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206章 岷山惨案
    “岷山惨案”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制造的无数惨案中的一次。

    下面叙述的就是抗战早期南浔路上发生的一场悲剧。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卫国战争,在这英雄史诗般的战斗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也打出了不少凯歌高奏的经典胜利战役。

    其中,在1938年10月武汉会战期间,发生在江西北部的万家岭大捷①。

    此役日军第一○六师团之一二三联队、一四五联队、一四七联队和第一○一师团之一四九联队等4个联队以及参战的配属部队,除逃脱二三百人外,全部被歼,死伤1万余人,大灭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万家岭战场,此前一般描述的是正面部队的激烈战斗,我抗日官兵涌现出很多坚忍不拔,视死如归,浴血奋战,誓与阵地共阵亡的忠勇事迹。

    然而,在万家岭大捷中,活跃着多支共产党领导的赣北抗日游击队,他们发挥游击战术的灵活性,在敌后打击和骚扰日军,摧毁其补给线,设伏在日军106师团西进之路和被围出逃路上。

    他们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上的国军抗战,使日寇深陷于人民战争的泥潭,在万家岭大捷中立下不朽功勋。

    本章再次对赣北抗日游击大队予以记叙,以飧读者朋友;并对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对这支抗日英雄部队的围剿表示愤慨,以作境鉴!

    1938年下旬,日军为实现攻占汉口、广州等中国抗战中枢的企图,先后调集第二军、第十一军约35万人,企图沿大别山北麓和长江两岸西上,以合围武汉。

    武汉会战正式打响。

    日寇进攻武汉,九江这个长江咽喉、江西门户,就成交战双方必争之地。

    当时,日军冈村宁次所部妄图沿南浔线南进,占南昌,取长沙,截断粤汉铁路,抄国民党武汉守军后路。

    在赣北战场上,日军投入第一0六、第一0一、第九、第二十七等师团和波田支队,并配有海军陆战队一部、80艘舰艇和大量飞机,由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茨指挥。

    当时,国军第九战区第一兵团40个师在南浔线和鄱阳湖西岸,阻击日军南犯。

    1938年10月3日,日军第106师团主力被中国军队包围于德安西面万家岭山区,日军松本骑兵部队沿九德公路西援。

    赣北抗日游击大队数百人,在中共赣北工委书记刘为泗率领下,抢先埋伏在敌人必经之路的两侧高山上,把所有轻重机枪组成严密的火力交叉网,等敌人窜入伏击圈时即猛烈射击,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死伤一大片。

    趁敌人溃乱之时,他们又以猛虎下山之势发起冲锋,展开肉搏战,将日本骑兵一个个从马上挑下来。经过4小时激战,毙伤日军50余人。

    10月19日,赣北红军抗日游击大队三个中队齐聚九江县余家河株岭山,打死日寇20余人,缴获枪支20余支。

    10月24日,日寇先头骑兵队在汉奸带领下向德安山湾田家河进攻,赣北抗日游击大队设伏阻击,击毙敌30余人,缴获武器弹药甚多。

    其后,赣北抗日游击大队,积极开展敌后抗战,夜袭黄老门,智取沙河火车站等,在赣北岷山、德安间既游又击,破坏敌人铁路和通讯设施。

    赣北红军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刘为泗装扮成保长,带着40多名身藏手枪,化装成苦力的战士,来到沙河街日军驻地服劳役。

    他们在工地上干得挺带劲,敌人麻痹,放松了戒备。队员们见时机已到,借故混进日本军营,快速收缴室内枪支,再冲向工地击毙没有带武器的日本兵。

    这次奇袭仅20分钟,打死日军40余人。

    还有一次,刘为泗带领400余名战士来到德瑞公路王家垴一带,布置了一个5里长的大包围圈,并用稻草扎成草人,在洋铁桶里放鞭炮,巧妙地迷惑敌人。

    游击队与引来“围剿”的日军第106师团一部激战,游击队各小队将陷入大包围圈中的日军分割,以小包围方式逼近日军猛打猛冲,共歼敌300余人,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胜仗。

    在短短的时间里,赣北红军抗日游击大队对日作战数十次,所向披靡,连战连捷。

    该部前后毙敌500多名,打伤数百名,活捉10余日寇,缴获长短枪300余支,轻重机枪14挺,迫击炮2门,子弹数万发。

    该部在抗日救国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日寇胆战心惊,又怕又恨,决计要消灭这支抗日有生力量。

    但是这样的一支抗日劲旅,这样的一批抗日健儿,没有死在日寇的枪炮中,却倒在国民党顽固派的屠刀下,殊为可惜!

