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 > 历史穿越 >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 第六十六章 道衍入宫(中)
    道衍和李允熥打哑谜,徐氏可以不在乎,但徐辉组不能不在乎。

    之前这些年里,李允熥给外界留下的是“荒唐王爷”的深刻印象,不读书,只好拳脚棍棒,不读史,只好末流匠术。

    但今日,自己听都听不懂,而且很确定对方打的是关于史书的哑谜……徐辉组再一次确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测,李允熥之前是装傻充愣啊!

    一种忿忿的情绪在徐辉组内心深处滋生,虽然他心里也清楚,自己和李允熥尿不到一个壶里,当日推其上位更多是因为“不似人君”,但这种情绪却难以抑制。

    屋内只有四人,徐辉组不再装模作样,冷漠的盯着李允熥……有李高炽、李高煦,还有我在,你觉得你有翻盘的机会?

    但李允熥需要装模作样,毕竟他在徐氏面前需要表现出一个毫无野心乖宝宝的形象。

    短暂的开场白之后,徐氏径直说起正事,北通州究竟能不能成为勾连海运的港口之一?

    徐辉组自然是大力反对,虽然调配粮草是户部的职责,户部尚书夏元吉早就投入燕王李高炽的门下,但海运所需的船只却是从沿海各个卫所抽调而来的。

    名义上五军都督府辖天下卫所,但实际上在靖难之役后,这种模式已经被打破,大量没有参与靖难之役的卫所更心向前朝……徐辉组是有资格有能力去笼络的。

    将海运卡在手中,将意味着徐辉组能掌控北地粮草调配,海运将粮草输到山东,再由山东官员调配……燕军能拿多少粮草,将由徐辉组来决定。

    李允熥在心里琢磨,终明一朝,海运除了在隆庆年间开放了几年,其他时候都销声匿迹,没想到这一世,在阴错阳差之下,海运开始蓬勃的发展起来。

    长篇大论之后,徐辉组补充道:“通惠河淤塞多年,难以航运!”

    李允熥打了个哈气,这也太扯淡了点,燕军要求海运粮草至通州,是为了保证顺天府、永平府等地区的军需供应……要通惠河作甚?

    通惠河也是郭守敬主持挖掘的,从通州到北平城内,大致是后世的后海一带,那才是南北运河真正的终点……主要是为了供应北平城内的粮食供给。

    徐氏沉默无语,她自然看得出徐辉组的意图……事实上,后者也不掩饰自己的目的,沿海卫所的海船,他能掌控其中至少七成,这就是底气。

    徐氏转头看了眼,道衍和尚慢悠悠道:“适才魏国公亦提及,洪武二十四年,会通河被冲毁,断绝南北漕运事,但太组皇帝并未修整河道,那是因为北平、永平、宣府、晋地均有卫所,自给自足。”

    本朝行卫所兵制,一边屯田,一边操练,遇战事而成军。

    不得不承认,开国皇帝李元璋琢磨出的这套模式还不错,李允熥回忆了下,至少在土木堡之变前,明军的卫所兵始终保持着战力,更别说之前几年了,大都是跟着出塞作战的老兵……当然了,后来腐烂的速度也非常快,到正德、嘉靖年间,基本已经不能用了。

    不过,这场靖难之役对北地有着太大的摧毁,如北平、永平、宣府、大同各地的卫所兵都被抽调入燕军,偏偏这些地方也是后来遭受蒙古侵袭最为严重的区域。

    而燕军只部分北上,这导致北地各府兵力不足,也同时导致自给自足的卫所制度暂时失去了效用……李棣出兵南下是今年二月,那时候正是春耕时期,而蒙古入侵是八月份,正好是秋收时期。

    道衍和尚说着说着话锋一转,“老衲敢问魏国公,明岁可有疏通会通河的计划?”

    虽然深恨,但也对面前这位黑衣宰相颇有忌惮,徐辉组想了想模拟两可的说:“疏通会通河,非小事,需朝中上下共议之,再请陛下裁决。”

    道衍和尚眼角余光扫了扫,李允熥都转过头去懒得看了……我裁决,我裁决个屁!

    “的确如此,疏通会通河,勾连南北,使漕运恢复,此为大事,不可轻易决断。”道衍和尚抬起茶盏,慢悠悠的说:“但海运粮草均输山东,再行调配真定、北平、顺德、永平各府,还要运至宣府甚至山西,路途太过遥远,且山东历经多年战事,民夫人力不足。”

    徐辉组也不吭声,反正海船调配之权在自己手中,你能怎么着?

