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76章 常德会战①
    常德会战又称湘北战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常德地区进行的会战。

    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

    1943年11月,日军纠集6个师团及伪军一部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一说30个师约20万人)。

    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2万余人。

    鄂西会战之后,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苏德战场上苏军正在全线发起反攻,已推进至斯摩棱斯克和第聂伯河一带。

    美英联军在突尼斯击败德意联军和在西西里登陆后,墨索里尼被迫下台,意国继之投降。

    美军在阿留申群岛、新乔治亚岛登陆后,正在新几内亚等地进击日军。

    日军不仅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海军及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日军大本营“从战争全局要求出发,不允许中国派遣军进行任何进攻作战”,所以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在鄂西会战结束后的4个月内没有向周边的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和第六、第九战区进攻,而这3个战区的部队也没有对日军进攻,双方形成“和平”相峙。

    1940年9月,日本与德、意两国签定了“轴心国协定”,英美等国开始了对“轴心国”的物资禁运,日本便加速了在中国掠夺的步伐,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常德当时属于重庆蒋介石国民政府所辖的第六战区,毗邻的宜昌、武汉、岳阳等城市均处于严密控制之下。此时,常德处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最前沿。

    国民政府为了与盟军协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第六、第九战区陆续抽调7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

    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不再向印、滇转用,以策应其南方军的作战,再次组织进攻。

    1943年秋,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军已被迫转为守势。在印缅战区,盟军也在计划反攻缅甸。

    日军为了策应太平洋战场和印缅作战,牵制中国军队由四川、湘南调滇、印,其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向日军大本营提出:“必须割断重庆同英美的关系,为此,除了付诸于武力,别无其它方法可寻”。

    日军杉山参谋总长认为,对中国采取攻势,“杀出一条血路是能最迅速地解决中国事变的唯一重要方策。”

    日军“中国派遣军”总部根据大本营的指示精神,围绕当前的战争全局形势,特别是缅甸方面盟军的反攻、中国军队的策应和美国驻华空军的加强趋势。

    并针对派遣军自给情况以及华北八路军的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于1943年8月28日制订了《昭和十八年秋季以后中国派遣军作战指导大纲》。

    其作战方针是:“派遣军努力确保和平定现有占领地区,特别是在华北方面,本年秋季以第11军及第13军主力分别进行常德作战和广德作战。来年春季,以华北方面军及第11军进行打通京汉线作战。”

    日军大本营根据战场形势,同意其中国派遣军进攻常德的作战计划。

    日军认为:“湖南素有‘湖南丰收,四川饥馑’之称。而常德则是湖南省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与东部的长沙相对,为重庆军补给命脉所在。

    “我军将该地占领,东南可监视长沙、衡阳,西方可顾及四川东部,成为足以威胁重庆的战略要冲。”

    日军第11军按照总部的命令,拟订了进攻常德的作战计划,并于同年10月6日召集各参战部队的参谋长进行图上作业。

    计划将整个会战划分为3个阶段进行。

    其主要内容为:首先以一部歼灭安乡附近之敌,以主力消灭王家厂周边地区之敌,继而攻占常德,同时追索该方面集结反攻之敌,予以歼灭。

    作战目的一经完成,即按另行下达之命令开始返还,击灭残敌,恢复原态势。

    日军希冀通过一次胜利战役提高士气、压制国内厌战反战情绪,取得在大陆战场的优势。

    1943年10月下旬,日军以其第39师团,第13师团,第3师团,第116师团,第68师团,及第58师团之一部,共约10余万兵力,分别集结华容、石首、藕池、沙市、江陵等地区。