    赣北红军抗日游击队工委书记兼军事部长刘为泗,九江县黄老门破塘刘村人。

    他1927年初入党,不久担任赣北工委书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为泗带领赣北工委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分头组织农抗会、工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商抗会等。

    工委呼吁社会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民武装起来,消灭日本帝国主义”,并动员民主人士组成赣北抗日民主联合办事处。

    以刘为泗为首的赣北工委领导的赣北抗日游击队在对日作战中越战越勇,功绩卓著,威名远扬,得到抗日军民的一致称道,成为赣北对日作战的一支有生力量。

    然而,正当这支英勇善战,屡战屡胜,歼敌众多的抗日劲旅,在赣北工委书记刘为泗率领下,将取得更大胜利的时候,发生了“岷山惨案”。

    制造岷山惨案的罪魁祸首是钟石磐。

    1939年初,国民党江西省保安司令兼第十八团团长少将钟石磐,欺骗工委书记刘为泗、部长田文灼等人,以联合抗击日寇为名,在岷山陈村举行联席会议。

    未作任何戒备的刘为泗正和他们看地图研究战情时,谁知敌人从背后射出了罪恶的子弹,刘为泗身中数十枪,与田文灼一起当场牺牲,史称“岷山惨案”。

    事后,钟石磐在向蒋介石的报告《江西岷山游击指挥部工作报告》中写道:

    “……本部五奉上峰电令,严饬剿除,乃于二月二十四日在九江岷山附近,将匪首刘为泗等就地枪决,并全部解除其武装。”

    这就是国民党顽固派在赣北地区破坏抗日、积极反共的铁证。

    这次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岷山惨案”,让一代抗日英雄刘为泗和他的战友们惨死在国民党顽固派的魔掌中,一支赣北抗日有生力量被国民党反动派扼杀在摇篮里。

    那么,这次惨案又是怎样发生的呢?这还得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岷山金盘村位于江西省九江县(今九江市柴桑区)西南,与德安、瑞昌毗邻。

    这里是赣北游击队的诞生地,是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领导赣北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和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据点。

    也是以岷山为中心包括九江、德安、瑞昌、星子、永修五县的革命根据地。

    1927年8月1日,南昌八一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同年10月,参加星子暴动的部分队员在时任江西省委秘书的林修杰(与周恩来、陈毅同期留学法国)和徐上达、沈剑华等同志的率领下,辗转来到岷山,和正在这里开展工作的辛忠荩等同志会合,之后又转到了岷山最高峰金盆寺。

    在金盆寺这座千年古刹内,林修杰主持召开了九江、德安、瑞昌、星子四县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以岷山为中心,逐渐向四周发展,开拓游击区域。

    由于消息泄露,九江、德安、瑞昌反动组织联合纠集千余人,对金盆寺进行“围剿”,聚集在岷山的暴动队员凭借险要的地形,居高临下,接连打败了敌人数次围攻。

    战斗进行了一天,由于寡不敌众,夜晚与会同志和暴动队员随即撤出了岷山。

    第二天清晨,敌人重新拼凑力量,结果扑了个空,气急败坏的敌人点起一把火,金盆寺这座千年古刹化为了灰烬。

    10月下旬,根据省委指示,赣北特委成立,富有军事经验的黄埔二期毕业生张源健被派来赣北组建赣北红军游击队。

    12月26日,在岷山小阳朱家垅,赣北红军游击队正式成立,张源健任队长,李凌云为党代表,从此,赣北历史上第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武装建立了。

    它的建立,为扩大赣北武装斗争和红色区域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各县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从1927年12月赣北游击队的成立到1930年年初,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赣北红军游击队发展到800多人600余支枪。

    红军游击队在斗争中成长壮大,开创了岷山根据地斗争的新局面。

    1930年7月至12月,赣北红军游击队先后两次向中央红军输送骨干力量,第一批骨干300余人被编入红十五军第三团,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

    第二批连同家属1200余人,顶着漫天大雪,从金盘村经瑞昌九源北上湖北阳新,与湘、鄂、赣省红军会合,被改编为红三军第七、八团,不久第八团被扩编为红军第三师。

    1932年8月,为了加强赣北的军事斗争,打开新的局面,红三师派政治部主任喻照光带领红三师驳壳枪连挺进岷山。

    在战争中成长的刘为泗等同志也随之回到了岷山,并在同年10月成立了中共赣北工作委员会(简称赣北工委),喻照光任工委书记,刘为泗任军事部部长。

    在赣北工委的领导下,赣北红军游击队日益发展壮大,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控制着南浔铁路,牵制着敌人“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并多次配合中央红军主力作战。

    他们吃野菜、住岩洞,过着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赣北工委和赣北红军游击队前仆后继,紧紧依靠群众,尽管环境非常艰险,但是他们的革命热情始终高涨。

    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岷山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抗日热情十分高涨。

    随着日军的侵略步伐,赣北的形势也日益紧张。为了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1937年12月,赣北工委在岷山张家嘴(现为岷山乡孙家垅),将赣北红军游击队正式改编为赣北抗日游击大队。

