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178章 常德会战③
    25日,第11军投入第116师团全部,第3师团第6联队,第68联队及第68师团第234联队攻城。

    第116师团以第133联队为前导再度进攻常德,国军各式火炮炮弹已经用尽,只能以轻兵器应战。

    日军仍以大队级步炮混成兵力编成攻城敢死队,猛烈冲锋,四面钻隙。意图以绝对优势兵力突破第57师防线。

    第169团首当其冲,郭章嘉营长督队冲杀,壮烈殉职,第170团营长酆鸿均在城垣死守不退,在近战中阵亡。

    常德城厢阵地失守,守军退入城中,与敌巷战。各营各连各排即使被冲断,仍在街巷中自发迎战逆袭,与日军反复拉锯相持,坚守不退,并将侵入北门的第133联队逐出。

    横山勇见攻势迟滞,心急如焚,不顾可能造成攻城部队困难,召集第3航空师团主力空援,仿效美军绝招,在常德城中四处滥投燃烧弹。

    常德城中处处大火,大半房舍均在烈焰之中,惨不忍睹。

    在大举空袭之后,第116师团认为国军即使阵地仍在,也必然被这种规模的滥炸吓掉守城意志,于是乘机全力突进。

    国军再予重创,当头的第133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协屋复遭击毙。各线攻城敢死队溃不成军。

    守城部队并以机枪击落日机一架。第3师团第6联队附野炮大队全部强渡沅江,一部日军并突入城垣。

    第169团第1营董庆霞营副见防线被突破,立即果敢率部向城垣冲锋,用刺刀将日军逐出城垣,恢复阵地。董营副则在白刃战中壮烈殉职。

    第169团稳住脚步后,拒险痛击来敌,第6联队在江边进退不得,四处乱窜。

    国军在守城中展现非凡勇气,最广为传诵者为贾家巷阵地战斗。

    该阵地驻有第171团第3连一个排,日军在空袭后倾一大队冲锋,不能逐退这个排,复集中炮火轰毁该阵地。

    余兵八名奋战到底,排长殷惠仁在日军迫近时引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寇同归于尽。

    孙连仲将军对常德守军的困境了然于胸。在以往历次战例中,守城能打到巷战阶段还能奋持不退的前例并不多见。

    常德是整个会战局势转危为安,甚至转入胜局的关键,绝对不能有失。

    孙长官在25日电谕第57师余师长,告知第10军已奉命驰援,26日必可到达德山。

    余程万师长得电知援军已近,大喜过望,立即将孙长官慰劳电文公布周知。

    据战史记载,第57师官兵士气大振,连伤员也要求参加作战。

    余程万师长回电,愿与常德共存亡:“职师四面受敌,血战七昼夜,虽伤亡惨重,将所有杂兵编入战斗,但士气旺盛,全体官兵谨遵钧座意旨,咸抱决心,愿与常城共存亡!”

    在第116师团与第3师团围攻常德的同时,王耀武集团的第74军及第100军集结完毕,已与第13师团激战一周,但是与常德间之联络线已告中断。

    此时王耀武副总司令下令第100军掩护第74军猛力向黄石巿推进(该地为敌第13师团的主要防守阵地),并饬各师组加强营附无线电一班,大胆向常德钻隙前进,务与常德守军取得联系。