    中国第5、第6、第9战区,于1943年夏鄂西会战中止后,与武汉方面军日军形成对峙状态。

    此际,国民政府先后由第6、第9两战区抽出兵力转移于云南及印度,准备打通中印公路。

    迄至1943年9月,日军开始频繁调动,第6战区根据情报,判断敌企图对本战区发动进攻。立即修订防御计划。

    规定作战方针是:“以巩卫陪都为目的,兵力重点配置于石牌、廓河两要塞,先以第一线兵团依纵深据点逐次打击敌军,最后固守常德、石门、渔洋关、资丘、石牌、廓河等地区,再以第二线兵团,协同第一线兵团对敌实施机动作战,歼灭进攻之敌。”

    常德会战中国第6战区第10、第26、第29、第33集团军,江防军及王耀武兵团,第9战区李玉堂兵团、欧震兵团,总共30个师约20万人参战(一说43个师约21万人)

    1943年夏,日军第11军实施鄂西会战后,已进至江陵、监利间长江右(西)岸宛市、石首、华容之线,对洞庭湖西侧地区构成威胁。

    1943年10月,日军第11集团军以湘北、鄂西的第40、第13师团,集结华容、石首、藕池口等地区,并从安庆、九江、南昌等地区调第39、第3、第116、第68师团,分别集结于江陵、郝穴、石首、监利等地区。

    并在监利、沙市间江面,泊集舰船30余艘,滨湖河汊泊集汽艇300余艘,民船千余艘。在武汉地区集中飞机约50余架。于10月31日完成作战准备。

    中国军队于1943年10月10日完成常德会战计划的策定后,于月底完成作战准备。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并于10月27日,电令中国空军对岳阳、沙市地区集结的日军进行轰炸,并致函第14航空队,准备配合常德会战。

    中国军队常德会战的部署是:

    第6战区以第10集团军之第79军及66军一部,守备宜都、松滋、新江口(不含)之线;

    江防军以第30、第18、第86军守备石牌要塞、宜都(不含)、荣家店、玉山各附近地区;

    第29集团军以第44、第73军守备甘家厂、宫墙、南县之线;

    第6战区直辖部队第87军、第94军集结于秀山、建始地区;

    军事委员会直辖第74军及其所属第51、第57、第58师,集结于常德、桃源地区待命。

    1943年11月1日,日军五个师团兵分三路,依原订计划全线出击。

    第39师团与第13师团为左翼,直取第10集团军主力阵地,第68师团居中,准备自两个集团军交界中间穿过,径攻慈利。

    第3师团则在第29集团军前渡江,希望捕捉王缵绪集团军主力。

    日军主攻常德的“奇兵”第116师团(岩永汪)则水运渡过洞庭湖,在第29集团军的右翼澧县一带登陆,一面包抄第44军,一面兼程直取常德。

    日军这个布置有其深意。畑俊六集结了所有华中方面能动用的兵力将近九万人,除了五个师团的2/3外,再加上独立第17旅团、第34、32、58师团的一部,并安排第40师团协攻牵制第九战区,规模远远超过国军预期。

    第11军在规划上,希望能一举歼灭国军第一线兵团两个集团军,并以两个善打攻城战的主力师团钻隙。

    第68师团由中境切入,第116师团则籍舟艇在洞庭湖面进行“水上机动”。

    1943年11月1日当日,第10集团军长江南岸第一线前哨部队第98师首当其冲,战况激烈。

    正面敌军番号经判明为第3、13、39师团、第68师团的一部分及独立第17旅团。

    番号之多,颇出军委会与第六战区的预期。

    第10集团军王敬久总司令在接获第一批战报后,判明日军主攻方向如战区之预测,为暖水街、王家畈一带。

    乃电令所属第79军及第66军将主力开往暖水街、王家畈设置防御主阵地。

    两军分别以一部迟滞抵抗,在4日顺序退入主阵地。意图以暖水街为中心,阻止日军攻势,以待战区重兵来援。

    11月3日,沿江全线转入激战,自右而左,第73军于澧县,第44军于东港,第79军于街河市都发现日军主力部队。

    日军规模之大,远出战区预料。

    孙连仲①司令长官在研判湘西方面军情后,认为敌主力似乎已经表明指向常德。

    乃于4日晚间电令自第九战区开来的第74军开往桃源,作为第10集团军之后卫,同时该军已在常德附近构筑工事的第57师立即进入常德占领阵地。

    但是孙长官对日军主攻方向仍无信心,鄂西会战前期,日军也在这个地区大举肆虐,意图造成以此地为主攻地区的假象,最后还是指向石牌。

    孙长官是陪都大门的巩卫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仍然电令江防军吴奇伟总司令固守阵地,慎防来敌。

