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铁马金戈 > 第1212章 衡阳保卫战①
    衡阳保卫战是豫湘桂战役的一部分,之所以从战役整体中分列出来,甚至从长衡战役中分列出来,主要是因为此战的特殊性。

    前章已经说到,由于日军进攻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南和广西,因此史称“豫湘桂战役”。

    当年4月日军占领郑州,5月许昌、洛阳相继失守,6月中旬长沙沦陷,随后日军向衡阳进犯。

    当时,衡阳是与重庆、昆明并列的战时中国三大中心城市,税收居全国第二,被称为“小南京”和“小上海”。

    而且衡阳地处粤汉铁路和湘桂黔铁路的交汇点,是中国西南的门户和军事咽喉。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军对衡阳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1944年6月18日,经过几次大会战之后的湖南省会长沙不幸陷落,日寇铁蹄,直指衡阳。

    6月23日,日本调集了10多万兵力对衡阳大举进攻,衡阳守军奋起反击,由此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

    衡阳人民在长期抗日救亡斗争锻炼之后,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衡阳,与守军一道,积极投入衡阳保卫战。

    战前,衡阳人民抗敌后援会发动民众破坏道路,毁掉桥梁,切断日军进攻路线。

    日军曾派飞机侦察,得到的情报称“株洲至衡阳之铁路和宝庆至衡阳之公路,悉被衡阳居民破坏,运输设备,一无所有。”

    这些任务全是群众自愿参加,义务完成的。同时,抗敌后援会和市政府、工会还组织了3000名工人,征用了市区120家木材厂商的木料120余万根,配合奉命“死守衡阳”的国民党第十军,利用衡阳周围河川、丘陵、城墙和房屋,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城内各街道挖掘了战壕、散兵坑,修筑了暗堡、机枪掩体、铁丝网等,构成坚固的防卫体系。

    这些防御工事,对打击日军起了很大的作用。

    衡阳保卫战是在迎战敌军的左中右三路包抄的情况下拉开战幕的。

    敌军中路由湘潭经衡山,攻衡阳正面;右翼出湘乡趋永丰,攻衡阳西南面;左翼由醴陵出攸县、茶陵,南犯安仁、耒阳,包抄衡阳东南面,企图切断第四战区国民党军由韶关北援衡阳的通道。

    6月24日,敌第六十八师团在东阳渡以西强渡湘江,从南面围攻衡阳。

    26日拂晓,衡阳机场为敌占领。28日,日军完成了对衡阳的四面包围,发起了第一次总攻击。

    守军凭借坚固工事和优势炮火,奋力还击,毙敌六十八师团长佐久间为人①中将及以下官兵2000余人。

    经过短暂休整和补充后,日军于7月11日晨发起第二次总攻击,向衡阳城垣倾泻了大量的炸弹、燃烧弹和各种毒气弹,守军则在支前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奋起反击。

    双方在莲湖台激烈厮杀一天,黑徽联队付出死伤过半的代价,也无法接近守军的核心阵地。

    7月30日,经过10天的调兵遣将、调整部署的日军,发动了第三次总攻。

    他们以飞机大炮向核心阵地和市区狂轰滥炸。4个半师团的日军,从南北西三面猛攻核心阵地,战斗异常激烈。

    8月7日,敌机和炮兵继续对守军核心阵地进行轰炸、扫射和施放毒气,步兵则趁机楔入。

    守军靠空投粮草、弹药已相当困难,炮兵无炮弹御敌,改成步兵。

    守军经46个昼夜盛夏酷暑的激战,未得休整,食物匾乏,营养不良,痢疾流行,医药奇缺,非战斗减员严重,已没有堵截缺口的兵力。

    日军探知演武坪是守军的薄弱部位,便集中火力猛攻。守军的文书、军医、看护以及留城的百姓,都拿起武器同入城敌军展开激烈的巷战。

    第三师九团团长鞠震震壮烈牺牲;虎形巢、接龙山、小西门、五桂岭、回雁峰、岳屏山守军亦血染征衣,赤地一片。

    情况万分危急,第十军军长方先觉等向重庆国民党最高当局发出最后一份电报称:“敌人今晨由北门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再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为报国家!”