    25日王耀武指挥所部向黄石巿全力奋进,日军前线各据点皆被攻克,进展顺利。

    此时常德守军危急,孙长官电令王将军分兵攻占河洑,策应城内守军。

    王副总司令抽出第19师及第51师,配合各师之加强营钻隙支队,向河洑攻击前进,而以第58师攻击黄石巿正面。

    第74军与第100军展开正面钻隙,使日军第13师团阵线摇摇欲坠。而此时第73军也以收容的残余兵力向慈利进攻,全线出击。

    26日,第六战区各部均有进展。但还是没能突破日军阵地。

    横山勇展开全部力量近两个师团攻城,第57师逐屋逐巷,艰苦抵抗。

    横山勇大怒,下令集结各式火炮逐区分段将常德城完全轰毁,并召集空援大肆狂炸。

    日军战史记载,横山勇嫌火炮效率太慢,竟下令炮兵冒险推进至第一线,隐藏于破损的民房中,行零距离射击。

    横山勇并亲至火线观察。

    1943年11月28日,第57师官兵损伤殆尽,余程万师长下令将城内炮工辎部队,政工,师部幕僚及所有官佐杂役编队,由第171团团副高子曰中校率领,投入战斗。

    常德警察亦编入部队,并发掘常德警局埋藏之枪弹一万发,此为第57师之最后接济。

    此时众望所寄的李玉堂兵团,攻击步调依然迟缓,敌除第68师团之外,并将第3师团调至此线抵御。

    军委会每日一电催促李兵团挺进,第九战区也下了如期攻克的严令,但是因为日军第3师团及第68师团的坚强防守,第10军战况胶着。

    军委会急得跳脚,竟越过第九战区,直接细部指示第10军方先觉军长要加强重点于左翼,排除第190师当面之敌。

    为解燃眉之急,军委会并使出哄骗口吻,强调常德城郊之敌不过几百,第3师团正北退等语,意图哄催第10军快点前进。足可见当时军委会的无力感。

    但是第10军处第一线,自然明白前面挡着的是第3师团与第68师团全部。

    迟至11月29日,李兵团进展仍处胶着局面,军委会一筹莫展。

    1943年11月29日,蒋委员长自开罗谕令两战区司令长官部,方先觉军长接获战区代转的委员长口谕后,大惊失色,此时已为29日的晚间10时,距离期限不到半日①。

    第10军三位师长接获委员长严令后,立刻展开该方面空前英勇之攻势。

    在第10军全力进攻之际,第3师团主力被预10师冲退,山本三男师团长因此误判预10师为第10军攻势主力,于是立刻重整主力反扑,与预10师激战。

    第10军真正主攻的德山方向反而开了大门,第3师周庆祥师长抓紧机会,大胆钻隙前进,第3师在一昼夜间,竟强行百余华里,直逼德山。

    预10师因为立足未稳,攻势过于猛烈,被第3师团冲击后牺牲甚大,师长孙明谨战死,全师溃散。

    1943年12月1日,孙长官电告余程万师长第10军已到常德东南,可速与联络。余师长立遣陈嘘云副师长前往联络,但却没能联络上。

    此时城内屋舍悉成焦土,第57师死据不撤的最后阵地宽不及三百公尺。

    最后时刻已经来到,深恨友军的余程万师长向孙长官发出最后一电:”弹尽人亡,城已破,友军观望不前。刻大街小巷混战成一团。职率副师长参谋长死守中央银行。职余程万谨叩。”

    12月3日深夜2时,余程万师长召集所属四员团长告知自己已经决定突围,并点名第169团柴意新团长死守阵地。

    柴团长毫不推诿,起立报告:“师长为全师希望所寄,希望师长早日突围,我在此死守,等师长率援军来解围”。

    其实柴团长心里明白,援军不可能来了。

    余程万师长留下第169团残部与第171团残部之一部共百余人死守阵地,自己率所属三员团长及两团残部百余人,于半夜向德山突围,寻找第10军。

    3日深夜4点,柴意新团长离开中央银行大楼,集结第169团残部,进入双忠巷最后阵地。

    柴意新深知第57师末日已到,决心一死殉国。凌晨,日军集中掷弹筒及枪榴弹,迫炮火力攻击双忠巷。

    柴意新团长奋然起身高呼杀敌,率残部以刀矛棍石向敌冲锋,反复肉搏十余次,身受两处重伤,仍英勇力战,不幸在白刃战中中弹陨命,壮烈牺牲。

    随从百余残余官兵伤亡殆尽,双忠巷阵地陷落,常德城宣告失守。5日黎明德山复被日军攻陷,第57师余师长率部200人突围最后仅剩83人。

    1943年12月5日,第六战区北面各部作战顺利,但德山第3师被日军包围,军委会判定日军虽在退却中,留守常德的部队却达八个联队(这个情报是误判),动向可疑难解,于是下了一个糟糕透顶的命令,让两个战区暂持原态势,不要靠近常德,先观察敌情。