    对于战区预备队第26集团军与第33集团军,孙长官迟迟不愿过早调往湘西,仍训令两集团军待命策应江防军作战。

    1943年11月4日,第一线兵团各部均开始依战区命令转移主力至主阵地,此时战局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据日军战史记载,第13师团作战参谋樱井中佐被国军击毙,这个参谋随身携带有这次攻势之重要命令,以及该师团战后将调往马里亚纳群岛的相关资料。

    第13师团司令部像炸锅似的一团大乱,侦骑四出,务要将尸体文件抢回。虽然日军战史称该批文件“无损收回”,但国军显然已经从中得到重要情报。

    7日,第一线兵团两个集团军已在王家厂,暖水街,红庙一线形成一整然防线,以第74军为主的第二线兵团则仍在运动中,抢占后方桃源等要点。

    日军渡江集结完毕后,以第3、13、39、68师团主力及协攻之第40、58师团部分部队(联队级支队)向国军展开全线进攻,战局立变。

    7日上午正当第一线之第79军暂6师已因伤亡惨重而撤退,王敬久总司令电令前线各部奋勇逆袭,恢复阵地,均未奏功。

    战况危急。暂6师在街河市与敌激战四日后,退入第10集团军主阵地的中枢——暖水街。

    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将军在奉命出击之后,妥为谋划。

    王总司令深知所部处于守势状态的两个军,在兵力与机动力皆不如日军的状况下,无从攻击取胜。

    但江防军方面援军不能轻出,右翼第29集团军正遭严重打击,后援的王耀武集团仍未赶到,第10集团军势必得靠一己之力取胜。

    第10集团军虽然兵力居于绝对劣势,王总司令只有不足五个师可与日军近三个师团对打,大胆采用攻势防御战术,以暖水街、王家畈阵地为核心,将日军吸引诱集于此一三角地带,而集团军的主力则不拘型态,采活泼步调,内线作战,或冲突或合围,拘束日军,并相机逆袭包围。