    道衍和尚脸上浮现出丝丝笑意,“魏国公乃燕王、赵王娘舅,理应知晓两位殿下脾性。”

    徐氏和徐辉组还没听出什么,但李允熥噗嗤笑出声了,冲道衍和尚丢去一个“你牛”的眼神。

    如此见微知著……道衍和尚在心中赞了句,继续说:“燕王殿下温文儒雅,但赵王殿下久历战事,杀伐决断。”

    “如今蒙古虎视眈眈,魏国公欲北地再乱否?”

    徐辉组呃了声,双手攥拳,恨不得一拳捣在那老和尚的脸上……他的确没考虑到这种可能性,你手掌海船调配之权,燕军上下的确无能为力,但问题是铁铉是在陆地上,而不是飘在海上啊!

    你不开放通州海运之权,信不信以李高煦的性子,敢让丘福挥军攻打官军抢粮……到时候,北地大乱,这个黑锅,至少一半得扣在徐辉组脑袋上。

    道衍和尚显然深得厚黑学真谛……你不要脸,那我就能更不要脸!

    说到底,谁拳头大谁有道理!

    官军中虽然有平安、盛庸这样的名将,但大都被徐辉组闲置,而铁铉……即使徐辉组也不敢相信这位能抵挡得住李棣麾下第一大将丘福的攻击。

    徐辉组铁青着脸,沉默了半响后才说:“若开放通州,燕军再无后顾之忧,必然不会北返。”

    顿了顿,徐辉组抬头看向李允熥,“还请陛下圣裁。”

    徐辉组言外之意很明显,开放通州,燕军就无缺粮之忧,应该能勉强维持住北地防线,抵御蒙古的侵袭,那留在应天府的几万燕军就不会北上了。

    将留在应天府的几万燕军调走……这是徐辉组日夜期盼的事,他相信,这也是李允熥所企盼的……不然,总有屠刀悬颈之惧。

    李允熥毫不客气的翘起二郎腿,“魏国公请朕裁断?”

    “魏国公居然认朕这个皇帝?”

    “不可能吧?”

    “陛下!”轻柔的声音从另一侧传来。

    李允熥有些意外,转头看向徐氏,“四婶?”

    我怼徐辉组,徐氏难道还会出头?

    但下一刻,李允熥察觉到徐氏的视线焦点所在,干笑着呐呐将翘着的二郎腿放下……徐氏这才微微颔首。

    这一幕落在道衍和尚眼中,这厮眯着眼在心里也不知道在盘算什么。

    放下心来,李允熥继续“调戏”徐辉组,反正今儿大家都敞开了,“魏国公不是私下言,朕不似人君吗?”

    “要不……魏国公跪下给朕磕一个?”

    徐辉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一旁的道衍和尚饶是老成,也差点没笑出声来……陛下这张嘴还真够毒的!

    李允熥轻易的就看穿了徐辉组的打算,文渊阁三人议事,两个人就能掌控局势,徐辉组以调动燕军北上诱惑自己……甚至盘算让自己和燕王、赵王发生冲突,更重要的是目标隐隐指向了徐氏。

    毕竟徐氏是李高炽、李高煦的母亲,如果自己站在徐辉组这一边,难免徐氏有些想法……这也是李允熥最恼火的地方。

    国之大事,你却在玩这种小心思。

    目光愈寒,但脸上犹有笑意,李允熥又添了把火,“其实魏国公不必如此委屈自个儿,毕竟你在自家府邸向来称朕为‘吴王’嘛。”

    这句话一出,徐辉组、徐氏都脸色大变,后者是愤怒于徐辉组的狂妄,呵斥道:“大弟,安敢如此不恭!”

    而徐辉组几乎如坠冰窟,自家的确称呼李允熥为“吴王”,从不肯称呼“陛下”,但那都是在书房密议时候,李允熥怎么会知道的?!

    李允熥笑呵呵的看着徐辉组,间或和道衍和尚的对一下视线。

    接下来李允熥和道衍和尚无聊的坐在那,看着徐氏如何批驳徐辉组……后者被骂的抬不起头来。

    好一阵儿之后,徐氏才住了嘴,“今日议事,请陛下圣裁。”

    “四婶做主就是……”李允熥看看徐氏那严肃的神色,赶紧改口道:“粮草分输山东、北通州两地,由户部尚书夏元吉调配……四婶觉得可妥当?”

    徐氏想了想微微点头,“陛下明断。”

    道衍和尚在心里琢磨了下,看似简单,实则很下了心思。

    粮草分输山东、北通州,兼顾了官军、燕军两方势力的粮草供应。

    同时,燕军是赵王李高煦的势力范围,但却由燕王李高炽的心腹户部尚书夏元吉来调配。

    道衍和尚不由心想,不论其他,陛下制衡之术已得精髓。