    抗日游击大队有400余人,步枪300余支,短枪30余支,重机枪两挺,轻机枪18挺,迫击炮4门。

    他们当中许多人骁勇善战,枪法娴熟,立场坚定,是一支活跃在赣北大地上的红色劲旅。

    赣北人民把这支队伍看成人民的希望和依托,团结抗日的怒潮更加风起云涌。

    1938年10月,在著名的万家岭战役中,赣北抗日游击大队在刘为泗的带领下,在德安蔡山垅伏击日军骑兵,歼敌30余人,缴获战马30余匹及大批子弹和军需品。

    袭击余家河、伏击日军运输队、偷袭黄老门日军据点等精彩战斗,使日军胆战心惊。

    赣北抗日游击大队以岷山为根据地,转战赣北,四处出击敌人,在半年时间里,对日作战数十次,击毙日军500余人,打伤数百人,活捉10余人,在抗日救国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随着赣北革命队伍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的力量更加恐惧,他们加速了反共活动,一场罪恶阴谋也正在酝酿。

    1939年2月24日,盘踞在岷山金盘黄家岭的江西省国民党保安第十八团团长钟石磐以商讨联合出击余家河、马回岭日寇为名,一面指派大队长童昌辉率领12名军官,来到赣北工委和游击大队所在地洼里陈村举行联席会议,一面派出部队将赣北抗日游击大队三个中队进行秘密包围。

    由于当时正值正月初六,游击大队刚刚经历了株岭山战斗,部队正在休整,除放哨队员外,其他人员均未作任何戒备。

    24日凌晨,以童昌辉、钟文圣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向工委书记刘为泗、政委田文灼射出了罪恶的子弹,刘为泗身中数十枪,与田文灼一起当场身亡。

    随后副大队长黄克银、妇女部部长徐木秀(刘为泗爱人)等同志遭到逮捕。

    与此同时,赣北工委宣传部部长辛忠荩在岷山村观音庵被化装成病人的保安团匪兵逮捕,在场的辛忠荩爱人宋虾贵和三岁的女儿被保安团匪兵朝胸前连开三枪,母女双双倒在血泊之中。

    牺牲的还有赣北工委少共组织部部长张荣发。赣北工委领导和游击大队中队长以上等20余名同志均遭逮捕,各中队游击队员均被缴械。

    大队政委李顺希因率领一班人在九江县城门乡做地方工作幸免于难,得悉惨案发生后,带领队员离开岷山,前往阳新。

    岷山惨案中,国民党保安第十八团共杀害赣北工委负责人及游击队干部30多人。

    在惨案发生的第三天下午,他们在黄家岭老水井旁杀害了工委委员、赣北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陈立顺,工委委员、经济部部长钱少卿,妇女部部长徐木秀,工委委员、少共书记陈洪水等六位同志。

    辛忠荩被捕后,被关在黄家岭特设监狱中,钟石磐对辛忠荩进行各种物质引诱,施用多种酷刑,但辛忠荩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4月29日,在把辛忠荩押往省会南昌途中,由于他在狱中受刑过重,不能行走,国民党反动派便在德安荒山脚下将他杀害。

    岷山惨案的发生,是国民党反动派在赣北破坏抗日、积极反共的铁证。但是赣北人民并没有因此被吓倒,他们的斗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钟石磐以欺骗的方式一手制造这起惨案,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钟石磐,谱名部章,又名圣章,官名震国,字报书,号岷樵,法名慈圣,1904年11月15日出生于萍乡市芦溪县南坑镇。

    其人在读书时就投身军阀当兵,任连长、团长等职务,后投靠蒋介石,曾任江西第五区保安副司令兼保安团团长,率部“清剿”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因“立功”晋升为陆军步兵中校军衔,参加庐山暑期军官训练团。

    抗战爆发后,钟石磐任岷山游击区少将指挥官,专门与赣北抗日游击队发生摩擦,进行一系列破坏活动,并强行阻止老百姓给游击队送枪、送粮食。

    岷山流传一句民谣:“宁可日本人杀,不愿钟石磐扎”,可见他是坏透了顶。

    双手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钟石磐制造亲痛仇快的“岷山惨案”后,自然罪孽深重。

    后逃到台湾担任参议之类的闲职,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的他,虽然先后娶段氏、贺氏为妻,都没有生育,到台湾后夫妇身边无子。后侨居嘉义。

    钟石磐因为无后,他反省自己戎马一生,多年沙场征战,自感罪孽深重,遂有放下屠刀,皈依佛门,法名慈圣,1992年1月28日病死于台湾新营建业路新居,年89岁。

    如今,在刘为泗壮烈牺牲之地,当地人为了缅怀这位在万家岭大捷立下大功的抗日英雄,建起了纪念碑和刘为泗遇难地纪念塔,他的英雄事迹将世世代代为人民永远铭记。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万家岭大捷:本书前面章节己作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