    王敬久总司令以第79军暂6师为暖水街防卫部队,担任吸引日军猬集的“磁铁”,其余四个师则且战且退,将日军诱入暖水街阵地周围。

    第79军的第98师与第194师努力抗击当面之敌,第199师则于暖水街侧翼机动邀击日军。

    此时暖水街主阵地反因阵线犬牙交错而孤悬敌后,侧翼曝露,王敬久总司令乃电令暂6师赵季平师长突围。

    暖水街阵地虽然坚持半周,依然力持不垮。赵师长奉到命令后,才率暂6师含泪突围。

    不过因王总司令部署有方,第79军王甲本军长仍大胆运动第98师与第199师,突进侧击,而第66军也固守防线,适时配合转移攻势,日军或进或退,皆遭节节阻击。

    所以即使暖水街弃守,日军仍然无法突破第10集团军的防御地境。只能一直绕着暖水街打转绕圈圈。

    12日,日军在缠斗逾一周之后,仍猬集于第10集团军当面。

    横山勇见王家厂、暖水街一线胶持日久,无法飞渡,而江防军方面的援军以渔洋关为依托,正稳步推进,再不想办法突破僵局,就会在江畔被国军夹攻。

    而且此时进攻部队伤亡甚重,已达三千余人,长久僵持,有弊无利。

    于是决心考变主攻方向,将主力调往新安、石门一线,将冲力摆在第29集团军正面,暖水街方面只留第39师团两个多联队原地构筑工事,迟滞国军。

    日军这个转向,果然突破了国军的第一线兵团防线。

    正当第10集团军全线激战,殊死搏斗之际,第29集团军却正踏入杀阵。

    在第3师团渡江全力进犯后,第116师团亦以一部水面机动,在滨湖区点点突破。第44军多面受敌,当面已无阵线可言。

    第29集团军在日军调转主攻方向后转入守势,但因部队原先已与日军纠缠交错,所以在日军骤然加强兵力后的进攻下立遭突破。

    孙长官赶紧电令第29集团军暂时放弃滨湖区,撤守石门至澧县间之澧水防线。

    王缵绪总司令部署集团军向澧水方面转进集结,以第44军驻守澧县及各渡口,第73军主力据守石门。

    1943年11月13日,王缵绪总司令以第44军久战疲乏,乃扩张解释孙长官先前相机撤退的命令,率领其嫡系第44军部撤过澧水。但是非其嫡系的第73军仍坚守石门与敌酣战,局势危急。

    汪之斌军长匆匆率部撤到石门后,大吃一惊。这个湘西防务的中枢,居然没有象样的防御工事,军委会电令中的“国防工事”,只是一条20公里多的散兵壕。

    而此时第44军逃过澧水,更使石门侧翼依托尽失,成为无险可守的绝境。

    汪之斌军长只好抢挖野战工事,背对澧水急忙布防,作无望之斗。

    以暂5师坚守石门,第77师与第15师则在外围展开,阻击野战。

    日军以两个完整师团集中于石门一隅上,第73军抵挡不住,被日军打得千疮百孔。

    14日,日军对石门发动总攻,除正面强攻外,并以一部经原第44军原防线越过澧水,抄绝第73军退路,石门右翼被突破,战况危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都是因英、美等西方列强的帮助。这话是典型的狭隘论。当年中国靠自己苦苦支撑了5年。假如不是我们中国战区拖住了128万的日军,令其无法随意抽身,美国在西太平洋战事结果到底会如何?

    最起码,历史的结局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们一定要为此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而这一笔账是不容被一笔勾销,历史会公平地记录下中国在这一伟大时刻的表现和贡献。

    珍珠港事变之后,全球的中国战区正式建立。但是,由于美、英列强全球战略重欧轻亚,所以,我国不仅所得国际支援极为有限,反而负担却增加了很多。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视这一时期,为对日抗战以来最为艰苦、最为迷茫、最为黑暗的日子。

    1942年9月,“五号作战计划”经日本裕仁批准实施。

    10月上旬,日军在太平洋的战事开始逆转,大本营发现他们已经无力支持如此庞大的一个攻击计划。

    12月,日军在开战以来,第一次所谓的最伟大的“百万远征”的扩张计划,就这么被迫终止了。所以,到最后这个“五号作战”就好像是泡泡一样,还没吹就破了。

    1943年11月2日,驻扎武汉的日军第11军总司令变成了横山。他带着澄田的藤兵团、赤鹿的镜兵团、山本的幸兵团、岩永的京兵团、佐久间的桧兵团以及直属部队,总计6万余众,从洞庭湖西北方,长江南岸的华容与弥陀市之间,向常德地区挺进。

    常德,隶属第6战区陈诚司令长官的防区,当时常德附近驻军有冯治安的2个军,还有王瓒绪、周岩和王敬久的各辖2个军以及江防吴奇伟所属的3个军和一些直属部队,总共集结14个军的兵力。而且,常德之战由当年台儿庄一役的孙连仲代司令长官指挥作战。

    11月14日,日军在汉奸的带路之下,很快就突破了王瓒绪和王敬久2个集团军的防线,并且越过暖水河,大举南下。

    11月16日,日军伞兵空降桃源地区,日军吉永的京兵团同时攻克丰县,直逼常德。此时,驻守常德的74军第57师师长余程万,率领一个师的人马与敌人2个师团进行血战,依然坚守城池达11天,幸好友军前来掩护才得以撤离,一个师只剩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