    欧兵团推进中其新11师意外收容自德山突出的第57师残部。余师长向上级报告后,显然未获谅解。

    王耀武军长电令该师协助友军攻占常德。余师长不得以只好命杜鼎团长集结带出来的残部八十余人协同新11师进攻常德。

    时常德已经撤守,成为空城,新11师毫发无伤于12月7日列队开进常德。

    在常德的断垣残梁中,奇迹似地走出三百余名第57师官兵。望着青天白日旗再度招展于中央银行大楼,不禁痛哭失声。

    常德尚有三百余官兵存活一事,使余程万师长马上被蒋委员长手令拘押。

    蒋并扬言要枪决余程万。军委会原本预期收复常德时会有一场恶战,不料日军只留了一个中队死守。欧震将军以新11师为前锋,直取常德,才发现日军已然退走。

    日军发动常德会战时,原预定“作战目的一经完成即恢复原态势”,但由于驻华美国空军于同年11月25日轰炸了台湾新竹,加以太平洋战场日军舰船损失严重,日本大本营与“中国派遣军”研究了打通大陆交通线、联络印度支那铁路,“以确保南方交通”和“摧毁美国驻华空军基地”的作战问题。

    畑俊六认为“有必要确保常德”,遂在攻占常德当天电告第11军:“从常德返还时机暂时待命”,并派参谋传达了军的意图。

    第11军“由于兵力所限及其他原因,对确保常德缺乏信心,不希望确保常德”。

    派遣军于6日同意了第11军的意见,“命令在适当时机开始从常德返还”。

    第11军遂于7日令各部队“迅速在沅江以北整顿态势,准备返还”。

    9日下达于11日返还命令,要求12日到达石门、合口、澧县附近澧水南岸一线。

    那么,在常德会战中,除了第57师,作为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的74军另两师又表现如何呢?

    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会战。

    他率主力在常德东北地区与敌激战,常德被日军陆、空军及坦克优势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为平地。

    坚守常德城的部队是七十四军五十七师,57师固守常德18天,全师仅余数百人。

    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反击,在友军的配合下,经过6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常德城,常德血战一时被广为传颂。

    1943年12月9日,军事委员会即令第六战区及第九战区:“常德之敌已动摇退却,仰捕捉好机截击猛追,以收歼敌之效”,规定“两战区之追击目标,为长江沿岸之线”。

    但各部队行动迟缓不力,致日军在未受大的追击情况下到达澧水之线。

    13日,日军派遣军又指示第11军停止撤退,准备再次攻占常德,并确保该地。

    第11军致电派遣军,要求“取消这次作战,待明春再进行进攻常德的作战”。

    又由于中国军队正向其采取合围行动,所以还报告派遣军:“目前态势不宜长期保持,望火速下达指示。”

    派遣军研究后虽然同意了放弃常德,但不同意恢复原态势,要第11军“停留在澧水附近山区”。

    第11军于14日再次致电派遣军,建议尽快恢复原态势,并提出“如果长期停留在目前的战线上,将不利于保持今后作战的机动兵力”。

    派遣军总参谋长松井太久郎于16日至11军指挥所了解情况,看到部队已“减员一万”,“战力已显著下降,急需整顿”,且要守住澧水之线“至少需要3个师团”,而当前兵力也严重不足,因而决定收回成命。

    派遣军于18日下令:“第11军自今日起,选择适当时机,从澧水附近现在战线撤离,恢复原态势。”

    第六战区各部队13日接到追击命令后,发现日军停止于澧水之线不再撤退,转为守势,于是向日军发起进攻,但在日军抗击和反击下无大进展,双方暂时形成对峙。

    日军第11军接到派遣军恢复原态势的命令后,下达命令(包括对在渔洋河以东仁和坪、暖水街一带的第39师团、古贺支队及宫胁支队等部队):