    8月8日拂晓,衡阳在外无援兵,内无弹药的情况下落入敌手。

    从1944年6月23日开始,到8月8日结束,历时47天,共打死日军约2万人,伤近6万人,打破了日本大本营原计划7天之内打通湘桂线直抵滇缅的黄梁美梦。

    我方守军牺牲1万6千余众,最后仅存1200余人。衡阳人民为抢挖工事,运送弹药,就牺牲了3174人。

    千年古城夷为平地,抗日将士和衡阳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终在外无援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守城最高指挥官、国民党第十军军长方先觉等一批高级将领最后以保全伤兵的条件向日军投降。

    衡阳保卫战尽管最后将降城亡,但以全局而论,此役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民族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气节和精神。

    日本鬼子做梦也没有想到,就是中国南方这么一座人口20余万的小城池,竟要他们花几倍于守军的兵力,耗去47天时间,丢下几万条性命,才勉强拿下。

    当时中方守军是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军。该军由于前段作战消耗过大,人员装备只有七成,总兵力只有17000多人。

    而气势汹汹的对手则是横山勇率领的日军第11军,该军下辖5个师团,共计11万余人。

    “战斗开始前,城内30万居民被疏散,从6月22日日军开始轰炸到8月8日日军攻入城内,中国军人和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刘佳嘉说。

    第十军得到的命令是固守10天,等待援军,可援军始终没有来,他们却坚持了47天。

    虽然衡阳最终失陷,但这些中国军人对得起国家。

    回忆当年的烽火硝烟,老兵彭中荣这样描述:那就是一场血战,主守城南张家山、五桂岭阵地预十师3个团、直属部队伤亡90%以上。

    战斗一线的连营级干部死亡殆尽,更不要说士兵。

    五桂岭争夺战,半天里晋升了5个营长,但又全部阵亡。张家山阵地预十师三营独力苦战。连、营长等相继阵亡,副营长继续指挥,死战不退……

    在日军的战报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中国军人的英勇顽强。

    《日本帝国陆军最后决战篇》里有这样的记载:“敌人之守将方先觉将军,为一号骁勇善战之虎将,其第十军之三个师,皆以必死之决心,负隅顽抗,寸土必守,其孤城奋战的精神,实令人敬仰。亘四十余天之激战中,敌人尚无一卒向我投降。”

    在衡阳保卫战纪念馆参观,最让人震撼的当属一幅名为《陆军第十军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忠骸之一部》的照片。

    这张摄于1946年的照片上,是抗战胜利后在当年阵地上收集的3000多具将士遗骸,头骨在中间,其它骨骸放置两侧。如山的白骨,充分证明了衡阳保卫战的惨烈和中国军人的英勇不屈。

    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中国军队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而日军则付出了超过7万人死伤、4.8万人被击毙的惨重代价。

    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战役,衡阳守军和衡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极其悲壮、惨烈的赞歌,赢得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

    毛主席亲自为延安《解放日报》起草社论高度评价“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

    《大公报》以《感谢衡阳守军》、《衡阳战绩永存》为题连续发表社论,赞扬衡阳保卫战。

    国民党政府也因此授予古城衡阳“抗战胜利纪念城”的称号,并建塔纪念。

    所有这一切赞誉,衡阳古城和衡阳人民都是当之无愧的。

    顺着衡阳湘江公铁大桥往东洲岛方向走100米,就是粤汉铁路衡阳湘江铁路桥。1944年6月,为阻挡日军进攻衡阳,衡阳军民曾将当时横卧此处的桥梁炸毁。

    当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在衡阳也不是完全孤立无援,中共地方组织和衡阳人民,都积极参与到了战争中。

    衡阳保卫战前夕,中共地下组织发动铁路工人,将渌口至耒阳的粤汉路段和衡阳至冷水滩的湘桂路段严重破坏,摧毁了日军的运输线,打乱和阻滞了日寇侵略计划的进程。

    1944年5月,地方党组织便已获悉日军将自长沙犯衡。于是,以衡阳人民抗敌后援会的名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动员衡阳人民努力投身到抗击日寇、保卫家园的战斗中去,争取人民抗战的最后胜利。

    衡阳人民在中共衡阳地方组织的广泛动员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积极参加支援抗战、打击日寇的活动,或破坏道路,或毁坏桥梁,或切断日军进攻路线。

    日军增派飞机侦察,得到的情报称:株洲至衡阳之铁路和宝庆至衡阳之公路,悉被衡阳居民破坏,运输设备,一无所有。

    同时,抗敌后援会和衡阳市政府、工会还组织了3000名工人,征用了市区120家木材厂商的木料120余万根,配合衡阳守军,利用衡阳周围河川、丘陵、城墙和房屋等有利地形,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在城内,各街道都挖掘了战壕、散兵坑,修筑了暗堡、机枪掩体等。这些防御工事,对打击日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根据战后统计,衡阳民众为支援衡阳保卫战牺牲了3147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在战斗打响以后为运送弹粮医药、救护伤员而葬身于枪林弹雨之中。

