北九公里,离裕溪口只有六公里。守敌系伪中央警卫二师四团二营(下辖三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该敌战斗力较强。共约1000多人。

    雍家镇南面、东面均有裕溪河环绕,镇内守敌筑有坚固工事,是个易守难攻的敌据点。

    当时,裕溪口驻有和县保安团两个营;芜湖市驻有日寇十九旅团大部和伪军一个师;巢县城驻有日寇两个大队和伪军第四师的部队。

    预计,当我军向雍家镇守敌发起攻击时,上述敌伪军可能来援,而裕溪口伪军来援的可能性更大。

    为此,七师师长谭希林同志亲自率领师指挥所及55团、56团,含和独立团三个团的兵力,加上一部分地方武装,决心攻打芜湖市外围重镇——雍家镇。

    雍家镇攻坚战,以56团主攻,55团3营,含和独立团一部配合。

    55团(欠3营)位于镇东北军施村一线,担任伏击裕溪口之敌和截歼突围之敌。

    1945年8月23日拂晓,我军迫击炮、重机枪开始向雍家镇守敌炮楼、前沿工事射击,上午8时许,56团2、3营同时从东、西两个方向发起攻击,遭敌火力所阻。

    中午12时,谭师长命令含和独立团一部从雍家镇东南方向助攻。此时,56团2、3营继续向镇内守敌发动攻击,虽遭敌连续反击,但敌前沿终被我军突破。

    敌在我东、东南、西三个方向攻击威胁下,连续向裕溪口守敌求援。

    8月23日下午1时,裕溪口守敌一个营前来增援,当该敌进至我55团伏击圈时,我55团向敌发起冲击,经过40分钟激战,援敌大部被歼,少数逃回裕溪口。

    下午3时左右,谭师长根据情况判断,裕溪口之敌遭我伏击被歼后,无力再援。雍家镇守敌在我连续攻击下,伤亡较大,处于混乱动摇之中,因此,决心于当夜集中兵力攻克该镇,全歼守敌。

    8月23日18时,我集中55团、56团两个团的全部炮火,向守敌工事和镇西屯兵大祠堂集中轰击,敌在工事摧毁,援兵无望的情况下,被迫于19时向东突围。

    我56团1、2营、3营7连及含和独立团乘机猛攻,同时突入镇内,歼灭伪和县保安团一个营及伪自卫中队。

    突围之敌伪警卫二师四团二营窜到军施村以南时,遭我55团从北面拦击,56团3营8、9连,则从南面尾击,经一小时战斗,全歼该敌。

    至此,战斗全部结束,共歼敌三个营另一个伪自卫中队,计1200多人。

    其中,毙伤伪副团长以下400多人,俘伪军副营长以下800多人。缴获日式步兵炮二门,重机枪四挺,轻机枪二十六挺,步枪五百多支,掷弹筒二十四具,短枪二十余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