    “军于19日夜开始行动,准备向松滋河右岸地区转进。”

    日军于22日分别到达松滋河右岸地区,在第13师团掩护下,于23、24日先后渡过长江,分别返回原驻地。

    第六战区及第九战区部队紧随日军之后实施跟踪追击,仅与日军后卫掩护部队发生小的战斗,至1943年12月25日,全部收复了失去的阵地,恢复了会战前的态势。

    常德会战至此结束。

    常德会战期间,日军第3飞行师团以第44、第25、第90和第16战队参战。

    中国方面使用了第2、第4、第11大队以及中美混合团参战,美军第14航空队亦参加了战斗,总计使用飞机约200架,共出动216批,使用战斗机1467架次、轰炸机280架次,重点是打击常德、石首、藕池口、华容等地的日军地面部队。

    11月25日在常德阵亡的日军第6联队联队长中畑护一就是由中国空军2架P40战斗机击毙的。

    据统计,在空战中共击落日机25架,击伤19架,炸毁地面飞机12架。

    此战中国军队伤亡5万余人,第150师师长许国璋,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预备第10师师长孙明谨等将军于此役中殉国,第五十七师“虎贲”之师几近全军覆没。

    据《中国抗日战争史》,此战,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1943年上半年,国民革命军第10军参加完第三次长沙会战后,移驻衡山整训。第10军军长为方先觉,下辖预备第10师(师长孙明瑾)、第3师(师长周庆祥)、第190师(师长朱岳)和军直属部队,全军不到2万人,由薛岳直接指挥。

    同年11月下旬,第九战区长总指挥薛岳打来电话,要求第10军赶往常德救援,参加常德保卫战。接到命令后,方先觉下令各部立刻出发,行军序列为第3师、预备第10师、军直属部和第190师。

    衡山距离常德三百多公里,按照当时的路程计算,无法按时赶到常德。但是军情紧急,方先觉军长于是取道湘潭、宁乡、益阳、沧水铺向常德疾进,军部则由马迹塘渡过资水,经黄土店进抵兴隆街。经过4天的急行军,全军抵达常德外围。全军疲劳已极。

    12月2日晚,也即是刚刚抵达常德外围的当天晚上,军部侦察兵来报:日军第3师团和第68师团向常德发起进攻,一路由津市、临澧,一路由安乡方面,其主力在安乡方面,先头部队已经进到了厂窖附近。

    军长方先觉得到情报后,认为日军有从牛鼻滩渡过沅水,先于第10军抢占德山高地的企图,于是决定先于日军抢占德山,策应坚守常德的余程万部。方先觉当即以第3师为右路纵队,向德山前进,目标是占领德山;以预备第10师为左路纵队,向南站、德山一线前进;第190师为军预备队,集结于牛路汰以北地区,军部仍然驻守在兴隆街指挥。

    战斗任务下达后,预备第10师于3日拂晓前向德山方向疾进,师长孙明瑾以第28团为先头部队;第29团为左翼,师部和师直属部队跟随在第28团之后;第30团则在左侧后跟进。

    当时师部和师直属部队所选的路线有一段是小丛林地带,道路狭窄,搜索和瞭望都相当困难。当日上午8点钟左右,师部行至山坳处时,突然遭遇了大批日军的伏击,师部官兵死伤惨重。紧跟在后的直属部队在狭窄山道里无法展开,各自脱离阵地游击日军。

    在战斗中,师长孙明瑾被日军用机枪扫倒阵亡,参谋长何竹本负重伤后被俘,参谋处长陈飞龙阵亡,其余幕僚人员也多死伤。副师长李拔夫走在最后,因此仅有他没被日军伏击,得以幸免。

    在师部被伏击的同时,第28团也在放羊坪附近与日军遭遇,激战两个多小时后,团长葛光才负重伤,全团伤亡三分之一。第29团也尚未展开就遭到日军侧击,又遭到日军大股兵力冲击,全团被冲散。第30团在师部的左侧,在师长阵亡之后,为避免被日军包围全歼,不得已向后撤退。