    由于共产党在这段时间进行了大量的抗日宣传和抗日救亡工作,为衡阳人民树立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从而为与日寇浴血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饱含爱国激情而奋起抗日的衡阳民众,是在中共衡阳地方组织的宣传推动影响下激发起来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有效牵制了日军,更有力支持了中国军队对日寇的打击。

    依山傍水的陆家新屋由清代振威将军陆成祖于1881年建造。衡阳保卫战期间,中日双方曾在这里激烈战斗。

    今天,这栋古宅的外墙上依旧保留着数十处清晰可见的弹孔,内部则被改建为衡阳保卫战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透过一块块展板,我们可以对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有清晰的了解。

    在全国所有城市中,衡阳是唯一一个被政府命名的“抗战纪念城”的城市。之所以获得这份殊荣,正是因为衡阳军民在衡阳保卫战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以及这场战斗的重要意义。

    走进衡阳市岳屏公园,登上岳屏峰顶,一块高大的纪念碑屹立眼前,碑面赫然刻着“衡阳抗战纪念城”七个大字,碑座为八面体,寓意八方和平,永无战事。

    整个纪念建筑群苍松环抱,庄严肃穆。

    据介绍,衡阳保卫战堪称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的典型战例,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是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之一,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

    这场战役极大震撼了日本朝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因此下台。担心衡阳之战的重大伤亡影响军心,日本甚至刻意淡化这场战事。

    衡阳守军48天的浴血奋战,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妄图3天拿下衡阳城、7天打通西南大陆交通线的计划,也为我方在更大范围内赢得了有利战机。

    同时,衡阳保卫战是中华民族与日本法西斯进行的一场血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它与盟军在欧洲大陆及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遥相呼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①衡阳会战是八年抗战中最激烈的城市攻防战之一,日军在衡阳城下付出了死伤两万余人的惨重代价。一名大佐联队长被中国军队击毙,一名中将师团长被重伤。而围绕着这名中将师团长被重伤的具体情况,则长期不为人所知。

    1944年6月初,日军第11军在占领长沙后,随即集中第116师团和第68师团向衡阳进攻。而中国军队由于之前长沙失守的过于迅速,在衡阳只有第10军一个不满员的军,兵力十分悬殊。

    日军第68师团虽然是丙种师团,但是在衡阳战役前经过特别加强,整个师团约有一万三千余人,而且在衡阳开战前专门为攻城和巷战训练了三个月。

    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是日本熊本县人,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骑兵科毕业,之前曾任骑兵第4旅团长参加侵华战争。此次对衡阳的攻击,佐久间为人之前并不放在心上,认为投入一个大队的兵力即可轻松击溃中国守军。

    6月26日,佐久间为人命令最先赶到衡阳城下的独立步兵第115大队不必等待后续部队,立即投入攻城,可是第115大队刚刚投入战斗,下辖的第二中队就在黄茶岭踩了地雷,几颗地雷随即把六名日军送上了天,一头雾水的日军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知道从哪里飞来几颗迫击炮弹在日军中炸开了花。一下子这个中队就死伤数十人。战斗还未开始就丧失了战斗力。

    同时第115大队的其他中队也在丁家山附近纷纷受阻,攻击不畅的第115大队长桥本孝一少佐急忙向师团长求援。佐久间为人收到求援电报后大为恼怒,他认为一定是日军缺乏旺盛的攻击精神才导致部队在这里迟迟不能前进,随即佐久间为人要求师团战斗司令部前出至黄茶岭,师团投入五个大队越过黄茶岭,向黄茶岭以北的停兵山、丁家山高地发起总攻。

    可是战况并没有像佐久间为人那样预想的发展,日军在夺取了丁家山附近的一个高地后再次陷入苦战,尤其是夜间中国军队反击极其犀利,日军在白天取得的那一点点进展到了晚上很快又被中国军队收复。

    6月28日上午,佐久间为人起床吃完早饭后,眼看三天时间过去,日军居然还是一点进展都没有,恼羞成怒,骑兵出身的他一贯讲究速战速决,一个小小的衡阳城居然这么难啃。他在作战地图前叫来了师团参谋长原田贞三郎大佐,对他说道:“目前已经投入了6个大队对衡阳发起攻击,作为先头的第115大队攻击一再受挫,这是耻辱的!为了打开局面,并且挽回我们部队的名誉,我必须前往第一线督战!”

    参谋长原田贞三郎暗叫不好,本来将师团指挥部放在黄茶岭已经是很靠前的位置了,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弹时不时的就会在附近炸开。这个师团长居然还要前往更前面督战,但是参谋长又违拗不过这位趾高气扬的师团长,只能叫上另外一名参谋松浦觉少佐和几个卫兵,陪着师团长前往第115大队的阵地。

    就在佐久间为人一肚子怒气前往日军前沿之时,在停兵山前线,日军第117大队正在同预备第10师第30团激烈血战,其中在停兵山南方无名高地的第七连官兵誓死奋战,用手榴弹和刺刀同攻上阵地的日军肉搏。战至最后一个碉堡,官兵仅存四人,连长张德山抱着电话向预备第十师师长葛先才报告:“我连决心坚守至最后一人,与敌军战至最后一颗手榴弹。”随即日军第117大队尖刀小队冲入碉堡,张连长引爆手榴弹同日军同归于尽,壮烈殉国。

    佐久间为人根本不知道在第一线的中国军队是如何用血肉之躯阻挡日军的攻势,在前往丁家山的日军第115大队指挥所的一路上,佐久间为人一直骂骂咧咧,高声叫嚣如果在30日前还不能突破中国军队阵地,大队长必须亲自带头冲锋。

    28日上午十时,佐久间为人一行来到丁家山高地顶部,当时第115大队指挥部在山腰部,佐久间要求大队长桥本孝一率人前来迎接,他对参谋长说:“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战场的制高点,正是可以将中国军队阵地一览无余的好机会,正好让桥本孝一来这里迎接我们,在这里开一个会!”

    就在佐久间为人在这里指点江山的时候,对面枫树山阵地上的预备第10师迫击炮连的白天霖连长在前几日已经杀伤了大量日军后,正在用十倍望远镜向前做地毯式搜索。而佐久间为人在山顶的指手画脚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看到一股日军正在山顶指指点点,肯定是日军高级军官。白天霖果断作出决定,不用试射,直接以八门迫击炮对准山顶做两发急速效力射击。

    就在白天霖作出决定的同时,第115大队长桥本孝一和副官有元俊夫大尉正好来到山顶,桥本少佐正在同佐久间为人中将握手,桥本刚刚开口:“师团长大驾光临……”话音未落只听一声呼啸,突然一发迫击炮弹在人群中炸开。

    爆炸后的烟雾中,桥本孝一发现自己左手被弹片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自己的卫兵奥田已经倒在了地上,肠子流了一地。但是他顾不上这么多,大呼:“师团长阁下!您没有事情么!”只见刚刚还无比骄横的佐久间为人现在痛苦地倒在地上,双手捂着下腹,血从军裤中不停的渗出。而身旁的参谋们也都倒在地上痛苦的挣扎。桥本孝一赶紧呼叫身边没有负伤的士兵七手八脚的把师团长等人抬了下去。可惜由于没有试射,这次迫击炮齐射只有两发落在日军之中。

    虽然这两发迫击炮弹只是炸死了一名日军小兵,但是当佐久间为人被搬到了野战医院后才发现,自己下腹被两块弹片击中,其中一块弹片不偏不斜,把他的2个睾丸全部削了下去。而师团参谋长原田贞三郎和松浦觉参谋也不同程度受了伤,师团的指挥完全陷入停顿。

    没想到衡阳总攻刚刚开始三天,衡阳城没有拿下,自己倒是先被中国军队阉割了,佐久间为人气急败坏但是又无可奈何。这发由白天霖指挥射出的迫击炮弹,击伤了一名日军中将,一名日军大佐,两名日军少佐,还把不可一世的佐久间为人成功阉割。可以说是抗战史上最功勋卓著的迫击炮弹之一了。

    但是这发迫击炮弹的功勋还不止于此,由于第68师团的松浦觉参谋负伤,不能继续履行职务,所以衡阳失守后,日军决定将松浦觉调回武汉后方,由本来在武汉的谷寿夫之子谷隼夫前来接任这一职务,而谷隼夫在赴任途中又被中国空军击毙。没有这发迫击炮弹也就没有谷隼夫的这次调职,这发迫击炮弹间接又相当于为击毙谷隼夫出了力。

    随后的衡阳攻防战佐久间为人只能躺在病床中渡过,但是第68师团的噩梦才刚刚开始,整个衡阳战役中第68师团付出了一万余人减员的代价。佐久间为人侥幸未死。1945年2月10日,佐久间为人被任命为日军第53军第84师团师团长,担任本土决战。日本战败后他作为日军唯一一名“太监”中将活到了战后,而炸烂这位中将2个睾丸的迫击炮连长白天霖也活到了抗战胜利,并最后在台湾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