    在第3师方面,第3师为军先头部队,在预备第10师的右翼。第3师先于预备第10师一天抵达三堂。12月3日,由三堂街出发向德山前进,按照当时的估计是可以抢占德山的。但是日军已经提前一天进占了德山,另外又有一支部队向南站方向窜犯。

    第3师于是在午后展开,攻夺德山。进过激战,突破了日军阵地,占领了德山一处高地,但伤亡甚众。此时预备第10师已经被日军阻挡在放羊坪、斗山一带,师部和直属部队又遭到了日军围攻,情况相当危急。

    军长方先觉得到前方战报后,急忙命令预备队第190师赶去救援,第190师师长朱岳于是立刻率领全师出发,但是当来到牛路汰后。总指挥薛岳突然打来电话,要求朱岳率领第190师去协助友军新编第54师作战,朱岳于是便没有执行方先觉的命令前去解救预备第10师,也没有去增援第3师继续扩大战果。

    朱岳的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预备第10师差点全军覆没,第3师无法继续前进拯救常德的57师余程万部,导致余程万部遭受日军毒气弹攻击,被迫放弃了城垣。这一连锁反应是致命的,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余程万得不到增援,于是率领少数人马乘坐一小木船从下卡方向撤出常德。第3师师长周庆祥目睹此情况,认为有被日军包围全歼的危险,于是率领师部冲出德山日军包围圈,乘船向太子庙方向退去。第3师各团残部七零八落,群龙无首,被迫退守一线。

    第二天凌晨,一夜未眠的方先觉终于赶到牛路汰,将按兵不动的朱岳臭骂一顿,随即亲自率领第190师赶去德山,收拢第3师残部,准备再次攻打德山。激战到7日,德山被重新夺回,日军撤出常德,常德再次失而复得。

    10日上午,方先觉率部来到桃花江,当时认为预备第10师已经全军覆没。方先觉对此非常恼怒,对按兵不动的190师师长朱岳恨之入骨,大骂要将朱岳枪毙。第二天上午,预备第10师第29团团长张越群、第30团团长李长和率领预备第10师残部2000多人返回桃花江,预备第10师这才恢复建制,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常德会战之后,薛岳认为第10军作战不力,导致预备第10师差点全军覆没,且不听指挥(方先觉因为薛岳调走第190师,导致全盘计划功亏一篑,因此在电话里与薛岳争吵过),未能完成策应守城部队的任务,于是将方先觉撤职查办,以钟彬接任第10军军长。

    处分下达后,第10军全体官兵愤愤不平,认为薛岳打击报复,让方先觉顶了黑锅。李玉堂听说此事后,将第10军支援常德会战的实际情况报告给了顾祝同,请求为方先觉说情。在多方请求下,又正好日军准备发动第4次长沙会战,因此方先觉又官复原职,调往衡阳参加衡阳保卫战。

    第10军支援常德保卫战,方先觉到底有没有过错?其实从预备第10师副师长李拔夫的记载来看,方先觉做出的战略是没错的,第10军以疲惫之师增援常德第3师当时已经攻占了德山,再有部队增援将会打入常德城中,常德会战的结果将会改写。

    但是最关键的援兵第190师被紧急调走,在牛路汰按兵不动,浪费了最佳时机。至于预备第10师被日军伏击,这完全是因为预备第10师的行动被日军侦察机发现,师长孙明瑾并未对此重视,在部队穿过山区时又没能加大搜索警戒力度,因此才导致了全师被伏击。

    由此可见,第10军增援常德保卫战的失败,主要原因为:一是总指挥薛岳在关键时刻的瞎指挥;二是预备第10师师长孙明瑾轻敌误入日军伏击;三是第3师师长周庆祥判断失误提前退出阵地,导致方先觉赶到时已经难以再攻下德山阵地。

    因此,这次失败将全部罪责压在方先觉头上,的确是有失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